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赶热点读了一部石黑一雄的作品--《远山淡影》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一公布,石黑一雄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相比于春上村树,石黑一雄在中国相对比较陌生。我反正是没有读过他的作品,更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我想不仅仅是我,估计很多中国读者都不知道石黑一雄。包括他的作品,在中国发行的很少。石黑一雄一得奖,咱们国内市场这才开始加紧印刷他的作品。目前网上各个渠道以及线下,都买不到他的作品。

基于此,我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作品?亦或者是:即使是好的作品,也有可能不被发现。特别是在目前这种以市场利润为主导的文学市场。譬如石黑一雄的作品,至少不是坏的作品,但在中国市场知道的人不是很多。我在微信读书看的《远山淡影》是山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在中国市场也有6年多的时间了,但没有多少影响力。可见,文学作品的“好”与“不好”,不能以读者的多少来判断。

不说这个了。说一下《远山淡影》。知道石黑一雄完全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而读《远山淡影》完全是冲着“看看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写的作品是什么样子”读的。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的处女作,出版于1982年。是以一个妈妈(悦子)的口吻,叙述了一些回忆片段,以及一些悦子现实的场景。整部作品叙事并不完整。文章开头就写了大女儿景子的死,但是整本书没有直接写景子死的经过。但是回忆了悦子的邻居佐知子以及佐知子的女儿万里子的一些片段。还写到了他的公公续方先生等人。佐知子和万里子写的比较多,内容多是一些细碎的对话。虽然整篇文章故事不完整,但对于二战后日本的民众所处的环境、人们战后的处境、影响等,都有很好地呈现。

在写作的手法上,相对也比较新奇。比如悦子回忆的佐知子和万里子可能就是她自己和她的大女儿景子。作者不在意故事的完整性,而是通过现实与回忆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想象,让故事更具有延展性。在文字方面,石黑一雄用平淡、简单的文字,描写了很多细致真实的场景。比入万里子的直视、重复说一句话,以及有点神经兮兮的描写,都给人的感觉很真实,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远山淡影》我只是简单的读了一遍。开头没看明白,看到中间又回来读才明白了一些。看到最后越来越感觉佐知子就是悦子、万里子就是景子等等。石黑一雄的第一部作品就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一个奖项,可见其功力。我囫囵吞枣的第一次阅读还不敢乱言什么,回头再仔细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也赶热点读了一部石黑一雄的作品--《远山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