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记忆12---贩烟记

物价双轨制时期计划外和计划内差价巨大,但比起南方沿海和内地舶来品的差价,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彼时福建以石狮为中心的走私非常活跃,香烟、电子产品和北京的差价惊人,一个20块的计算器到北京可以卖到80块,电子表、彩电更不用说。发迹于中关村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公司,当年基本也是靠走私彩电、计算机起家。

88年入学时泉州和北京香烟差价大致如下:泉州良友、希尔顿批发35元一条,北京零售8元一包,烟贩收购价60元一条;北京KENT健牌、万宝路零售一包10元,收购价80元一条,泉州批发价分别为50元和55元一条。开学时带点烟到北京倒卖,是广东福建沿海学生额外的社会福利。

按规定坐火车只允许一个人带两条香烟,很多同学是家里每个月寄生活费,随身带的一个月费用,正好可以换成两条希尔顿,到北京换回现金多50块收入。我是一次带足一学期费用,本金足,就带差价大一点的健牌。

到了大二,见过世面胆子大了点,我就把量加到四条,考虑到被抓的风险,改带低价值的希尔顿,出手后正好有一百块的收益。那时很多同学开始学抽烟,我一般会带两三包散的,火车上解乏抽点,剩下的给同宿舍的哥们分享。

带了四条烟要被抓了,损失还是很惨重 ,我和林丰一上车,就问旁边的同学有没有带,没带检查时就说是一起的。有次正好和86东语系蒋细杰师兄邻座,蒋师兄豪爽的说没问题。

车途漫漫,真有人困马乏之意,我打开一包希尔顿给大家提神,蒋师兄抽了一根,说太差换他的。他从行李架取下一个硕大的双肩包,掏出一包三五牌香烟 ,这可是当年最豪华的烟了。就在蒋师兄拉上背包拉链时,我斜眼一瞥,包里面至少有十条以上的烟!

88应化陈金榜同学有个表哥是列车员,有次乘车正好当值,榜爷趁机带了12条 ,那个学期的日子明显滋润。不过榜爷自此染上烟瘾,迄今近30年不改,牙齿都是黑黑的。

有次乘车,我发现列车员从不待在专用小休息室,而是到处蹭坐,心中很是奇怪。上洗手间经过休息室,门正好开了一条缝,一看里面堆满了香烟,连坐人的地方都没有了。就这些烟估摸都有万把块的差价了,看来列车员也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深刻说明商品流通的重大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外资独资企业厦门华美卷烟厂,原来生产骆驼牌香烟全部出口,获准推出内销品牌金桥,后来又涌现无锡好像叫都宝等内销品牌,进口洋烟价格逐级下降,但是差价还是比较稳定。到了大四,希尔顿老家批发价已经低至16元一条,北京烟贩大批收35,多跑几家小烟贩还能卖到40。

大四临近毕业,少不了聚餐话别,不止同校聚,还跑到人大、清华、外经贸等学校聚,应酬多费用就高,到四月份就弹尽粮绝了。正好我高中篮球教练带弟弟来做赴美签证,让我给他们带路,我就让他捎点烟来。

火车站接到教练兄弟俩 ,一见面就甩给我一个大背包,打开一看,欣喜若狂,整整20条希尔顿!我拿出两条自己应酬用,平价转让了两条给高中同学,其它找了几个小烟贩,处理出快700块现金,让我支撑到毕业。

教练带烟的本金,腆着脸让他回去找我老妈取,毕业后到家,老妈说他根本没提这事。教练让我慢慢还,没想刚毕业一个月工资才400来块月光,一年后转行到一个知名电气企业做销售,工资有八百块,才还了这笔320块钱宿债。

临近毕业,我姐姐在中学教书放暑假比我离校早,就跑来北京旅游了几天,顺便也带了两条烟,这是最后一次倒腾香烟了。

很多同学都诧异南方同学的财大气粗,其实只是早开放那么三几年,更早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记忆12---贩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