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事:
**7月13日14:30 金融人眼里的音乐与音乐家们。嘉宾:陈重;
**7月16日14:30 自驾游在川西北地区(环九线)地质灾害高风险区的预防及应对。嘉宾:周平;
**7月20日(周六)14:30《我的财富自由手册》新书分享。嘉宾:书作者亭主。
二、主题分享: 金融人眼里的音乐与音乐家们
嘉宾@陈重
由于网页限制,音乐链接无法记录,请见谅。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
感谢艾玛老师,也感恩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为大家分享关于音乐。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陈重,英文名Junie,目前从事基金投资咨询业务,专注于海内外基金学习及研究分析,股票基本面投资分析,专注为投资人制定专业的投资规划建议。喜欢投资和音乐,也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愉悦的收获。
艾玛老师帮我取的主题为《金融人眼里的音乐和音乐家们》,这个题目还是有点大,今天我主要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听到的非常好听的西方古典音乐。大家跟着我的节奏,我放出音乐大家就一起来听,听完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
这一首是我大学时听轻音乐让我感触最深的一首,屏住呼吸去听完,那时也不懂哪一首是谁弹的,只管打开酷狗,搜索轻音乐,就一首一首去听,找自己喜欢听的,听到感觉与内心有共鸣的,就收藏起来,当时听了很多很多,最后最喜欢也是反复听的是肖邦的,以及韩国钢琴王子李闰珉的曲子(那首《kiss the rain》是他的经典之作)。
这一首钢琴曲大家先听一下,是不是感觉音质没有特别的清晰了,可能是旧的录音的缘故,1930年11月18日录制于伦敦女王小音乐厅C录音棚。
艾玛老师第一本书叫做『理财就是理生活』,其实音乐亦是反应生活上的某些情绪,尤其是古典音乐,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测量灵魂的深度,也没有什么比音乐让人感到自己的真实存在。
大家若打开听的话,可以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聆听。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人事物快速变化的时代,携着一颗浮躁的心常常让我们忘记和迷失了最初的自己。当你在内心不平静或者非常Down的状态下,也可以寻求古典音乐,这样一个精神寄托。
我以前觉得我是喜欢听古典音乐,后来才发觉我是爱古典音乐,尤其肖邦音乐是我的最爱。因为每每我听到它,就好像它把我带到了另外一个快乐幸福的世界。让我整个人都非常非常的放松,沉静,享受,也给了我很多可以自我思考的时间空间。
音乐,有它内在的神韵,音乐家,有属于他们的可以传递给我们俗人的精神,那种精神可以由下面我的分享中大家各自感受。
今天我将以图片+文字+音乐的方式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西方古典音乐和音乐家,以及听他们的曲子,给我带来的美妙感受。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一起来享受音乐之美。
好像我这前奏挺长的,来了,我先给大家看一张图,大家来猜一猜,每一张图对应的是哪一位音乐家或作曲家。我这张图顺序和时代以及专精的乐器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位是现在霸占大半欧洲古典音乐圈声望犹太裔钢琴家、指挥家——现年76岁的巴伦博伊姆。
这首是巴伦博伊姆演奏的莫扎特。
他是郎朗的老师,郎朗曾吐槽巴伦博伊姆教音乐时喜欢吐一口雪茄喷他脸上,可见音乐大师也都是有自己的个人怪癖。巴伦博伊姆熟练七国语言,5岁习琴,七岁登台演出。1967年,与英国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成婚,两人曾频繁地联袂演出。1987年,杜普蕾辞世。现任妻子为艾琳娜·巴什基洛娃。巴伦博伊姆的演奏比较多,大家自行搜索。我个人并没有特别喜欢巴伦博伊姆的演奏,他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钢琴家。我们可以作为认识和了解,去听音乐会的时候会知道说,什么才是大师级演奏和指挥,大家如果到欧洲可以去听他的专场音乐会。
长图中第二位便是巴伦博伊姆的前妻杰奎琳·杜普蕾,她简直是一位用生命演奏大提琴的演奏家,她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举世瞩目的最有名的演奏家之一。
大家都知道大提琴是一种非常悲伤唯美的音乐,演奏一曲大提琴甚至会消耗掉许多的精神体力。1959年杜普蕾第一次公开表演她的艾尔加协奏曲,随后多次登台演出这首协奏曲,杜普蕾的琴是一把1712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后来到了马友友手中,马友友使用这把琴奏出的曲子还是远远无法企及杜普蕾)。
从1971年七月开始,杜普蕾开始受到一种奇怪病魔的骚扰,手指开始会偶尔失去知觉,演出开始受到影响。后来她的病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与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得的同样的一种病症,经历了一系列的病痛反复发作之后,她于1973年退出乐坛。她试图教授音乐,但是最终因为病症加重,于1987年十月病逝于伦敦家中。
这一首是杜普蕾演奏的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西方古典音乐里,为大提琴创作的曲目非常有限,巴赫写了六部大提琴的协奏曲,贝多芬写了五部大提琴奏鸣曲,而西方古典音乐中最伟大音乐成就最高的一部大提琴协奏曲是德沃夏克写的大提琴曲,其中最最感人的就是杜普蕾的演奏。大家静静感受一下。杜普蕾她的每一首曲子都在消耗着她的生命...
大家认真听一下这一首,里面大提琴的演奏。
有没有很悲伤又很励志,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或者N个场景,我听完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一个人或者一家三代历经了三生三世。里面有人生的艰难苦楚,有获得成就后的喜悦,有遇到另一半的喜悦幸福,有婴儿出生时的兴奋,有生活的喜怒哀乐,然后又接下来下一代相似的经历,下下一代的同样类似的人生经历,到老年生活。
人生好似有轮回一般。
图中最后一位便是德沃夏克,他是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时候听音乐很美妙的一点是,你偶然在西方音乐里听到了好似中国风的东西,还有各种不同乐器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那一刻之欢喜,任什么东西也无以交换。
杜普蕾的姐姐希拉里与哥哥皮耶合写了回忆录《狂恋大提琴》,并改编为电影《无情荒地有琴天》(Hilary and Jackie)。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去看。
长图中第三位是涅高兹,俄国德裔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涅高兹曾试图割腕自杀,在柏林听了鲁宾斯坦首演席曼诺夫斯基所写的钢琴奏鸣曲之后,涅高兹留下一份自杀遗书,表示这场音乐会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难以成为同样优秀的作曲家或钢琴家,无法苟活下去,要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自杀。席曼诺夫斯基和鲁宾斯坦赶紧前往佛罗伦萨,在一家医院里找到正在恢复的涅高兹。
这里说的鲁宾斯坦不是那位阿图尔·鲁宾斯坦——十九世纪的钢琴巨人之一。
这是阿图尔·鲁宾斯坦,顺便讲一下鲁宾斯坦
听他的演奏,有没有感觉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舞?而且非常的积极向上?阿图尔·鲁宾斯坦,美籍波兰裔犹太人,著名钢琴演奏家,生于波兰罗兹,是20世纪最杰出、也是“艺术生命”最长的钢琴家之一,活了95岁,常被世人尊称为“鲁宾斯坦大师”。
鲁宾斯坦是肖邦音乐的最佳演绎者之一,他那如火般的热情和诗意的情感抒发非常适合于肖邦音乐的演奏。在古典乐曲方面,他的演奏倾向于形成气势磅礴的效果,他并没有沉迷于矫揉造作的风格,他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作品都非常鼓舞人心。
回来说涅高兹:
后来涅高兹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老师,教出许多著名的学生。
「涅高兹」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人,可我更喜欢能把音乐搞明白的人。
一切多余的动作都会使音乐扭曲。
当你在演奏时,不要想着自己,而是要想着音乐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要相信作曲家的每一句话。
第四位与第五位是歌剧演员舒瓦茨科普夫和雅诺维兹。认识她们是因为我听了一首她们各自唱的莫扎特的歌剧《求主垂怜》。这一首我之前也分享过给大家,这是这首歌剧的最高境界了,雅诺维兹《Act II: "Porgi amor"》
Gundula Janowitz(帕米娜—琨杜拉.雅诺维兹)
德国女高音昆杜拉•雅诺维茨(Gundula Janowitz)于1937年生于德国柏林,在格拉茨接受音乐教育,1959年首次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演唱莫札特《费加洛婚礼》,后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演唱长达30年,特别擅长莫札特与理查•史特劳斯的作品,1960年到1962年在拜鲁特音乐节演出华格纳《帕西法尔》,1968年首度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演唱莫札特《唐乔望尼》,后固定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柯芬园等著名歌剧院演出。
伟大的莫扎特在歌剧界的贡献不输瓦格纳(图中第10位),威尔第(忘记po),格鲁克(图中第七位)。
瓦格纳,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威尔第,威尔第和瓦格纳一起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创作者。
莫扎特在歌剧界的贡献不输这几位大家。我们细细感受一下伯爵夫人的咏叹,她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况,在祈望什么?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祈望?她在呼唤?呼唤什么?
第六位便是对西方古典音乐作出极大贡献的莫扎特。天才莫扎特3岁便展现出音乐天赋,6岁谱出三首小步舞曲和一曲快板。
1762年至1773年间,莫扎特随父母经常在欧洲做演出旅行。在伦敦他见到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在后来的创作中深受其影响。
莫扎特一生坎坷,35岁英年早逝。一生创作了许多的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歌剧,虽酬金丰厚,却因娶了一个比较败家的妻子康斯坦兹,最后他困病交加,英年早逝。所以,学会理财学会投资很重要。如莫扎特一样多金的天才,也会因为不懂理财而致使生命结束之际还不得不拼命工作赚钱。
莫扎特在死亡之前一直呼唤着巴赫,可见他对巴赫音乐是多么的推崇,当他听完一首巴赫的曲子,便与世长辞。
给大家再听一首莫扎特的,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支《长笛与竖琴的协奏曲K299》
听到这一首,大家有没有感觉好似中西方的语言通了?对,就是音乐这样一种奇妙的语言将各种不同化为大同了。长笛,这不是古老的东方乐器吗?为何能够巧妙出现在莫扎特写的演奏里?即使21世纪的今天来听,也会觉得,这不是一首现代乐曲吗?可它竟然创作于两百多年前!
这首协奏曲来自于让·皮埃尔·郎帕尔&莉莉·拉斯金。
让-皮埃尔·路易·郎帕尔,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长笛演奏家。他被华盛顿邮报评为“重新把长笛由18世纪起变为现今受欢迎独奏乐器的演奏者”。
这是一位在竖琴界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早在二十世纪初,国际乐坛上也曾爆发过一场类似的“战争”。当时巴黎歌剧院的管弦乐团里出现了一位女性的身影,她的出现岂止是歌剧院历史上的第一次,即便在整个世界交响乐团的演奏史上恐怕也属“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因为当时虽有极少数演奏钢琴或小提琴的知名女性独奏家走上了音乐会舞台,但乐团仍由男性“一统天下”,不论哪个器乐声部。这位女演奏家演奏的乐器是竖琴,她的出现不但冲破了男性垄断的乐团堡垒,还反转了过往的局面,使乐队中竖琴演奏这个席位牢牢地掌控在女性手里。甚至在如今,要是乐团里的竖琴声部由男性演奏的话,反倒会令人感到意外或生分。这位为女性打开交响乐团大门的竖琴演奏家就是莉莉·拉斯金(Lily Laskine)。
竖琴,是一种大型拨弦乐器,是现代管弦乐团的重要乐器之一。竖琴可作独奏、重奏和合奏,属多功能的复音乐器。其流传地区甚广,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区亦有出现竖琴类的乐器。竖琴在古埃及称为贝尼琴,古希腊和古罗马称为里拉琴,中国又有一种称之为箜篌的竖琴。
竖琴在各个古文明地区均有所发现,其来源已很难追究,但普遍认为其灵感从弓演变而来。最早的纪录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苏美人聚居的乌尔城,现代考古学家从葬坑和皇家陵墓中挖掘出一些古代竖琴。
古埃及将竖琴视之为神圣的乐器,用于宗教仪式。后来此古老乐器传入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地区。《圣经》亦有记载大卫王弹奏竖琴。而欧洲,竖琴最早出现在爱尔兰。无论如何,竖琴在大约一千年前已有相当程度的流行。
中世纪时,游吟诗人已使用称为巴地克的竖琴,使其风行整个欧洲。
大家看,这是什么?
这是爱尔兰国徽。竖琴并用作爱尔兰国家的徽章以及爱尔兰总统的印章。也是蛮有意思的。
我们再来听一首《莫扎特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K.526》,格鲁米欧小提琴,克拉拉·哈斯姬尔钢琴
克拉拉·哈斯姬尔,名字都好美,罗马尼亚钢琴家。哈丝姬尔被赞誉为演奏莫扎特的天使。哈丝姬尔的莫扎特最伟大的地方是其真正演绎了何谓“生命力”,那是一种类似于冬去春来,四季变换的自然生机,极度自然,又难以捕捉,但你可以感受它奇妙的力量。
艾玛老师之前有推荐一部《丛林中的莫扎特》,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
还有几位重要的音乐家巴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瓦格纳,肖邦。可能我们今天没有太多时间了,下次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下辑。
单纯地,我喜欢音乐家们的专注,喜欢他们的纯粹,喜欢他们的深钻,喜欢他们在一个领域中做到自己的极致,喜欢他们的自律,他们的目标感,他们的孜孜不倦,佩服他们的奉献精神。
丰富多彩的世界时时刻刻不有着太多的诱惑,我们虽然没有理由随意剥夺和阻止别人尝鲜和体验多姿生活工作方式的权利,但我们可以选择更好地做自己,做更纯粹的自己,更专注的自己,更有内核的自己,运用时间以及累积知识复利的力量,你会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时间有兴趣,多多听音乐,多多听肖邦和莫扎特,他们会为你带来无尽的爱与幸福的收获。
最后大家一起欣赏一曲肖邦的遗作,阿图尔鲁宾斯坦演奏,为下一次的分享做个铺垫。
其实喜欢古典音乐的人,都比较能够忍受孤独。正如我们常年研究或精深于某一领域,我们会显得更孤独一样。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非常感恩教我的这位老师——田野老师的引导和指点,他是一位音乐界的隐士,犹如Hanson老师好似投资界的隐士。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乐于分享给学生一切他们所知道的,但他们的方式是去引导而不是填鸭式,他们舍得花时间精力在对音乐、对投资感兴趣的学生身上,而且极其极其有耐心。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学音乐、学投资都要向像他们这样的大师学习,方得精髓。掌握精髓和核心,不管世事如何变换,都打不倒你在该领域不断增值的心。投资、理财亦如是。
感谢大家的时间,大家在平常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多多听音乐,这些音乐,不必你有多懂,只需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用心聆听,用心感受,其实音乐的美,我们天生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