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师国学课堂《古人多么重视孝》

古人多么重视孝

文/江俊博

中国古代对孝道极为重视,在两汉时期,如果一个人特别孝顺,甚至能被朝廷选拔为官。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孝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从侍奉父母,到治国安邦,从君主到平民都离不开孝。特别是儒家对《孝经》的推广,使孝成了各种道德规范的根本,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孝经》对孝道的要求非常高,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告诫我们,孝敬父母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鼓励我们要自立自强,为父母争光。

古代统治者还建立了一套以孝为主体的律法,如果儿女打父母会被官方的律法判罪,罪可致死;如果父母亡故,儿女需为其守丧三年,当官的要停职守丧之后再复职。

古代如此重视孝,因此孝道故事层出不穷,元代郭守正选取了多个孝道事迹辑录成《二十四孝》,流传至今。

这些事迹大多感人至深,有的至今仍值得提倡。例如《拾葚异器》讲的是汉代兵荒马乱之际,蔡顺捡拾桑葚充饥,并把它们分别装在了两个篓子里,赤眉军看到了问他:“为什么黑色的桑葚和红色的桑葚要分开装?”蔡顺说:“黑色的(味甜)是给老母亲吃,红色的(味酸)是给自己吃。”赤眉军被他的孝心感动,送了他一些粮食以示敬意。

但是,有的行为放在今天已经不可取了。例如《卧冰求鲤》,说的是晋朝的王祥为了让继母吃上鲤鱼,大冬天躺在结冰的河面上,把冰暖化了抓鱼。如果今天的人们效仿他,估计不是冻坏就是淹坏。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老师国学课堂《古人多么重视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