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人独立:窃言黛玉的愁与小性儿

文/洛  昕

落花人独立:窃言黛玉的愁与小性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凭声。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清晨醒来便听雨滴穿林打叶,我躺在床上,舒服的伸个懒腰,翻个身,半睡半醒的享受这难得的宁静。

很多时候会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在山中独自行走,走着走着突然下起雨来,雨滴打落花瓣,满山落英缤纷……那真是一种宁静的震撼。

而黛玉,就像是那缤纷的落英,不声不响,默然震撼着我的内心……


落花人独立:窃言黛玉的愁与小性儿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她“小性儿”,只跟宝玉小性。黛玉六岁便进了贾府,用宝玉的话来说,“两人一桌吃,一床睡,说说笑笑方显得比别人亲密。有什么好东西,凭姑娘喜欢就拿去。有什么事情,怕丫头婆子们想不到,姑娘烦心,我替他们想到了。”两人亲亲厚厚,无忧无虑的度过童年,五年以后,黛玉十一岁时,薛宝钗便来了。曹公隐去了属于两人的五年,“红楼”的故事便从此而始。与此同时,黛玉的“小性”也就开始了。

史湘云来贾府,宝玉来的稍迟些,黛玉道:“你从哪来?”

宝玉无心:“在薛姨妈处同宝姐姐顽来。”

黛玉讽道:“哦!我说呢!亏得在哪里绊住,不然早飞来了。”

又一次,二人先后来探望生病的宝钗,宝玉先来,黛玉后来,进屋看到宝玉便说:“呦!我来的不巧了。”而后又为元妃端午赏的节礼,又为寻宝玉晴雯未开门等等……黛玉后来的一段内心独白透露出她之所以“小性儿”的原因: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你既为我之知己,我亦为你之知己。即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即有金玉,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

展眼看去,如今的年轻情侣时常吵个小架,原因也不外乎如此。女孩平时爱跟恋人耍个脾气,闹个情绪,为的也不过是试探其情意,让对方多关注自己,更体贴自己。一样的道理,为什么要单单去苛责黛玉呢?况且当时那个社会,不能向任何人表露心意,只能试探着窥寻恋人的内心,发现一点风吹草动便五内郁结。如此,便有了愁……


落花人独立:窃言黛玉的愁与小性儿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黛玉确是“愁”的。六岁母殇,而后父亡,一个人生活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里。纵有贾母万般怜爱,奈何府上皆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故而无论如何终归是寄人篱下。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孩子,几岁便懂得了人情世故,在贾府“从不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而后又有了宝玉这块心病,生活感情两处闲愁,既无兄弟姐妹聊以慰藉,又无亲生父母教导疏解。怪道她后来会与宝钗共剖金兰之语,可见她内心是何等孤苦!而后薛姨妈只因来看过她几次,说些宽慰慈爱之语,她便实心要认其做娘。可怜颦儿白费了认亲的心,生死存亡之间,一向慈爱的薛姨妈却也只顾了亲生女儿的金玉良缘。可叹颦卿愁了一世,魂归离恨之际,身边只遗了一个最知心的紫鹃……

黛玉似荷,出淤泥而不染,因而注定了她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性格。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黛玉不似迎春一味懦弱妥协,也不似探春一向争高好胜。更不似惜春一般积极避世。她不惯于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处事方法,她只想拘于自己如菊般清澈的世界中。于是,为了保护自己,她用尖言酸语对抗着一切风霜刀剑。所以,她成了世人眼中的“尖酸刻薄”。可孰知她就像一只刺猬,脊上布满芒刺,内在柔软异常。她是埋在冰山下的火种,外表清冷孤傲,内在热血沸腾。她与大家结诗社,爱宝琴的人品,怜湘云的身世,又真心教导香菱学诗……有女如斯者,怎能不让人心生爱怜?

落花人独立:窃言黛玉的愁与小性儿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泣红飞燕怜万物,摇竹潇湘独自哀。黛玉一生,只为还泪。她执着的人,也只有一个。但无论宝黛的爱情多美,他们终究都不是世间的俗物。尘缘已毕之时,一个泪尽而逝,一个心死归禅。富贵荣华,转眼云烟。任他权逼势诱,我自吟啸徐行,蓑酒走孤生!情中怨,怨外情,看似冷峭,实则炎灼。待到世事诸芳尽,蓦然回首,悔笑当时妄执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花人独立:窃言黛玉的愁与小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