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了基本理论,在接下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医的理论被不断补充,经验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医学体系。但是在近代西方文明冲击东方的过程中,做为传统文化一大分支的中医也不能逃脱被打压的命运。中医被反对了近一百年,但也顽强生存了一百年,只是中医在整个医学界的位置像替代医学,而西医是主流医学。
这一百年来,中医界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反思、研究、发展着,我们确实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进步非常小,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此同时,中医的发展存在两大误区,1、一昧复古,2、盲目现代化。这可能是中医发展必经的两大极端,但也只有走过了弯路,看到此路不通,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路。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眺望到更辽阔的未来。因为我确信中医不仅能治病,还能治大病,所以中医决不会亡,在未来还有可能与西医并驾齐驱。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科学。
科学,原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假设、检证等。(百度百科)
由上可知,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而产生的完整知识体系,产生这一知识体系的方法是理性思维,得出的结论是经得起检验的。关键词是普遍规律、理性思维、验证。科学的涵盖面其实很广,只要符合这几个条件,就算属于科学范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百度百科)
文化很难被定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认为医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科技的范畴,一部分属于文化的范畴。医学是认识人体及外界(包括自然与社会)与人体关系的一门学科,最终目的是治病、防病。在终极层面,任何一种医学的追求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所取得的成就有高低。医学要达到这一目的,采取的手段都分为技术与人文,现代医学中科技手段占绝大多数,而传统医学和民族医学中人文的内容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其实现代医学对人体的认识分为多个阶段,最早人们认为人跟动物一样,只是生物,所以医疗以生物学作为基石;然后人们发现人的心理状态对身心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心理学开始发展,但心理学仍是属于科学的范畴;后来人们又发现人不仅是生物、心理的,更是社会的,所以与社会相关的医学人文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中医在理论创立初期,就已经认识到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相关的,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
中医的科技部分
中医本来就是一门治病救人的技术,这些技术中包括对人体的认识、对中药的认识与炮制、中药疗法、方剂的配伍、针灸疗法、推拿、刮痧等,这些都是理性认知的东西。但中医对人体和中药的认识与现代医学非常不同,这种不同包含两方面:1、研究层面不同;2、叙述方式不同。
研究层面不同
中医发现了经络,而现代医学没有发现;中医是黑箱理论,不重视解剖与脏器的实质功能,而是知外揣内,总结脏腑的功能、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而现代医学的发展源自于解剖、生理、病理;对药物中医是从性味角度理解的,现代医学是药理研究。
为什么中西方对人体的认识会有这么大的不同,这还要从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说起。西方是解构式思维模式,什么东西都可以一直分析、分解下去;他们的的思维方式更偏重逻辑;他们注重实证,所以才会有解剖和实验研究。中国是整体观思维,喜欢寻找共性、联系;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逻辑性略逊于西方,强调感性、悟性等非理性思维;中国人崇尚“形而上”的道,轻视“形而下”的术,所以中国的伦理、理论(诸子百家)特别发达,技术却是被知识分子所不齿的。中西方思维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与地理、社会形态、历史发展等有关,暂不在此文讨论。
中国人能发现经络与修道密切相关,经络是真实存在的,不是理论模型,只是无法用肉眼看见,世界上还有其他民族也发现了类似的能量形态。目前的科技还无法研究清楚经络的本质,所以现代医学不承认经络的存在。
中药对人体发挥作用的方式当然也可以从药理角度解释,但目前的药理只能通过单体进行实验,中药成分太复杂,现代药理学还无法研究透彻。中医对药物的认识会从能量角度来解释,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中药的能量来调整人体不平衡的能量。
叙述方式不同
中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用比喻来解说医理,这显然是很不严谨的,但古人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感受到的东西无法用语言直接描述也无法量化,所以才会有这种尴尬的处境。同时中医的医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是因为古人不可能脱离身处的思维方式而另创一种思维体系。但医学终究是一门实践学科,文化思想中有很多主观臆测的东西,当这些思想占主流时,中医的纯粹与真理也就被蒙蔽了。
发展
这一部分中医的发展其实就是中医科学化的方法----寻找本质规律、理性分析、临床验证。
首先,加强中医理论、经验的继承与研究,根据自身规律寻求发展。几千年的中医其实包含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上至《黄帝内经》,下至当代中医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内容无不等待着我们去整理、研究。我们要理清中医到底是如何认识世界、人体的,到底是如何看病的,然后才能谈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中医的发展一定是立足于自身的规律,而不是彻底改头换面。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医?用中医的思维指导治疗才叫中医。那么什么是中医思维?比如整体观、象思维、知外揣内(黑箱理论)、感悟等,当然理性思维也是中医非常重要的一大部分内容。对于理性思维,现代科学已经研究地非常深入了,所以中医理性思维的部分是可以借鉴、借助现代医学而发展的,而其他思维方式本身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同时,中医的整理、统计工作可以借助计算机。
其次,发展高级思维。除了理性思维,中国古人还非常注重感悟等非理性思维,不仅是中医,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注重这部分内容。正是这些思维的存在,才有了“医者意也”、“口传心授”、“非其人不授”等语,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这种高级思维。很多人会认为非理性思维是低级思维,确实有很大一部分非理性思维是盲目而冲动的,但本文讨论的是诸如敏锐的觉察力、灵感、悟性等属于高级思维的内容。这种思维方式建立在熟练掌握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而且是对理性思维非常好的补充和提高。
第三,发展象思维。《黄帝内经》:“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周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象思维是用直观、感性的形象来揭示世界的规律。通俗的可以理解为用语言说不清,咱们画个图就明白了。任何事物表现出来的形象必定能反映本质,所以类似的形象就有类似的本质。野猪肚能治胃病,核桃能补脑,花都有升散的作用,果实都有沉降的作用----这些都是象思维的产物,但象思维的产物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不一定,旋覆花反降不升,苍耳子反升不降,中药里特殊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象思维经常被批判不科学,是愚昧的,应该被现代文明取缔。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很好的拓展思路的方法,因为由象思维产生的正确的知识也非常多。科学不就是提出假设加以验证嘛,只要能经得起验证,真理就由此而生了。
第四,黑箱理论的思维方式值得深入研究。认识世界有多种角度,虽然打开了看更直接,但从外面整体地观察能看到里面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对白箱思维很好的补充,有利于我们透彻地了解人体。
第五,加强对能量的研究。这并不是说中医对能量的研究很先进,其实中医对这方面的认识也是稀里糊涂,只是中医占到了一些传统思维的优势。中医的注重整体观,正如我在前条所述,换个角度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中医正是通过黑箱理论观察到了一些现象然后提出了与气、阴阳、五行的理论。同时中国古人在高级智能开发的情况下才能看见经络、体会到气感等。我相信在科技足够发达的未来,经络等能量层面的东西是可以被仪器监测到的。而未来的医学也必定会注重能量方面的研究和利用。
中医的文化部分
文化能治病吗?可能很多人心里会有这个疑问。其实在中医里,不仅人文关怀能安抚病人的内心,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对健康都有影响,甚至一个信念、一种情绪就可以对身体产生一些影响,因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会影响人体气(能量)的状态。我认为这本质上也属于科学的范畴,只是现代科学还没有把这方面的内容研究清楚,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况,我就把这些内容归纳在文化部分。
心态:中医源自道家,非常注重修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倡导的处世原则是偏向出世、无争、豁达、内求、中正平和、自然的,这种心态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中医认为过度的情绪,无论好坏都对身体不利,会打破人体原本平衡的能量。一般人认为积极上进是好的,但如果过偏,没有保持平和的心态就会对身体产生影响,这些影响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现代社会是浮躁、快速、急功近利的,国家希望每个国民为社会高速发展做出贡献,但于每个个体而言,平和安详才是最佳的。由于国际间竞争太激烈,不加速前进就会被淘汰,也许真的得到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政府才可能鼓励老百姓平静生活吧。大环境暂时无法改变,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中正平和的心态,不要成为国家建设的奴隶。
生活方式:中医倡导自然、缓慢的生活方式。人如果能与大自然的频率保持同步,很多疾病根本就没有发生的机会。这种同步体现在作息时间、饮食、衣着等方面。中医提倡早睡早起、食用自然的饮食、不经常食用过热过冷的饮食、衣着保暖、透气、宽松等。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能量会在很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得到补充和释放。提倡缓慢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人就会处于紧张的状态,对身心不利,但也不能缓慢到拖延症,那又是另外一种不良状态了。
中医的人道主义关怀其实与其他医学没有很大的区别,但因为中医非常注重病人的主观感受,与病人的互动更多,所以给人的感觉更加有人情味儿,不像西医那么冷冰冰。
中医人文部分的发展要靠大力传播与推广,但其实自然养生的理念并不是中国目前的主流,倒是很多发达国家比较推崇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理念一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结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背负着太沉重的历史,她有真理也有糟粕。中医的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将近100年了,但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我认为中医能否发展取决于三方面:1、对自身理论与经验的深入挖掘;2、借助科技的进一步发展;3、社会的进步。只有这三方面同时发展,中医才有可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让我预测一个时间,1至少需要50年,3至少需要50-100年,而2是否能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我估计至少需要100-200年。
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的基本理论就已经被确立了,那是人类一大飞跃性发展;上个世纪中医与现代科技相撞;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我相信未来的人类一定能把中医的原理研究清楚,让人类的医疗水平得到本质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