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纯正的Made in China吗?

不管你关不关注国家大事,“一带一路”这个说法你肯定至少觉得眼熟。

所谓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国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战略,通俗的说,中央在下很大的一盘棋。

不过说到“丝绸之路”,中国人却似乎有一些普遍的误解。比如,汉朝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于是西方人获得了中国的神奇丝绸,见识了强大富饶的东方珍宝。

颇有股“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的气概。

实际上当时张骞并非是开辟贩卖丝绸道路的第一人,这条路也不是因为中国人一心一意想搞贸易而开,甚至“丝绸之路”这个名字也不是中国人取的。

张骞通西域之前,东西方一直在做生意

事实上,不论是丝绸,还是其它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在汉朝之前早就开始了。

在商代帝王武丁配偶(妇好)坟墓的考古中,人们发现了产自新疆的软玉。这说明最早在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

《史记•赵世家》中记录了苏厉与赵惠文王的一段对话:“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非王有已。”

“昆山之玉”即为昆仑下出产的美玉,而胡犬则是产自中亚、西亚的一个狗的品种。他们都通过商路来到遥远的中原。

德国考古学家在斯图加特市发掘了一座公元前五百多年(中国春秋末期)的凯尔特人墓葬,发现有用中国蚕丝绣制的绣品;而同时期的一些希腊绘画或艺术品中也出现类似的丝质衣料。这种蚕丝、衣料在当时只有中国才能制造。可见在那时中原地区已经存在了一定程度的对外经济交流,西域之间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已不是稀罕之事。

△古罗马壁画中身着丝绸外衣的女性

这样的交流堪称丝绸之路的雏形,但遗憾的是也并没有持续下来,始终维持在时断时续的状态。随着亚欧大陆的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的不断强盛,他们同南部的定居居民国家之间发生了不断的冲突,这使原始的文化贸易交流不断萎缩到局部地区或某些地区之间。

张骞通西域是为了打仗

丝绸之路最终形成并非出自商贸目的,而是一开始就由铁和血的战争气息味道,是残酷战争的副产品。

被国人常常称道的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大月氏共击匈奴。这个大月氏人之前在自己的地盘上住得好好的,匈奴人杀过来把他们赶跑了,因此本来就和匈奴人有仇。汉武帝考虑到这点就派张骞出使西域试图拉拢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觉得自己的新国土蛮好的,我还是好好过我的日子吧。于是张骞的目的没有达到。十多年后,张骞悻悻地从西域归来(他在去的路上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后逃跑,因为去大月氏你得经过匈奴……),向汉武帝汇报。武帝于是燃起对西域奇物和显示威德的兴趣,而张骞也认为要继续和西域各国搞好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

于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上丝绸和金银财宝沿途撒撒。因为匈奴这个心病仍在,张骞还去了另一个和匈奴有仇的国家乌孙想跟它同一战线,但是乌孙也不太愿意,算是此行的遗憾。不过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建立起来了,这些国家对汉朝还都很友好。丝绸真的是个好东西,异国人民很稀罕。

匈奴跑了,道路通了,大家就都想走动了

与此同时,匈奴还是要打的,没有友军没关系,张骞在西域积累的丰富的地理知识帮助汉朝大将击溃匈奴,除去了这个大患。

这个时候其他西亚和中亚各民族也在不断进行国土扩张,一个个帝国的诞生终结了境内民族纷争,创造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匈奴这个挡在中原和西域之间的大绊脚石也没有了,这些国家也需要贸易来发展经济。

最重要的是,此时,中国人的汉王朝、大月氏人的贵霜帝国、帕提亚人建立的安息帝国和罗马几乎同时并列,从东亚到欧洲,四个经济和文化水平都高度发展的国家,不仅有在经济和文化上互相交流的需要,而且以强大的统治力维持了通路的稳定。

此时天时地利人和,使得汉朝与西域各国大规模的交通和交流成为可能。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的形成并非“张骞凿空的一人之力”,也不大可能存在某个明确的时间节点,而是中亚西亚各民族在长期兼并战争后,形成了安定的环境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各国大规模自发进行商贸往来的结果。中西交流因此告别以往零散、间断和辗转的状态。张骞出使西域,也是在已经存在的中西交通基础之上进行开拓。

唐朝“安史之乱”后,由于吐蕃的占领和侵扰,传统丝路中断,中西陆上交通的路线也因此改变。此时海上交通也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茶叶、瓷器等商品也日益重要,与丝绸一样成为输出的大宗商品,丝绸也失去一枝独秀的地位。

丝绸之路的命名——可惜不是你

不仅丝绸之路的形成不是中国的独有专利,丝绸之路命名权并不是made in China,而是个“歪果仁”创造的。

这个名字产生的时间也非常晚近,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翻翻历史书籍,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的命名来源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 von,1833~1905年),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

1868至1872年,他在中国共旅行7了次,途经当时中国18个省的13个。他多年在中国的考察成果彻底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认知,其后撰写的考察报告《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李希霍芬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而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接力了这一考察过程,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因此,虽然“丝绸之路“这一商贸之路早已存在,但是这一名词出现却不过百余年,这并不是我们的“歪果仁”朋友恶意的抢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丝绸之路不过将西方人古老的常识变为一个专业术语。

在当时的世界文明大舞台上,中国并不是五道口那样的中心。从太平洋到阿拉伯海,再到地中海,波澜壮阔的文明都在展开。丝绸之路的诞生,并非单独一个国家崛起的产物,而是文明齐头并进的结果。

———————————————————————————————————

【本文首发于壹读百科  转载需授权需授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丝绸之路,是纯正的Made in China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