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事前准备的习惯有多重要

看遍世界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或许是很多人感叹吧!很多道理自认为理解了,当去做时,还是经常习惯性忽略,使得懒惰一次又一次占据上风,耽误事情,明明知道按照普世价值的道理去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事,就是不去做,不去养成良好的习惯,这里值得深思。

按照一般做事比较成功人的习惯,每当要去见客户或者演讲之前必须在心里要演练多次,打好腹稿才去行动。做到尽可能充足的准备,才能利于临场发挥。由于懒惰的本我总是强硬的跳出来阻止理性的超我,情愿去干那些不需要主动动脑子的事情,或被动的接受,晃晃悠悠,等待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给自己找了很多名正言顺拖拉的理由,就是不去花功夫主动想好每一个细节。总是要到事败后才醒悟,事到用时方恨没备好依然没把事办明白,导致事不成,情不顺。

记得听吴军在《硅谷来信》中讲到一个印度籍的教授,他的英语发音并不标准,可是每次与人沟通后的结果都很圆满,对方很愉快接受他的建议与方案,促使合作成功。当吴军向他请教有什么秘诀时,他说在每次要见客户时,自己先把要会面内容,打一遍草稿,反复琢磨,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能使临场发挥更好,同时也是厘清自己思路的好办法,用笨鸟先飞来解释最合适不过了,一个教授都这么认真,我们普通人还有理由不认真么?

哪些在台上滔滔不绝,应急能力超强的人,其实在台下花了无数的功夫。李笑来常举他的例子,别人总说他在台上的应变有余,他承认在上台前都有5分钟的紧张,过后就自然了,在台下,他每次都会花很长时间备课,他在台下用非常勤奋的方式做了非常多的准备,使得自己在台上的自己尽可能的胸有成竹,之所以他是新东方名师,也是勤奋所致,天赋有,比例因不大吧!就像平时在弹药库储备足够多弹药,才能在战争爆发时支持前方战场应对自如,又能够持久战下去。

但凡在台上或者在商务场合漏洞百出,失败的,大概率的是没有做好一定的准备,匆忙上阵,结果肯定不理想,因为你事先不了解对方情况,不预想对方会有哪些问题,以及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一个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来琢磨,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办好,事情本身很简单,主要是事情背后的人是一个变数,尽然有变数,就要想好各种应急方案。与客户沟通的时间是有限的,可能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准备可能是几个小时,这和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谋而合。

凡事养成在见任何人之前都预想一遍,这样大概率使得要办之事能够比较顺利,减少失败的概率,也让自己越来越自信,再形成好习惯,以致进入良性循环。老话也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些至理名言,当自己没有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运用到,那就是别人的道理,只有自己切切实实用到,才算是自己的道理。

在事前养成良好的准备习惯,有诸多好处,让自己能更好的梳理思路,在潜意识层面又多了一层记忆,或许又能发现新的问题及创意,由于准备充足,使得自己在见面或者上台前能增添不少自信,天道酬勤应该会眷顾每个人,台下十分辛苦,台上没准就很自如。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成事前准备的习惯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