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我的体面生活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有一篇叫《北欧寒夜》,其中提到欧洲的一群群闲人,先生是如此描写的:“在欧洲各地,总能看到大量手握一杯啤酒或咖啡,悠闲地坐在路旁一张张小桌子边的闲人。他们吃得不多,却坐得很久,有的聊天,有的看报。偶尔抬头打量街市,目光平静,安然自得,十分体面。”

        想象着先生描写的街景,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也被带进一个安怡恬静的意境之中。但最后那句“十分体面”,却令我思绪万千!

        我们到底要怎样的生活,才是先生眼中“十分体面”的生活呢?

        住豪宅、开豪车、背名牌包包、吃豪华大餐,这些看起来当然光鲜体面!但,是先生所说的那种体面吗?

        农民工进城,累死累活,干最苦最累的活,住不蔽风雨的工棚,吃粗菜淡饭果腹,辛辛苦苦攒下几个钱。春节回家,一改以往对自己锱铢必省的作派,给家里老人小孩礼物买一大堆,红包一摞一摞的。在外人看来,他们在城里的生活真体面!

        果真如此吗?

        豪宅豪车豪包包,装点的仅仅是门面。背后则有可能,有的为在生意场上为显摆而借钱为之;有的通过不法手段取得的,一边享用一边担惊受怕;有的也许真是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取得的,但他们没日没夜、殚精竭虑,在商海沉浮,有的甚至为此付出健康……这样的生活,难道是真体面而值得羡慕的吗?

        而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撇下年老父母、年幼子女,终日辛苦劳作,只为养家糊口!年末那体面的一次回家,是背后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汗水甚至泪水浇灌出来的?

        这样所谓的体面生活,我不想要!

        看看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渴望是那么的低微,他们不要礼物,不要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只要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是,他们总是失望!他们紧咬嘴唇、饱含泪水、倚门送别时的哀怨眼神,不忍直视,让人心酸!更小一些的孩子,抱住父母大腿不让离开,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人肝肠寸断!但是,父母,或是狠狠心,一转头,毅然决然的离开;抑或,退回,把哭得声嘶力竭的孩子抱回屋,哄睡了,抹抹眼泪,再次上路。哪怕一步一回头,距离,却永远是离家越来越远!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

        哪怕是为了生计,让父亲外出打工,也让母亲留下来陪孩子长大。一个个的小生命,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就能健康成长的。他们幼小的心灵,更需要爱的滋润,需要父母带给他们的安全感,需要父母见证他们一步步成长的足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失,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哪怕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妈妈带着孩子种点蔬果,养点鸡鸭,生活总是可以过下去的。就算物质上不是特别的丰富,但孩子们采回一把野花,有人为她找来一个废酒瓶插上;在外面被同学欺负了,可以赖在妈妈怀里撤个娇;在灯下写作业时,有人静静地看着、陪着……这样的生活,虽然清平,但孩子却是健康快乐的,是不是特别体面?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不需要拥有多么豪华的生活。在工作之余,可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约上三五好友去和花有个约会;或在周末的某个午后,慵懒地窝在沙发上,抱一本书,穿越于古今中外;抑或陪着年迈的父母,在街边踟蹰漫步……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也极惬意和体面呢?

        活在自己的世界,活出丰盈的内心,不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为外界的标准所绑架。平淡、普通、自我、真实,乃是我追求的体面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寻,我的体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