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鼎然开示:初修静虑

修行有次第,善寂是静虑。啥意思?意思是说要想游戏神通於三界,心无所住造,清净畅快不留痕迹,首先必须初伏心识妄想,了断三结。三结断则心识妄想不复再生,觉观欢喜具足,则定力现。这是最基础的次第禅修,任何正入佛陀三摩地者悉皆於最初方便而修。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三结?身见、戒取,疑,这就是三结。什么是身见?略说泛指由心识妄造形成一切觉受表现在色身而有所触受悉皆属于身见。广说就比较费时间了,鼎然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用文字书写;什么是戒取?略说泛指初修道人(学地)有见於一切戒律视为正向解脱之道而住造其中有所净住,这就是戒取。广说就比较费时间了,鼎然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用文字书写;什么是疑?略说泛指不知不明,被欲贪嗔恚愚痴所障幻生猜疑和不信,这就是疑。广说就比较费时间了,鼎然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用文字书写;

初伏心识妄想,是需要有觉有观的。有觉,就是如实洞察心识不复幻生妄想;有观,就是洞察到心识幻生出来的一切境界视为毒刺、瘴气、刀割、脓血,火烧等,以此提醒和警觉自己不能产生喜爱和粘连而渐次疏远不复再生。譬如:倘若眼见色生眼识,因眼识缘於触而有所受,所受的是见色的心产生喜爱,念念粘连彼彼欢喜於色时,就要赶紧有所觉知。有觉於这种喜爱心是苦是受是地狱是轮回,是趋向不真变易虚妄之道;有知於这些恶不善相悉皆无常趋向恶道而不复再生。同样,当色身出现的任何反应悉皆因心识欲贪唆使表现在色身所形成的因缘假合状态,若能如是了知欲贪不真,由欲贪形成於色身的任何反应悉皆不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并从中善于远离不复粘连,久之身见断,则身清净因心识欲贪不复再生则心清净因心清净则眼清净,清净是智智行。所以表现在色身就是法行,展现在言语就是般若,浮现在思想就是智慧。以此类推,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也是一样。譬如:在禅坐中善于观察声音悉皆因耳朵缘于外界声响相互粘连形成耳识。耳识有分别和执取的功能,这种分别是由耳、声、耳识缘触生受显现出来的因缘假合相。所以,当我们听到声响就应该知应当明其因缘假合并不真实,至此就不会粘连声响形成心识有别於声响而产生的喜厌心了;又譬如:我们的思想会生成种种境相,当思想缘於种种境相就会生成意法。意法就是思想有种种觉受而妄别种种境相产生种种喜爱。这些所谓的种种相种种境悉皆无常,也是因缘假合而成并不真实。若我们如实知如实明就不会粘连其中形成喜爱彼彼贪着了。这就是在破身见,身见破则身清净则行清净,清净即智慧,智智清净则念念满足,满足智慧则眼清净色清净见满足满足见即见性满足亦。以此类推,意清净则法清净,清净即智慧,智智满足则念念清净,念念清净则一切思清净,一切思清净则一切想满足,满足一切想则一切法满足;满足一切法则一切方便满足一切方便说。这就是满足身见般若智则因方便说教有身、身识、识身、有别身、欲贪身、有相身,见身等等悉皆满足智慧无量通用自在了。戒取乃至疑也是一样地这样去洞察和了断。当三结断就可以证得须陀含,七有天人满足无量喜悦;当然了,倘若三结了断而又能於贪欲、嗔恚,愚痴淡薄就更殊胜了,就可以证得斯陀含了;倘若断五下分,就可以证得阿那含了;倘若贪嗔痴永断,自知不受后有,尽诸有漏不复再生趋向涅槃,就可以证得阿罗汉了。以后有时间鼎然详细传授给大家四无漏行四无量法四无量梵德以及四无色定,直达涅槃。

以上次第修持开示,大家要如实去修持。选在一个安静的山林、或禅坐在空旷的地上、或静坐在清凉的大树底下,或坐在没有人打扰没有喧嚷的房屋里面都可以去修持。而如今的时代,不缺少模仿秀和空谈卖弄者。缺就缺如实修行如实修证如实禅定如实三摩地的人。也许,如今的佛教徒满地都是。可真正如实禅定如实修行如实善思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悉皆空说卖弄文理,甚至用鬼神来冒充佛教蒙骗信徒。所以,鼎然希望大家能够如实修证,渐次达本而后自在运用心无所住方是正见。

13. 鼎然开示:初修静虑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13. 鼎然开示:初修静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