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追完一部TVB港剧-《殭》。才发现原来已经那么多年没看TVB作品了。
剧透一下,整部剧讲述:五百年前,曾经出现过一场惊心动魂的人僵大战,一众明朝锦衣卫力战不明来历、杀人如麻的僵尸。其时战况何其激烈,外人不得而知,但重要的是,当年多位奋不顾身的宫中高手,竟然活到现在。五百多岁的不死人刑活著(郑嘉颖饰),一直以捕杀僵尸为己任,而多年来踏遍天涯海角,只为追杀僵尸凌风(陈山聪饰)。他跟随可靠消息来到香港,接收了深宵食堂「夜吾夜」,一边享受与食客风花雪月的日子,一边静待凌风的出现。另一方面,活著又受好友金坚(秦煌饰)临终所托,接收何年(黄又南饰)、何月(陈嘉宝饰)、简霆斯(陆永饰)做徒弟,训练他们武艺,对付随处出没的僵尸。城中出现神秘谋杀案,活著得悉女法医蓝梦南(谢安琪饰)能够运用特异功能「一指灵」,与尸体对话一分钟,对此相当在意。果然,他发现这位曾在荷兰邂逅过的女子,真正身份是僵尸!活著本欲遵行天职,杀死梦南,但梦南祖母蓝黄紫红(罗兰饰)苦苦哀求他网开一面。活著见梦南坚持不吸人血,遂助她克服僵尸化的痛苦,此举令梦蓝对活著更添好感。
虽然这部剧融入了多种题材元素,与常规典型港剧感觉差别很大。但是如果是不看粤语版,单凭那股特别味道的国语配音音调,还是能勾起我对港片的很多回忆。可以说港剧是80后的情怀。我们80后似乎就是看着港剧长大的一代。当时的年轻人,少男少女那么迷恋香港明星,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香港的演员歌手基本都是三栖发展,动不动就是“天皇巨星”头衔。香港明星的穿着打扮都让内地的群众觉得怎么看都洋气时髦。如果哪一次春晚有四大天王,那一次的收视率肯定很高,那些高出的收视支持率都来自于80后这帮小孩。因为90年代电视节目很难得看到所谓的明星。记得就看连一首MTV都是奢侈,记得1994-96年左右MTV都是在电视点歌节目里才会有。那时候就为了一首MTV甘愿等那么久,会用录像带录下喜欢的歌手。用磁带卡带去翻录收音机播放的流行歌曲,香港每年都会出很多劲歌金曲。那种认真的态度,想必95后出生的小朋友是不会理解的。80后的人出生的岁月,正好衔接了两个时代的过渡,张国荣和谭校长叱咤歌坛的时候,虽然80后不懂事,但是也是耳濡目染地听过不少经典曲目。对80后来说最深刻的代表应该就是“四大天王”。这个香港媒体封给四个不同个性和特点的艺人的称号,一叫就是20年。这四个男人让多少影迷歌迷疯狂。
《殭》是2015年的TVB作品,男主角是郑嘉颖,女主我居然,居然不认识,作为曾经的一个资生的TVB剧迷,居然对现在的TVB女主一点都不认识。郑嘉颖曾几何时都是男二男三的地位,但是人很帅气,终于成了TVB的男一号。但是恐怕也有种矮个里拔高个的嫌疑。现在TVB里的确很少有能接棒有能力的主角了。这部戏里郑嘉颖的造型一直都很酷酷的,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美剧《行尸走肉》里一个角色的影响。想必这部剧是想迎合现在的年轻人的口味,把玄幻,恐怖,感情,搞笑都融合进去。但就僵尸的题材来说。这部剧主题说的是杀僵尸,实际上把僵尸描写的更像吸血鬼。僵尸不会咬人脖子吸血的呀。从未来穿越到现在,又到过去。有点不伦不类。女一号,女二号全部都是新面孔。也许TVB是落寞了。过去也知道TVB为了省钱都是在摄影棚拍摄的,很多衣服都是翻来翻去的重复使用。这一次,男主郑嘉颖的造型很酷。那套大衣配的军绿色的裤子和马克靴出镜率之高。莫非是故意营造效果?为了说明他是个活了几百岁的“不死人”,所以衣服就会那么旧。还是侧面在宣传环保。总之这部剧的特效方面在电视剧里还算做的可以,也不能批评它是五毛钱的特效,不能和电影大制作相比。应该TVB也是花费了不少,看来TVB现在也是蛮拼的了。
TVB辉煌时段都造就了不同的风头明星。说起女演员,记得90年代时候萱萱的片子很多,还有陈松伶,关咏荷等等,应该那时候被TVB力捧。后来2000年后黎姿,佘诗曼,2010年前后经常看到胡杏儿成了女一号,我那时候还是很喜欢追港剧的,再后来几年不看突然看了《使徒行者》徐子珊上位了。慢慢随着时间推移,熟悉的演员不是嫁人息影,还有被雪藏的,不少演员也慢慢从TVB解约来到内地拍戏了。越来越多的新生代香港演员的崛起,反倒让人感觉TVB越来越没了TVB的味道。。来到内地拍戏的演员逆袭成功当属杨幂的老公刘恺威。这位演员在TVB的时候一般都是配角,有一部戏是男二,《甜孙爷爷》。后来到了内地摇身变成男一号了,再加上外表越来越帅气了,吸引了大批女粉丝。不知道TVB作何感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现在再去翻看那些经典的香港电视剧总能让人回忆起90年代的感觉。容易让80后的一代人陷入青春回忆的港剧很多《我本善良》《火玫瑰》《鉴证实录》《刑事侦缉档案》《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那时候觉得只要是香港电视剧,不看电视,光用耳朵听就能听得出这是港片。那是港剧特别的口音还是味道。那些经典的声音和演员都画起了等号,比如温兆伦的声音,无论哪一部剧,都是那个声音。看来港剧的人设心机还是很重。让人对演员的印象不断加深深刻。《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里四个性格分明的女孩子,受到很多影迷追捧,因为大家会自动对号入座,感觉自己就是哪一个,或者身边好友也是那样吵吵闹闹分分合合的的。就像近期的大热的《欢乐颂》,异曲同工吧。
的确,在那个时代,电视荧屏里轮番播放的大部分都是港片,夹杂一些台湾琼瑶阿姨的作品,最少份额的有新加坡的电视剧。台湾剧不用说,大家耳熟能详的都能报上一堆名字。《梅花三弄》《雪珂》《婉君》等等。。台湾剧给人感觉就是流眼泪,大段台词都是排比句。而新加坡剧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莲花争霸》,男主是李南星。当时觉得这个男主好帅啊。身边的男同学经常会说那句经典台词,80后的男人们小时候是不是都有过念这句台词搞笑或者捉弄一下别人呢? 这部剧里有个反串,当时不知道,一直在琢磨那个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演的?再往前就是一部《人在旅途》这部是我小学时候看的,剧情记忆已经模糊,但是主题曲还是会唱的,所以还是经典。
如今国产剧盛行,每个频道轮番播放新的电视剧,各种题材,应接不暇。也许是国产剧的产出效率太高,但能让人觉得是经典的不多,通常一年看了很多部电视剧,能记住的很少,又或许很多情节已经被编剧用烂,所以只做消遣而已。目前看来,国产剧已经K.O.一切剧(港台剧,日韩剧).PS美剧从来就没播过,80年代的译制片不算.
发现曾经被人嘲笑低成本的港片,有很多都成为了经典。在港剧大行其道的时候,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通常有个两集或者三集连播,那时候I追剧很过瘾。慢慢地,港剧的黄金时段不保,都是那种18:00点挡,或者深夜档,再后来发现所有时段基本都被国产剧霸屏了。现如今已经无法在任何一个大陆电话台找到TVB的剧的播放了。哪怕是暑假时段,也不会再一天四级的滚动播放经典港片。现在想回忆港片的方法就是在网络上看。
80年代的港剧都是金庸武侠系列,小时候看得起劲的很。《射雕英雄传》《侠客行》《神雕侠侣》等等,现在居然都记不清情节了,或者会混乱,原谅本人基因里对武侠类不擅长,或许根本不感冒。也许小时候看武侠片是痴迷那些超自然力的绝妙功夫,因为那些武侠剧,和小伙伴之间互相试验点穴的把戏,也是童年记忆的一种。现在想来很幼稚,但是对物质缺乏的年代恐怕也是一份趣味。
小时候看港剧,不知道如何区分TVB和亚视的作品,但是随着看得越来越多,也就练就了一个能力,就是从电视剧本身可以看出来是出品于TVB还是亚视。虽然很多主演也是在TVB和亚视之间跳来跳去。但是感觉TVB的制作手段和水平还是要高于亚视,所以现在亚视已经被收购不存在了。看来,所有的江湖都存在竞争,不进则退。
中学时,有很多同学都学广东话唱粤语歌,那种无师自通的能力,如果用在学习外语上肯定也是效果不赖的。看来推广一个方言,电视剧的传播威力很强大。
90年代看港片里的场景,故事,都感到与我们现实世界好遥远。因为那时候内地和香港的经济相差甚远,没想到现在我们魔都大上海居然把香港给比下去了。以前人去了一次香港骄傲自豪得意各种得瑟。现在谁还把去香港当成傲娇的资本?现在的上海反倒比香港洋气,现代感更多。但是香港还有很多有老味道,有文化痕迹的地方。香港给人更有一点历史的感觉。有一种怀旧感,从那些繁体字的竖写的门牌都能深深感受到。
每次一港剧经典播放时,思绪都会被拉回到从前,重温经典,回忆一路成长。
欢迎关注公众号“有温度的记忆”。和我一起怀念那段温暖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