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自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活在当下”,是个俗世中非常流行的建议,这个建议甚至可能曾使我们这里的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可若是你认真读过上一周的文章之后,尤其是反复读过那个句子之后……
它们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你还会觉得“活在当下”是个好建议吗?我猜你不会。我猜你会毛孔骤然收紧,猛打几个寒颤,并且脑子里有个声音说,“我绝对不应该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 难道没有吗?
过去,现在,将来。
有没有办法“活在未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事实上,我们不仅有办法“活在未来”,我们也必须“活在未来”。对,就是必须,否则没有出路。因为“活在当下”,就是被永恒地困住,“活在过去”,那就相当于被永恒地困在更差的地方。所以,即便是挣扎也要活在未来,哪怕“部分活在未来”。
怎样活在未来呢?其实这个词听起来有多玄,做起来就有多简单: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预测,是少数人才能掌握的能力。理由之前也说过,大多数人其实是不肯放弃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于是,他们不肯放弃全视角,于是他们无法长期深入地关注、思考任何问题,于是,别说预测了,他们没有过去,他们没有未来,他们其实甚至连“当下”都没有——你仔细想想,“当下”这个概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实际上是相对于“过去”和“将来”才有意义的概念。更准确地讲,他们其实“只不过是就那样存在着”而已。
我们先一起看一个很简单的预测:
长期来看,脑力的产出率一定比体力的产出率高,且高出许多个量级……
体力增长的玻璃顶很明显,脑力增长的玻璃顶不知道在哪儿……
体力衰退的时间来得很早,脑力衰退的时间来得晚很多……
通过暴力可获得的暴利正在减少,因为大趋势上来看,一定是知识更可能产生更大的暴利……
也许你会想,现在这不是明显的事儿吗?这算是什么预测?!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还在读初二的时候,日记本里写的东西(措辞稍微做了调整)—— 那时候我天天泡在延吉市青少年宫摆弄那台只能跑 BASIC 编程语言的 R-1 计算机……
许多年后再看笔记本里的这些记录,知道这一点都不是“惊为天人的大智慧”——这些话实际上都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从书上、杂志上看来的……上个世纪整个八十年代,媒体上的主流论调之一就是:
知识就是力量。
科技就是生产力。
我当时甚至并不在意“知识就是力量”究竟是谁的名言,也没有纠结过 Power 究竟应该指的是“权力”,还是“力量”;只是想来想去,认定这道理是对的,一定是对的,于是笃信。
既然我相信这个道理是对的,那么,即便眼见着当时还看不到特明显的效果,但我也能猜得出,在未来,也许是不远的未来,也许是很远的未来,那效果一定会明确而又显著。
那怎么办?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笃信这个道理,于是我就只能按照这个道理所指引的方向以及方式行动与生活。
到了 2005 年,读 Steven D. Levitt 的 Freaconomics (中译《魔鬼经济学》),其中提到,纽约的黑帮现在已经赚不到多少钱的同时要冒很大的生命危险,不禁哑然失笑;想起来这其实是二十年前的论断之一,现在结果非常清楚。到了 2013 年,我陆续认识了很多游戏行业的大咖,于是经常慨叹,那些黑帮成员要是知道那些九零后的程序员是怎样写游戏赚钱且无生命危险的,估计都得羞愤得七窍流血……
许多年后,再想起这个事情,我的体会是:
在知识积累这方面,我确实做到了“活在未来”。
因为许多年来,我确实一直在用知识赚钱,讲课,写书,投资,创业,都是靠知识的,且靠不断习得、不断改进、不断积累才能产生意义的知识。
而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尤其是“肉身”,当然一直“活在当下”——而肉身这个东西,也只能活在当下。所以,我们所说的“活在未来”,本质上来看,只能是“思维上的活在未来”。
你看,甚至不需要预测,只需要认真对待那些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若是经过思考认为它们是正确的,那么就要笃信,并且按照那些道理践行自己的生活,那么,终究有一天那些道理就好像是“显灵”了一样,明确无误地证明给你看,“你就是做到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别人在困在当下的时候,你活在未来”。
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在 2016 年 8 月份之前展望未来的预测。
经过整个 2014 年的思考,到了 2015 年上半年,我基本上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1.貌似消失的了各种社群一定会卷土重来。
2.新生代的社群的数量肯定会超过上一代社群的数量。
3.新生代的社群,免费的将逐步被收费的超越。
4.以交易为核心的分享将逐步超越以信息为核心的分享。
5.可能成为社群壁垒的大抵上应该是收费与内容积累。
于是,我开始跟身边的朋友说,收费时代来了,社群会逐步重新火起来……说了很久,其实没几个人搭理我的——真的没几个。于是,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于 2015 年 8 月份开通了微信公共帐号(很多人都在说,微信公共帐号的红利期早就过去了);到了 10 月底,积累了大约 4 万个订阅用户;而后随即 11 月份我就开始动手搭建各种收费社群,也帮身边的一些朋友设计搭建……甚至组建了一个团队,开发一个可以作为社群工具的基础设施……而“新生大学”,就相当于一个样板间,谁要是有本事能建一个社群,那我就给谁复制一份,我们一起合作创建运营收费社群。
这一切思考与行动都是公开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我的微信公共帐号“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不太喜欢有什么事儿好像特别了不起似的总是藏着掖着,我总觉得可以言无不尽,反正我天天都在琢磨未来,有无数的进一步思考。
再过一两年,收费社群成为常态的时候,大家就能够清楚地认同了。于是,在这个层面上,李笑来又一次做到了“活在未来”。
请千万注意:我的预测并不一定正确。事实上,我自己知道自己预测成功的历史数据没多好看。但“不确定性”是不可消除的,于是,我只能按照逻辑行事。再过一两年或是很多年,若是收费社群并未形成常态,免费还是没有被超越,那我就在这个层面上没有做到“活在未来”,或者说,“活在了错误的未来”……可那又怎样呢?反正我这种人早就放弃了“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活在未来这事儿,一辈子做到一次,就很开心了,收获不可想象了——可问题在于,一旦开启了这种模式,一旦有一次清楚的成功,后面就停不下了,因为做到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然,乃至于最终只能在思维上“活在未来”。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个预测:
最终,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有更多的财富。
道理很简单啊:
所谓的投资,无非就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
这一周的话题,活在未来,其实是以后我们经常会重新回顾,再次展开,而后还要反复来过的基础话题。请保持耐心——尤其是对“突然之间有很多疑惑”带来的不适感的耐心。
请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曾经做出过的最重要的正确预测是什么?为什么它那么重要?
2.你做出过的最大的、而自己却最终并没有因此获益的预测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最大的,又,为什么你并没有因此获益?
3.过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里,你也知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可为什么你实际上并没有重视这个道理?哪儿出了问题?
4.每天花三十分钟时间,预测一下明天,下一周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哪些是你能想到了但你身边大多数人估计想不到的?(也许你会失望,你想不到符合后一个标准的东西……没关系,别有压力,那是因为你过去从来没做过这事儿造成的。)
5.评估一下你身边的人,谁是预测能力最强的?再想想为什么你过去并没有与他建立深入的关系?为什么你很少与他有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