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6

《Deep work》

本书是由一位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 纽波特撰写,重点创立了“深度工作”的概念,并且从神经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阐释了其含义: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书的第二部分则重点介绍了四项准则,帮助读者更好的实践深度工作的要义。此书的作者是一位学者、教授,因此他的写作方式偏向于学术性,即提出理论观点,抛出一个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给出具体的几点解决措施,条理非常清楚但章节的联系性不强。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很多情况都是我所经历过或者很熟悉的,因此我将阅读重点放在了第二部分,即如何去更好的进行深度工作,但有一些建议在我看来有些许繁文缛节,故而我将一些于我而言有改进意义的观点整理出来。

准则一:工作要深入。罗伊 鲍迈尔提出有关意志力的一个重要事实: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不断的被消耗。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习惯或者惯例,会降低进入高度专注所需要耗费的意志力。

其中节奏哲学是当前被大众接受度较高的一种方法,它提倡的是通过雷打不动的惯例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往往能积累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长。而要坚持性的实现这种方法,可以采取视觉辅助(每日打卡)或者固定时间法。对于我来说每一天的课程安排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除了可以在清晨的时间固定记忆背诵单词和睡前时间阅读书籍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是无法固定的,所以应该提前一周的时间做好下一周的深度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尽可能的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当然每天开始的时候可以根据切实的需要做一定的调整。这种习惯化的深度工作可以减少临时调整和做决定的次数,保留了更多的心理能量用于深度思考,毕竟在浏览手机或者电脑半小时甚至更久后,我将很难做出从高刺激性活动快速转向专注于低刺激活动。

进行高效工作的时候需要一定的系统化,或许在外人看来这个人比较古怪,这个系统化包括规定好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开始后要有检查自己工作效率的评估工具,以及如何辅助饮食、散步等更好的支持脑力活动。但是正如大卫 布鲁克斯所说,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思考,却会如会计般工作。正是因为他们很少会打乱自己的工作习惯,才可以更好的利用头脑创造有价值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严格的用于深入工作的规定的重点并不是改变环境或者苛刻的时间段,而是为了推动你的深度目标占据心理优先的地位,有助于解锁必要的心理资源。想要做到深入必须先要做大。文中借用了《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项原则》,来应对深度工作习惯培养的特定问题。“你想要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越少”,这句话阐述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专注于执行少量“极端重要的目标”,正如大卫布鲁斯所说“如果你想要赢得注意力的战争,不要对那些从信息大杂烩中找到的琐碎分心之事说‘不’,而是要对那些激发出你无尽渴望的事情说‘是’,让这些能激发无尽渴望的事情基调所有其他的事情。”其次作者建议寻找引领性标准而不是滞后性标准。比如作者想要发表的论文数量对于他的日常行为事情是相对缺乏影响的,但是如若转为关注深度工作的时间,那么所有的指标都和他的日常又了关联。最后还要有一个记分提示板并且有定期问责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个人的行为起到了监督和回馈的作用。

准则二:拥抱无聊。如果说准则一的目标是如何把深度工作安排进日程里,用日常惯例和习惯来帮助你不断达到当前精力集中程度的上限,那么准则二就是帮助你提升这一上限。纳斯发现: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具体来说,如果你在排队需要等五分钟或者在餐厅等朋友的过程中都需要用智能手机来打发时间,那么你的大脑就已经失去了专注的能力。虽然说使用网络工具本身并不会减损你的大脑专注力,但是实际上减损能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者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因此作者建议与其从分心的实践中拿出部分时间专注,不如从专注中规划处偶尔的分心,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使用网络看作让人分心的刺激。比如说在两段专注工作中间的时间策划出10分钟用于查阅邮件,但是要注意保证在这些时间段外要彻底屏蔽网络,要车堵划分网络时间和工作时间的界限。同时面对一些突发性状况,最好等待5分钟再安排网络时间的开始,其意义在于可以把你想要上网的感情和实际上网的回馈割裂开。

作者还给出了三种提升注意力的方法,(1)通过列举罗斯福的例子,给自己要做的事情设定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时间期限,但这个时间只要你用尽全力去做是你能够或者接近完成的。(2)做一些有成果冥想,在走路、慢跑、开车、淋浴时,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具体的做法是要通过确定相关变量来明确下一步的问题,为自己的注意力指明方向。(3)做专门的注意力练习。犹太人会在每日清晨参与犹太社团,静念一门古代语言的书籍《塔木德》,事实证明这种联系对于深度工作和思考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准则三:远离社交媒体。作者发现人们往往会被网络工具的“任何益处”蒙蔽了双眼,即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网络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会觉得有足够理由使用它。但实际上,只有一种工具对职业或人生中决定幸福的核心因素实际益处大于害处时才应该选择这些工具。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和未来的高层次目标,其次要列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做的2-3个活动,最后就是要审查自己所使用的网络工具是不是对自己有益。二八法则提醒我们一个结果成因中的诸多因素并不是地位相等的,最重要的20%左右的活动为我们的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所有的活动都会给消耗我们的相同的时间和注意力,因此致力于低影响力的活动就等同于挪用了本来可用在高影响力活动上的时间。然而事实上,我们总是会在闲暇时间被网站所吸引,就如同朝九晚五的工作者总会认为自己的一天是从9点到下午5点这8个小时,而忽略了其余的16个小时,因为这些时间中大家往往会选择一些娱乐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