藏民的苦与乐

初夏的北京,一个持续的热伤风患者几乎无间断地连续睡了36小时后,再一次早睡早起,醒在了清晨5点。

想起最近看了一些关于西藏的纪录片,分别是由KBS和NHK电视台联合摄制的《茶马古道》、内地拍摄的 《极地》。

藏民的苦与乐_第1张图片
藏民的苦与乐_第2张图片

纪录片嘛,画面都很美是必须的,随手一截都是大片、都可以做屏保,说起来,《极地》的画面要更美一些,但摆拍、摆录的痕迹重了些,相比起来,还是《茶马古道》更原汁原味。

没有去过西藏,也对转山不感兴趣,不明白为什么西藏在大家心中被捧得那么高,到有点儿神圣的意味。

我自己去过海拔最高的地方是2007年在黄龙,海拔最高处将近4000米,当时同行的人高反就有点严重,嘴唇发紫、头疼欲裂,晚上还去了县医院急诊。

所以对于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即便网络上传播的照片都风景很美丽、每年进藏、转山、朝圣者众,我也只是抱着“哦那挺好的呀 ”,没有更多的想法,感觉西藏跟自己也没更多关联。

倒是看完纪录片,给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不只是因为风景。

藏民的苦与乐_第3张图片
行走在悬崖边的马帮

一、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

这两部纪录片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世界上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吃苦受累,真的仅仅是为了活下去。

比如,壮美景色、山脉起伏之下的西藏,交通极其不便,有些村子里,每年初夏,半个村子的男性都会出动,带上马队沿着悬崖峭壁、山间险路走上几个月甚至是半年,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忍受常人不可忍受的苦,有时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只是为了交换生活必须品、赚取差价——有的村落是食盐,有的村落是茶砖,有的村落是青稞。

藏民的苦与乐_第4张图片
这刀尖一样的山里,也有生灵

而这些生活必须品,城市里随处可见,保证精挑细选、包装精美、口感细腻。当然如果你实在懒得走,还可以叫个外卖送货到家,而你只用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脑电视,等着外卖小哥敲门。

同样是活着,怎么他们就这么艰苦?

再比如,在某些经济条件非常不发达的地区,兄弟俩只娶一个老婆,生下的孩子一起养。这样的婚姻模式,叫兄弟共妻。严格按照法律,得算重婚罪。别说在城市了,即便是内地的农村,都无处可寻,绝对是无法想象的落后、愚昧和不开化,身为女性的我表示根本无法接受这种模式还存在于世间。

藏民的苦与乐_第5张图片

但是当镜头对准这兄弟俩当中的弟弟时,他说出的话却是如此无奈又真实:因为太穷,为了整个家庭能够生存下去,兄弟俩得有一个在外面奔波,一走就是大半年,生死未卜、归期未知,这期间得有人照顾家里和孩子。哥哥年纪越来越大了,在外面奔波身体吃不消,就照顾家里,再干些农活,我去外面赶马、营生。都是为了活着!

当生存二字摆在眼前,哪还有什么不婚主义、真爱至上、女权主义?仅仅是为了活着!

但我同时又在想,如果这些山区的女性,有一天走出山村、见识到了现在的城市生活、能够有多一份选择,她们还愿意再回去吗?

藏民的苦与乐_第6张图片
盐井村背盐的妇女,每天背着近百斤的盐水、百余趟往返,过度的劳累早已压弯了肩膀


二、感受点滴间的快乐

最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如此艰难的活着,村民们也能够找到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式。

马帮奔波道路上开阔山林就地休息闲聊的间隙、四面漏风帐篷里喝热腾腾酥油茶的时刻、跑出几十里地找回失散马匹的瞬间,都能够感受到快乐,纯粹的快乐。

藏民的苦与乐_第7张图片

下定决心要去拉萨朝圣并得到家人支持的喜悦自豪、终于衣衫褴褛来到拉萨的那种心满意足,都是快乐,由衷的快乐,苦尽甘来的快乐。

藏民的苦与乐_第8张图片

快乐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权利,但是评判的标准只在个体的内心。

很多人住在城市,衣食住行医疗都极其便利,却每天为自己膨胀的欲望困扰,想着要住更大的房子开更豪的车子挣更多的票子,想着工作上飞黄腾达功成名就、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他们当然也有过快乐,但是这份快乐很快就被更大的欲望掩盖。

有50平的房子,想要住100平的,等住上了100平的,就开始想要200平的。戴过了1克拉的钻戒,就想再要5克拉的,永无止境。我不否认人类的欲望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很大动力,但欲望是永远也填不满的。

我们可以努力奋斗,但不要被欲望吞噬,陷入欲望的黑洞,反而失去了快乐的能力。知足常乐,为自己今天比昨天多出来的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收获而快乐。

向山沟里的藏民学习吧,他们面对的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要恶劣得多,拥有的资源也少得多。但这不影响,大部分藏民有一颗快乐、纯粹的心。

藏民的苦与乐_第9张图片

毕竟,能活着就是一件最值得庆幸的事了,其他所得,皆是生命的馈赠。谁都一样。

让心灵减负,让人生,轻装上路。

藏民的苦与乐_第10张图片

看,山脉在给我们比心。

全文完。

PS,想要资源的,《茶马古道》爱奇艺有,《极地》B站就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藏民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