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和“失败”有关的那些事

谈谈和“失败”有关的那些事_第1张图片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奋斗小青年拜访一个老富翁,讨教成功秘密的故事。老富翁说:“秘密就是正确的判断。”小青年忙不迭把话记到小本本上,又把期待的眼光投向老人,“那怎么才能做出好的判断呢?”老人语重心长的吐出两个字:“经验。”小青年又问,“那怎样才能得到经验呢?”老人笑笑说,“错误的判断。”最后,小青年不甘心地带着疑惑走了。

马修·萨伊德认为,人们能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学会如何面对失败,而失败往往源于错误的认知。老富翁深谙其中的道理,萨伊德也知道。萨伊德在他的作品《黑匣子思维:我们如何更理性地犯错》中更是为我们重新定义失败,分析犯错的根源,教我们应当学会运用黑匣子思维去应对失败。

说到马修·萨伊德,他这一生很精彩。以前是英国的乒乓球名将,雄踞英国乒坛榜首近十年,曾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他还凭借自学考入牛津大学,而且以一等成绩毕业。现在他是《泰晤士报》知名专栏作家,英国《新闻之夜》撰稿人,还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常客。


谈谈和“失败”有关的那些事_第2张图片

一、为“失败”正名

人人都想“成功”,各种泛滥的“鸡汤”文,成功学,然而并没什么用。成功都还是人家的,你什么都没有。人人都害怕“失败”,萨伊德却认为“失败”一点都不可怕,如果能够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失败,失败就是一剂良药,不仅治病救人,还强生健体。

萨伊德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讲到伦敦西南部温布尔登高中举办的一项名为“失败周”的年度活动。在那一周里,校长希瑟·汉伯里召开研讨会和座谈会,讨论失败的益处。她请学生的父母、老师和其他榜样人物讲述自己的失败经历以及自己从中学到的东西。她认为,“学生的成绩非常棒,但一旦出错就会不知所措,她希望学生们能更有勇气去失败。”萨伊德认为,校长汉伯里的“失败周”活动是很棒的想法。他认为“失败”从来不带任何属性,只是人们习惯于逃避它,我们应当理性看待,为“失败”正名。

二、犯错的根源是什么?

你还记得上一次是因为什么事情被老师批评,被老板叫去谈话吗?人人都会出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会犯错?萨伊德在书中说到犯错的两个原因:认知失调和谴责。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心理根源: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这个说法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主要来形容我们的信仰受到挑战时内心感受到的不安。它的表现形式说的通俗点是这样,第一:死鸭子嘴硬型,证据摆在那,你们说的都是错的,就我说的对;第二,死皮赖脸型,证据摆在那,没看见没看见,你们都是错的,就我对。

萨伊德在书中把医疗业和航空业这两个和安全最紧密的行业一起对比,讲到因为认知失调,不同对待失败的态度,导致最终付出的都是血的代价和无辜的生命。在萨伊德看来,如果失败意味着悲剧,那么从失败中学习就有了道德上的紧迫性。

三、运用“黑匣子思维”对待失败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黑匣子思维”?“黑匣子”大家都知道,是飞机上记录信息的一种设备,出事故后通过它可以了解事故的原因。这里讲的“黑匣子思维”其实和“黑匣子”没什么关系,它指的是一种对经常可以在失败后的总结的教训展开调查并从中学习的意愿和决心。这种思维模式是积极的,正面的。

举个书中的例子。这个故事主要是关于对二战中轰炸机弹孔的研究。因为二战中轰炸机飞行员执行任务安全返回的概率仅仅只略高于50%,美军希望找到机身最需要加强装甲的部分,用来抵御炮火攻击,降低飞行员的风险。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亚伯拉罕·瓦尔德和空军指挥部负责着手调查。他们从受损的返航飞机开始收集信息,发现大部分都是机翼机身密布弹孔,驾驶舱和机尾完好。空军指挥部认为既然机翼和机身被子弹集中攻击,显而易见这些位置需要加强防护。对此瓦尔德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指挥官只看到了安全返回的飞机,却没有考虑到那些没能返航的飞机。机翼机身密布弹孔还能安全返回,表明是经得起攻击的,而那些没能返航的飞机恰恰是因为驾驶舱和机尾受到重创,才没能返航。弹孔密集的部位并非需要加强装甲,需要装甲的恰恰是那些表面看起来没有受子弹攻击的驾驶舱和机尾部分。事实证明,瓦尔德的做法很正确,也因此拯救了大量飞行员的生命。

萨伊德认为,这是运用“黑匣子思维”的典型例子。瓦尔德不仅懂得从失败中学习,还能透过表面的信息发现隐含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位真正的黑匣子思维者。

失败不可怕,拒绝失败才可怕。为成为一名黑匣子思维者而努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和“失败”有关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