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共约2500字,
阅读时长3分钟,
你将了解到如下内容:
一个概念:熵增
一个用途:解释为什么成长本质上是要去做“逆人性,反本能”的事情
一个方法:如何看待苦难
熵增
高中物理化学的时候,我们其实都学过这个概念,不过想必都还给老师了吧。
之前我也忘记了,毕竟大学没选理科。后来在吴伯凡和梁冬的《冬吴相对论》中,他们重新介绍了熵的含义:
熵:混乱的程度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原理:
熵增:一个系统,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自然演化过程必然是趋于低有序度(混乱)的方向。
因此,熵增也可以被描述为,混乱程度增加。
无论是宏大的宇宙,还是微小的个体,都逃不出这个规律。
在一派科学家看来,宇宙的演化是从奇点开始,通过大爆炸演变至现在的状态,并且还有不断膨胀的趋势。从紧密的奇点开始,宇宙不断膨胀,正是从一个高度有序向混乱的演变过程。
生物个体的演变也符合这个规律。以人为例,从单个的受精细胞开始,到细胞不断分化分裂形成我们现在的状态,再到不断衰老,机体紊乱,最后埋入黄土,被细胞细菌分解,人的机体演化从一个高度联系的细胞系统,最终变成了被细菌分解后毫无关联的化学成分。
熵增作用不仅限于此 ,宇宙和生物都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系统,而熵增的规律甚至可以适用于无形的系统。
我们身边的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无形的系统。
组织,也就平时所说的商业组织和非商业组织等,他们都无法逃离熵增原理的诅咒。只要组织不断壮大发展,则必然趋于混乱和无序,我们常说的大企业病和官僚主义就是这样来的。
成长
知道了这个概念之后对生活有什么用?
在说明熵增原理的用处之前,我们先谈谈对待知识的观念。
我永远都记得在高一的一节数学课上,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说过这样的话:
“
学三角函数有个毛用,
我买菜的时候用得上这些吗?
”
高一的时候认为这句话讲得颇为深刻,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吹响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号角啊!【笑】
多年以后不断回响,多次思考,对这种看法的态度已经和当初截然不同。
在我看来,知识总归是有用的,用途可以是下面三种:
基础知识:
学习别的知识技能之前的必备知识。要掌握买菜这个技能,总得先学会数学(至少也要会数手指吧)。
直接对口的知识:
一些职业对口度高,可以用来解决当前遇到的难题的知识。比如建筑工程师学习力学知识。
用于类比的知识:
高中生物学了“浓度过高的生长素对于植物根部生长的抑制作用”,我们类比印证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知道了熵增原理,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总是需要去努力奋斗。
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是趋于混乱的。
组织没有通过外力管理,必定沦为散沙毫无效率。
生活没有经过外力做功,终将混沌不堪一事无成。
这个外力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努力奋斗。
奋斗是很苦的,在更多的时候看来,是被认为是一种“逆人性”事情,没有任何一个人,天生就喜欢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一系列奋斗的时间集。努力奋斗在多数人的眼中看来,被认为是艰苦的,不好受的,而成长也同样是这么一个“逆人性”的过程。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快,就离我们幼时孩童的本能越来越远。
成长之所以艰难,不好受,其实是因为这是在用外力自己这个正在熵增的系统做功啊!我们在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一个系统的自然演进过程啊!这能不艰难吗。
如果我们顺应本能,选择不去遭受这些苦难呢?
本能当然有它的好处。
人类经历长期演化而形成本能有它的好处,它建立了一套黑箱机制,帮助我们高效决策,节约成本。
但是我们在拥抱本能的时候应该还要思考一下两个问题:
1.本能终将带我们到何方?
如果本能的终点和系统的演化是一致的,都是熵增,那我们是否还选择跟随着它?
2.如果本能是所有人类的通性,那我们比别人有什么优势?
大家都选择运用本能,在某种意义而言,本能将变得毫无价值,因为这样的个体在群体中没有区别度,也无竞争优势可言。
于是,通常意义被我们认为优秀的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去做“逆人性”、“反本能”事情。
他们刻苦勤劳,不畏艰难——做着一些别人不情愿做、看似违背人性的事情。
他们想问题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不在跟随常人的本能式思考。
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希望努力去通过外力做功,延缓减慢他们人生熵增的进程罢了。没错,只是延缓而已,但是已经很足够了。
所以说,在某种意义而言,真正的成长,就是通过艰苦拼搏这种“逆人性、反本能”的形式的外力在做功,来试图抵御和延缓人生熵增的进程。
苦难
如果我们选择成长,苦难是必将需要承受的,因为这种苦难源于我们在对抗熵增。
西部世界最后一集中,Dr.Ford对机器人(片中称作host)Bernard说,只有经受苦难,去经历那些你所不愿承受的痛苦,机器人才能够觉醒。
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欢愉之时,谁会闲着去思考、去精进、去了解自己。只有在遭受苦难之时,我们才会被迫反思过去,叩问自己的灵魂,重新认识自我,并在这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中得以真正的成长。这个过程其实与他们(hosts)似乎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果苦难是成长的毕竟之路,那整个人生是否就就充满了悲观气息?常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仿佛苦难塞满了生活的全部。
我们其实都有体会过,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成功)是有多么艰难,而要“做烂”一件事情(失败)却难以置信的简单。因为事情本身就符合熵增定律的啊,做成一件事情其实就是在把一个混乱的系统变得有序。
如果我们有所追求,希望自己能做成一些事情,那所谓的不如意之事,都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在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必然遇到的罢。
之所以需要面对苦难,是因为我们有所追求。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的最终决战中,程序Smith对救世主说了这样一句话: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end.
生命的目的就是死亡。
其实他只不过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生命的终点是死亡。但是他没有陈述另外一个事实,生命的过程是一场旅途。如果从整个生命的长度来看,其实苦难,不过只是旅途中的一景而已,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吧。
读完这篇关于熵增、成长和苦难的文章,希望大家在面对逆境时,想到的不仅仅是苦难,还有是苦难背后的成长。
主动选择成长,主动拥抱苦难。
本文非科学类文章,仅陈述个人看法,若要任何科学原理描述上的偏差,欢迎在后台指出。
参考资料:
1. 吴伯凡的得到专栏《伯凡日知录》
2.《冬吴相对论》
3.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