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出过一本讲日本见闻印象的散文随笔集,书名起的非常好,叫做《行走在爱恨之间》。的确对中国而言,要说起哪个是我们近代史上最绕不开的一个国家,绝对就是日本,日本对中国的影响至深,重重恩怨以致国人对日本的态度和情感也是相当复杂。
很巧上个月刚读过那部著名的《菊与刀》,这本其实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通篇探讨的是日本文化和双重的国民性格。例如切腹自尽如何体现了日本武士精神,神风特攻队出现的缘由,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真正地位等等。
不了解日本国民性格,就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为。不了解日本文化,也很难作出对他们战略的判断。当年由人类学家来研究日本国民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
《菊与刀》是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分析,即便不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对世人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这也是该书许多年后仍然畅销的原因。只是说来说去这不是我们自己的分析,而美国人对日本人的理解和印象绝对和中国人不一样。
抛开国民性格的分析,作为普通的中国人,现在我们对日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我对日本的最初印象,来自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述过的姥爷的故事,姥爷从小体弱多病,父母担心无法养大,断其尾指,民间认为身体残疾方能保得命全,这就比如谁家生个男孩故意取个贱名叫狗剩,期望他不会让老天妒忌就能平安长大,想来也是一种迷信的做法了。后来姥爷又被送去拜师练武术,家里双截棍、三节鞭、红缨枪等都有。抗日战争年代,日本人来到村子里遇到姥爷让他带路,姥爷在前面走,日本人拿刺刀在背后突然捅戳他的背,也幸亏姥爷练过武术,耳朵身体反应都较常人敏锐,立刻下蹲滑行数步到前面,堪堪躲过,那人再刺,姥爷又躲过,日本人可能也看出有些异样了,知道姥爷会功夫,哈哈一笑,方把刺刀收了起来。姥爷逃过一劫。
妈妈的描述给了我对日本人最初的印象,姥爷的这段经历至今仍能像画面一样在我眼前回放。抗战结束到现在数十年过去,所有的一切已封箱在历史,尘归尘,土归土,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也即将远去。只是对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中国人来说,从小听过的故事、念的历史课、看的抗日剧、读的回忆录、参观的博物馆,桩桩件件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日本和日本人的看法。
八九十年代,中日恢复关系的蜜月期,多个中日友好城市结对,举例苏州就是其中一个。在苏州,去公园景点,能看到许多纪念中日友好的石碑、雕刻、樱花林等,就连寒山寺都有一口日本赠送的大钟。在苏州,日本企业近千家,排在世界五百强的就有近百家,佳能、索尼、松下、富士、日东等等均有设厂。高新区的淮海商业街上,曾经几乎全是日本料理店,众多日本人出入。日式的超市商场也越开越多。不管怎么看,日中关系发展在苏州都体现的不错,然而几年前抗议钓鱼岛事件时,苏州被砸的日本车、料理店和超市却只多不少。
我曾在现实工作中接触过一些台湾人,发现他们很多人尤其受日本教育和文化影响。比如他们喜欢吃日本料理,喜欢购买日本产品,喜欢逛日式超市,喜欢到日本旅游。我曾思考,是否因为台湾曾接受过日本的管制教化,所以才会对台湾人产生这种影响。再一想,有些大陆人不是一样迷恋日本产品,去日本旅游,还要买个马桶盖回来?记得当时这条新闻,还引起热议,网上有人骂这些人简直盲目崇日,忘却被侵略的历史,赶着去抱日本人的大腿,也有人认为日本的东西就是好,购物旅游本无可厚非,不要秉持狭隘的爱国主义动辄上纲上线。
砸店行为当然不是官方倡导的理性爱国,网友发表的这些意见是否偏激也姑且不论,这种两极化的情感争议倒是体现了部分国人对日本的心态。
然而,隔海相望,我们不可能与日本老死不相往来,日本也不是洪水猛兽。
我们画着日本的动漫美少女,从小看着日本的动画片,直到现在我的女儿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仍是龙猫。最近梳理我今年读过的书,发现其中日本作家的书占了竟四分之一。我最喜欢的推理小说家也是日本的东野圭吾。除了东野圭吾的推理,村上春树的文学,很多其他类别的书也都能让自己学到不少知识。
读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学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学习到简约人生才是快乐人生,读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术》学到整理家居其实就是整理人生。我在想日本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亿多,人口密度其实远超中国。而日本人除了在收纳整理方面很有一套,他们在很多方面做的特别到位、精细,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方案细节,防震和震后的救援等等,其做法和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对日本、对历史,我们不管曾有何种心态都没错,因为爱恨也终无对错。白岩松在《行走在爱恨之间》中有句话总结得非常到位,“不妨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
的确不去了解,空谈爱恨何益。知己知彼方能才可百战不殆,师夷长技以制夷,凡是先进的有用的就要去了解和学习。眼前的和平是何等地弥足珍贵,没有人能忘记过去,但是谁都知道背负着恨意无法前行,大步走向前看才是方向和重点。不沉溺过去,不畏怯将来,不卑不亢,说到底,这种理智客观的态度才是我们最应该具有的吧。
END.
我是杜微尘,文章皆原创,喜欢就点个赞喽,谢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转载请务必联系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