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用的进阶2.0--以太坊

在2009年到2014年之间,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统治了整个密码经济技术发展的时代,是区块链的雏形,区块链应用1.0。

从2014年开始到2017年,开发者们的注意力开始迅速地转向比特币技术的第二部分;以太坊从设计上就是为了解决比特币扩展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智能合约平台,启动了区块链应用于货币以外的领域,是区块链应用2.0.

比特币本身不支持过于复杂的编程(又称图灵完全,turing complete),因此我们说比特币不支持智能合约。第一款支持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就是于2015年7月正式上线的以太币(Ethereum)。也有人把Ethereum翻译为以太坊,因为它可编程的特性更像一款平台。

以太坊出现的历程

在2013年11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对以太坊的核心理念开始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动机是为了创建一个有内置的编程语言的加密平台,试图归纳成以下的概念,比如取款限额的存储钱包,多重签名托管,投注,差价合约等。“合同”这个全方位的概念将允许用户用任意算术公式的复杂组合和嵌套的if-then语句来设定资金使用的条件。

在2013年12月Vitalik私下散发了原始的概念白皮书,后来白皮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散发到了更广泛的圈子里。随着大量的且出乎意外的爱好者被吸引进来,该项目第一次扩展,具体化成一个独立的块链,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的副项目。为了简单和易于开发,项目在质数币的基础上建立元币ETH,并定于在2014年1月的月底开始发布。

此外,为了有一些重要的基础级应用,真正让以太坊的生态系统大放异彩的要求越来越清晰:一个智能合约和分散式应用程序(Đapps)的开发和调试环境,一个能加强经济和社交互动的信誉系统,一个能公平地分配应用子符号的身份制度,智能合约和网页的的大量域名注册,钱包,当然还有一个应用程序的商店本身(但要注意,下载的应用程序将是免费的)。

以太坊是什么?

以太坊 (Ethereum ):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

什么是智能合约呢?

智能合约- 根据事先任意制订的规则来自动转移数字资产的系统。

智能合约像是一个活在以太坊系统里的自动代理人,他有一个自己的以太币地址,当用户向合约的地址里发送一笔交易后,该合约就被激活,然后根据设定了交易双方合约的每一个细节,并会按照事先编写好的程序,在特定条件发生时正确执行合约里的条款,合约会运行自身的代码,最后返回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是从合约的地址发出另外一笔交易。

去中心化应用平台

以太坊的目的是基于脚本、竞争币和链上元协议(on-chain meta-protocol)概念进行整合和提高,使得开发者能够创建任意的基于共识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特性完备的、易于开发的和协同的应用。

以太坊通过建立终极的抽象的基础层-内置有图灵完备编程语言的区块链-使得任何人都能够创建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并在其中设立他们自由定义的所有权规则、交易方式和状态转换函数。

说白一些就是以太坊是一个开源平台,可以创建和发布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在以太坊平台上,提供各种模块让用户来搭建应用,如果将搭建应用比作造房子,那么以太坊就提供了墙面、屋顶、地板等模块,用户只需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搭起来,因此在以太坊上建立应用的成本和速度都大大改善。

以太坊应用在哪些方面?

第一类是金融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用他们的钱管理和参与合约的方法。包括子货币,金融衍生品,对冲合约,储蓄钱包,遗嘱,去中心化交易所,甚至一些种类的全面的雇佣合约。

第二类是半金融应用,这里有钱的存在但也有很重的非金钱的方面,如点对点的对赌、未来的预测市场、为解决计算问题而设的自我强制悬赏。

最后,还有在线投票和去中心化治理这样的完全的非金融应用。

以太坊应用的现状

以太坊正在被广泛用于开发覆盖各种领域的去中心化应用。以太坊从诞生到2017年5月,短短3年多的时间,全球已有200多个以太坊应用诞生。其中有下面两个比较知名的项目:

R3 CEV

2016年1月20日,R3 CEV,这个由全球最大的42家银行支持的区块链基础设施项目,宣布将会使用以太坊和微软Azure。

R3CEV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区块链创业公司,由其发起的R3区块链联盟,至今已吸引了42家巨头银行的参与,其中包括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花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法国兴业银行等。R3在获得了世界第九大规模融资之后于2015年9月成立,其金融机构成员数量已经迅速增加到80家。

企业以太坊联盟(EEA)

2017年3月成立EEA,由30个创始成员共同推出,其中包括一些大型机构企业,涉及银行、科技、能源和信息行业,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英特尔、ING、摩根大通和微软,还有一些新兴区块链创业公司像BlockApps,ConsenSys和String Labs。

以太坊应用的缺点和限制

在2017年9月中上海举办的一场区块链峰会上,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说到“阻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最重要的因素是技术障碍”;“过去三四年我们需要普及公众对区块链的认识,但现在要做的是改变区块链本身。”“技术的限制比监管的限制更加严重。”

1.以太坊的可扩展性

以太坊一直存在一个难以忽略的问题:它目前不能支持太多的使用者,当务之急是改善它的可扩展性。

与比特币不同,限制以太坊链上区块容量的不是区块大小,而是 gas 值。目前以太坊每个区块 gas 值的限制约为 670 万,根据每区块大约容纳 200 笔交易、平均出块时间为 15 秒来计算,以太坊的交易处理速度可达 13 笔/秒。

虽然这已经是比特币网络可以实现的两倍,但还远远不够。以 Facebook 为例,这个社交平台每秒至少要处理 17.5 万条请求,假如加上 API 端的或许还要高大概三到四倍。也就是说,想要借助以太坊“虚拟机”构建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那就需要进行万倍以上的扩容。

2.除了可扩展性外,智能合约代码存在漏洞,易被黑客恶意攻击等都是区块链的安全风险,区块链技术若要实现大规模商用还要提升“安全性”。

2016年6月发生的一个程序漏洞事件:The DAO由于其智能合约中存在的漏洞而受到黑客攻击,导致当时价值达6000万美元的360多万以太币被劫持,黑客盗走当时价值5000多万美元的ETH,导致以太硬分叉。

2017年7月17日CoinDash官网被某未知身份的黑客黑掉,将原本用于募集资金的ETH地址篡改成一个假地址,从而盗取了该项目所筹集的资金,共计损失754万美金;

2017年7月19日由于patity多重签名钱包bug,导致被黑客盗价值3300万美元ETH.

还有2017年的9月份,发生数起钱包资产被盗,以太坊钱包imToken对用户发文提醒用户做好钱包的自查防范,以防被盗。

这些都表明了以太坊容易受DDOS攻击,而且暂时还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

3.智能合约费用过高

太坊平台代币ETH自今年1月1日以太坊(ethereum)从7.98美元一个,暴涨几十倍,随着ETH价格和关注的上涨,以太坊APP的使用成本同样会上涨。

在以太坊上交易是有手续费的,以来激励矿工来处理交易和保护网络,不同的是以太坊是以“gas”的形式来收费的.

这对开发者和用户意味着什么呢?虽然读取本地区块链是免费的,但写入和运算是花钱的。储存更是尤其昂贵,因为任何写入的信息都会被永久的储存着。

"gas”是以太坊计算力的单位,而“gas成本”被用于指代在该平台执行行为需要的gas量。一笔简单的交易的成本是500 gas,而使用以太坊存储数据的成本为100 gas。

这些数字都是被硬编码到软件中的。最后,“gas价格”是指每一单位gas需要多少ETH。

在以太坊平台执行一次动作所需要的总成本就等于“gas成本”乘以“gas价格”。如果“gas价格”保持不变,而ETH价格增加,那么这时候,智能合约的整体价格将会增加。从长远看,随着更多人使用以太坊平台,这可能会导致智能合约的价格更高。

对于以太坊平台来说,无论是在一个以太坊预测平台上进行投标或是使用新类型的去中心化推特和优步,用户需要直接付款来使用以太坊平台计算力。目前来讲,这与因为“免费”而出名的Facebook的情况不同。

例如,以太坊APP Ethlance联合创始人Matus Lestan最近发布了一张来自一位用户的截图,这位用户正在寻求在这个平台上创建一份用户简介——而这需要用户支付0.08ETH或者7美元。这位用户写道,当ETH还是10美元的时候,他只需要支付“不到1美元”就行了。

以太坊这些方面的限制曾经只是研究者才关注的潜在问题,但是,它们现在真的已经影响到使用者了。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的区块链平台,最近似乎出现了一系列容量问题,包括智能合约费用的提高,偶尔导致了交易时间停滞,以及新ICO项目的发布。

如何解决以太坊应用上述的限制?

以太坊存在以上限制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下面的一些方案:

解决扩展问题:

目前,比如分片技术(sharding)、雷电网络,以及Truebit这些都提出了一些思路,旨在保证未来去中心化应用能够像今天的中心化应用一样快速运行。

比如,Vitalik也指出,“Plasma”的一个新解决方案近期也发布了。Plasma的思路是,该技术希望的是通过使用许多许多子区块链来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这个系统通过一种叫“欺诈证明”的方法把各子区块链连接到主链。这有点像闪电网络,不同的是,闪电网络被严格限制于仅供支付使用,但是Plasma将这种思路扩展到更加复杂的计算中去应用,比如以太坊智能合约。但是这个扩容方案目前还只是一份白皮书,未来是否能实现还未能下定论。

如何提高区块链应用的安全?

假如用户的手机丢了,或者智能合约的代码存在漏洞,或者是黑客恶意攻击,这些都是区块链的安全风险。Vitalik说“在过去一年,我们都处于改善合约编程语言的研发当中,来提高区块链应用的安全性。”

那么上述的解决方法是不是真的能彻底解决区块链现存的限制呢?除了上述的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答案是有的,已有目标,但现在还未能实现,那么这个解决方法是什么呢?我之前已发表了一篇就讲到的将是区块链3.0——EOS

国内下线,价值50亿空气的EOS,你还要持有吗?

如今越来越清楚的是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很多用于各种用途的不同种类的区块链。根据Vitalik Buterin所说,“一链统众生”的概念——一种带有一种独一无二数字货币的独特区块链,可以被用于所有分布式账本应用——是过时的。”

相反,我们将会拥有一个可互操作的区块链网络,基于不同分布式账本技术创建并携带不同的数字货币,能够联合起来处理分布式应用的不同方面。

目前有比特币大陆,以太坊大陆等,或将来会有EOS大陆,相信未来将会把不同的大陆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本来只是对区块链应用技术发展的探讨,不作任何投资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应用的进阶2.0--以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