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谈谈小语种专业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是新周刊总结的“十大失宠专业”。不幸的是,小语种以第十的排名上榜。


作为一个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我并不想评价这个排名是对是错,但我总觉得,我们大多数人都对小语种这个专业的认识有失偏颇。


在接触到这个专业之前,我和很多对它不了解的人一样,认为它就是学习语言;我也曾和很多人一样,担心如今说英语的国家越来越多,它会丧失竞争力;也听了很多人说“语言只是工具,你们大学只学语言并没有竞争力。”我曾经对我的未来忧心忡忡,可这一切,随着我对这个专业的日益了解,我反而越来越坦然。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小语种的真正专业名称其实是语言文学。在你的四年大学生活中,你学习的并不仅仅是这门语言,而是这个语言背后的这个国家的文学,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以及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如何平等的看待每一种文化,在不断的比较中,明白文化并无优劣之分。从而看待世界的目光更加平和,更加宽容。这才是一个真正经历了四年小语种专业学习的人应该达到的水平。


看见这条新闻之后,我想起了知乎上有一个非常热门的问题:外语专业生有哪些常见的缺憾和不足?最赞的回答里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忙活了四年搞了很多事情,最后唯独本专业没学好。


我在学英语的时候,遇见过一个老师,每天都在鼓吹:你们学语言就相当于没有专业,你们要当复合型人才!搞得我们人心惶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补。


还好我在学语言的时候还遇见过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气质出众,在做大学老师的同时做着兼职翻译,年纪轻轻就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有着非常多的外国朋友,看事情也极其透彻。大学刚毕业就去德国带了团队,做了一段时间非常成功的交传和同传。当我跟她谈及我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她特别轻松的告诉我:你之所以迷茫,是因为你的希望和你的能力不匹配。如果你想考研,基础打得很好,复习复习就考上了,想出国,四年成绩都很好,想去的学校一申请就申请下来,有什么好迷茫。之所以会迷茫,因为你这个有30%可能,那个有40%可能,另一个选择可能有60%可能,你还看不上60%的选项,你怎么能不迷茫。


这大概也是许多跟我一样的小语种学生的通病,大一大二的时候听了太多不负责任的老师说“你们专业不行,就业前景不好”,因而把大量时间投入了“复合型人才”的准备,结果两边都学的半半拉拉,辅修不如人家专业的好,自己的专业时间太少也没学精,等到了大三大四开始考研或就业,才发现专业能力才是硬道理和铁门槛,这个怎么都跨不过去,又怎么谈复合型人才。


所以我特别不喜欢网络上鼓吹的这个这个专业不行,学的太多了;那个那个专业不行,工资低;这个专业也不好,没有竞争力;又或者是,你们要做复合型人才。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指导还未踏入社会的高中生、大学生的未来。


当然,我并非说这些排名与推荐毫无意义,也并非说各方都涉猎的复合型人才不好。只是我们每个人精力都有限,每方面都学的很精的人毕竟太少。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魅力,不妨多把精力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而不要做着这个,又担心那个,又觉得那个更有用,这样顾此失彼,最终什么也干不好。


因而和我一样的小语种学生们,不要总担心自己专业竞争力低,如果喜欢,就踏踏实实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就算以后不能做翻译或者做语言学家,在文化对比中对母语和眼界的提高也足以让你更宽容的看待这个世界;如果不喜欢,一点也不要再强求,保证及格的基础上,赶紧去干喜欢的事情。

毕竟年轻的时间那么短,做什么都要趁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和你谈谈小语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