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我,抬头望去一片灰色,向前看去高楼耸立,每天为生活奔走,每天坐在办公间里,每天呼吸着大量的PM2.5,总感觉自己像被罩在一个穹顶之下无法呼吸。我总幻想着自己能生活在田野中,抬头能看见蓝天,远看能看到高山重叠,每天骑着马在田野中奔跑,坐在湖边发呆,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然而这些我虽然没有真的体验过,但我感觉我碰触到了它。
一部被人称之为可以碰触到的影片并最值得观众期待的文艺片——《山那边有匹马》,当我得知后,内心非常的好奇,迫不及待的观赏了一遍,自从前段时间文艺片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我开始渐渐关注并对文艺片有了一种敬慕之情,因为这样的电影更写实,更纯粹。
《山那边有匹马》是由导演白海滨执导,“文艺片女王”80后国际影后黄璐主演,而其他演员基本都是在黔南的本地人本色出演,目的就是每位角色以最真实的状态来呈现,从而从一匹马的四条腿之间寻找最初的情怀。
《山那边有匹马》
此片故事很简单,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画面里呈现了一个温暖的三口之家:马、老人和一个孩子。他们居住在一座大山的山坳里,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清贫,却很温暖,然而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不幸发生了,马丢了,这匹马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马,而是孩子潘攀那不会说话的妈妈,妈妈丢了就是天坍地陷,孩子开始无声的呐喊:妈妈,妈妈!还我的妈妈!
那种绝望,那种世事炎凉,生无可恋的滋味深深刺痛着孩子潘攀的内心,孩子突然一言不发变成了哑巴,大山支教的老师发现班里少了一位学生,而他去家访找潘攀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凄凉,曾经活蹦乱跳的孩子,现在成了哑巴,只能从那双泪眼婆娑的眼中看到,“老师,我疼”的言语。老师为了能让孩子恢复往日的生活,便陪着他踏上了寻找“妈妈”的路。
本片是在黔南拍摄的,黔南的风景真心美轮美奂,稻田,青岚,小溪、碧草和山寨,看着都能醉了,这种质朴和原生态不禁让我想起一种乡情,加上故事情节和遇见的各种人,相互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对比,本片是根据儿童文学改编的,但是所体现的这种酸甜苦辣却颠覆了儿童文学的文艺甜美,这种对比和颠覆奠定了此片的特色所在。
看完本片后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好像总有一个什么东西在泛起内心的涟漪,这部电影从故事内容上来说是鸡汤式的典型,形式虽说有些老套,但以一匹马作为主角的创新,俘获了我的内心。
导演用极其日常化的生活语言来将这个故事完美的勾勒出,即便到最后,我们能猜出结局,我们也会被电影中那种朴实的情感所触动,之前看过的很多有马这一镜头的电影,不是在驰骋疆场,就是在娱乐赛马,而这匹马带来的是一种温柔,一种平凡,一种不离不弃的相濡以沫。
其实对于看惯了商业电影的人们来说,他们习惯于商业电影的大场面、炫丽特效、虚构的故事情节,而文艺片的表达方式与记录呈现,很多人都有一定的认知错误和间接无法接受,但本片作为打破这一常规的影片,在网络上的评论就足以看出这部剧深受各大观影人的喜爱和感动:
因为很喜欢,所以推荐给你们看这部剧,因为很喜欢,想迫切极力的表达出这部剧里面所带来的深思与感动,但是也许我只看了一遍,对于很多也理解的肤浅,那,这下厉害了,我的哥!我们专门采访到了这部剧的导演白海滨,看看他是怎么理解这部剧的吧:
1
one
《山那边有匹马》
《山那边有匹马》据了解是根据小说《骑士少年的歌声》而改编的,那么您最初从原著的言语中了解到的是一个怎么样世界?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进行艺术加工创作?
白海滨:2014年年初我去黔东南旅游,被贵州的山水和民族风情所吸引,我一直对涉及少数民族题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影比较偏爱,也有意通过自己的电影记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当时很感兴趣的是水族这个少数民族,小说提供了这种可能,但这个故事和小说完全不同,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我想通过拍摄这部电影和水族来一次亲密接触,深入到这个民族的文化核心去保护和传承我们民族最珍贵的非遗资产。我注意到这个民族和马的深厚亲情,但也感受到有一些至今沿传下来的丧葬文化对动物保护是有冲突的,所以也想借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动物、保护马的生命。也想借此片完成一个淡淡的散文般诗画乡愁的水族爱情故事。而且,国内关于马的题材电影很少,虽然动物和孩子是最难拍的,但我想挑战一下,很巧的是,我的爱人曾经在北京的马场当过八年的驯马师,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马语者”,这部电影她是我的幕后顾问,也跟我讲了很多她和马之间的故事,这部电影也是献给所有爱马者的一部电影。事实证明,我拍摄此片的意义也是很重大,因为拍完此片我做了父亲有了自己的宝宝,感谢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一切。
2
tow
《山那边有匹马》
电影海报中马的比重占据了绝大幅版面,这部戏的主角是一匹马,有人说这开拓国产片动物题材新方向,对此您怎么看?
白海滨:我们的电影海报有两版,一版是土地版,前景是大片的黄土地,后景是片尾是极富有仪式感的出殡队伍,这版海报突出的是我们对我们脚下土地的热爱和冷静深远的思考;另一版海报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和喜爱的马版,就是以马为主角,人物为辅的,这版我比较偏爱,它主要突出马作为生灵和故事的主要纽带所传递的信息,在片中,马是母亲的化身也是水族的图腾,更是民族希望的象征,且是故事的矛盾冲突点,所以很适合做海报的主角,并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动物题材是国产电影的弱项,好莱坞欧美比较擅长用动物来结构故事,比如:斯皮尔伯格的《战马》和人们耳熟能详的《马语者》,韩国的《方糖》,所以我也很想尝试拍摄此类题材的电影,也希望为国产电影增加一些不一样的内容,但是因为前期筹备的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有些更好的想法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否则,大家看到的那匹红马会完成更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场面调度会更加有戏。我希望,我能带个头,为国产动物题材的电影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3
three
《山那边有匹马》
文艺片,总是要有思考在,只有静下心来体会总会发现不一样的心境,那您这部戏想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思考或者说您想寄托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给观众让他们引发深思?
白海滨:这部电影是三条线叙事,一条主线是黄璐主演的艾美和韦再忠饰演的水族孤儿潘攀和一匹马的母子情般的师生情感故事。一条副线是艾美痛失水族恋人带着丈夫的骨灰回归他生长的故乡黔南,寄托哀思释放心怀的悲伤和思念,走出人生阴霾的爱情疗伤暖心的故事。第三条线是隐藏在画面里的,草蛇灰线式的去描绘和抒发,看似一个简单的志愿者支教的故事里看出对民族和国家的反思和期冀,更是一种浓烈的爱和深深的希望。这才是我全片最想表达的内容,但这是需要观众静下心来去细细感受和领略的。此外,我这部电影声音设计上也狠下了功夫,全片音乐不多,但是环境声和动效在我眼里都是叙事的元素和音乐,但是可惜的是,我发现我们国内影院的播放时,我们设计的声音元素影院的音量总是达不到我想象中的声音效果,5.1的还原效果也是不那么逼真,使得很大一部分声音设计的叙事效果被淹没了出不来,也影响到了我的深度表达,加之,观众现在都太娱乐,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去品味,更没想到你的声音里面还有这么多的想法在里面,也不愿动脑子去思考,这跟观影人群的素质和当前的浮躁社会大环境有关。
4
four
《山那边有匹马》
《山那边有匹马》获得了很多大奖,在这些大奖的背后主创人员肯定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从这部电影提案到筹备开拍上映,你们总共磨合了久?在创作期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或者心酸的事情可以与我们分享?
白海滨:因为其他的特殊原因,这部电影开创了我筹备时间最短的记录,从我写出第一稿剧本到改出七稿剧本用于拍摄,剧组筹备定主演和非职业演员到开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因为黄璐的档期只有18天时间,所以全片用了22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拍摄。我们的摄影指导请来了台湾电影大师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案》的摄影师李以须;声音设计是管虎《老炮儿》的录音师赵甦晨;剪接师是以《推拿》荣获台湾金马奖剪接的朱琳。
我们的主演,剧中的红鬃马是我们去贵州找了一圈未果后在北京的马场中精心挑选的,贵州的马普遍较矮,有一些混血马虽然体型高大了许多,但是很少有好看肤色的红鬃母马,考虑到拍摄中演职人员的安全和顺利,考虑到马要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场面调度,所以,剧组需要性情温顺脾气不暴躁的马,最终我还是在京郊的一家马场选中了现在的这匹马出演,牠之前演过甄子丹的赤兔马但都是“群众演员”,这是这匹红鬃马第一次成为主角,成为和艾美一样重要的角色,完成了一次人生的“大逆袭”。
小演员潘攀的扮演者是当地水族三都怎雷村的小学生,以前从来没演过戏,这次的参演使他成了当地的小明星,但是这个孩子令人欣慰的是不骄傲很谦虚,并且立下志向长大考北京电影学院要像黄璐姐姐那样成为一名好演员。其中演潘攀爷爷的是当地的“水族先生”,也是水族形象的代言人,当时我让副导演从北京带了一位演员,后来感觉北京的演员怎么看都不合适,就果断换掉让真正的水族原生态的来人来演,也就是现在的这位爷爷,因为他脸上的皱纹和沟壑就是语言。另外,演大款儿子的小演员蒙萌也是贵州当地的孩子,他的爸爸开着一家土牛馆,我们一次去吃饭时,意外发现这个孩子很适合,于是副导演找来试戏,我发现这个孩子的表演很自然松弛,外形条件也比较符合,于是就定了他。
还有演潘攀所在班班长的小演员叫汪靖博,是黔南州府所在地都匀的小学生,他也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因为是非职业演员,在拍摄上不光是要上表演培训班,而且时不时要做好各种突发事件处理,一次,我们正在小学校拍摄中,突然校园篮球场上传来马的嘶鸣声,原来是一名醉汉牵着自家的公马前来看电影拍摄,谁料我们剧中漂亮的红鬃马引得醉汉牵来的公马发情,红马开始不安的用蹄子阻挡不老实的黑公马,直到剧组制片部门和醉汉一起冒着危险费力一起控制了黑马,才得以保护住我们的主角马。
5
five
《山那边有匹马》
本片的主演是文艺片女王黄璐,黄璐在电影《山那年有匹马》中饰演国际志愿者教师艾美,她从07年戛纳电影节上的最佳女主角,到1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凭借自身独特清新的气质和颇具潜质的演出获得不少国际影人关注,当初选择她来当主演看重的是她的名气还是剧中人物形象的符合?她所演绎的角色在您心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解读一下这个角色)
白海滨:对黄璐的主要印象来自于她主演的电影《盲山》,因为该片的导演李杨是我的好朋友,摄影指导林良忠老师是我拍摄《米香》时的摄影指导,所以就比较关注。我们当时有两个女演员备选,除了黄璐还有一位,也是多次主演文艺片名导的电影,但我通过分别接触交谈,觉得黄璐身上呈现的真实自然和朴实更符合我对剧中人物的定位和气质感觉,我想找的是一位不太像演员的演员,更不能像明星,第一次见面,黄璐给我的感觉是像邻家女孩,她和一群非职业演员在一起没有很大的突兀感,比较和谐,另外她的表演也比较自然也是我所看中的。黄璐在剧中饰演的艾美是一个心灵受伤的女性,她心爱的人在拯救别人的生命时牺牲了,她难以承受这种失去爱人的打击,于是带着爱人的骨灰回到他的出生地贵州黔南的水族村寨,去放逐自己的心灵,抹平心头的悲伤,直到在遇到丢失爱马的水族少年潘攀,在帮助潘攀寻找红鬃马的过程中,她的心灵才慢慢的被修复被抚慰。马在本片中既是戏剧冲突点又是一种民族希望的化身。
6
six
《山那边有匹马》
对于小众电影,商业价值赢利点较少,很多人开始弃拍此类电影,你怎么看?咱们这部剧依旧坚守那份静谧的真诚,远离这个市场中投机取巧的机心,“抛却喧嚣”是主动放弃炒作的动机,让电影的归于电影,对此您在赢利上有过担忧么?为什么?
白海滨:《山那边有匹马》是应地方政府邀请拍摄的一部电影,是我的原创作品,他们希望此片能提升当地的影响力,带动黔南的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前面对这种命题作文,我是很排斥的,但是这次我不觉得排斥,一是水族题材是我所喜爱的题材,这个民族中有很多文化艺术瑰宝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原生态的水族村寨,这是我亲自挑选的主场景,我当时就希望这部电影的上映会对村寨的原生态面貌起到保护作用,现在看来目的达到了,怎雷村因马成名,当地政府更加重视村寨的原生态样貌,因为大家来这里就是为了看到原生态的景色,让心灵回归自然,村民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给自己的房子镶瓷砖了,因为那样房子就没有价值了,这也就间接的保护了原生态的水族文化样貌,避免民族性的东西逐步消失。
我们创作团队,包括我的制片人李强业和十月天传媒的袁总都很支持我的创作,希望能拿出一部精品文艺片,我就想电影去掉华丽的包装,回归到大自然和人心深处,去感受最本真的情感,就像黔南的山水那样纯净,我希望我拍的片子中怎雷村就是处在世外桃源的环境中,这样后面被破坏的大自然才会和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反差,会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去反思我们行进中的脚步。好的电影就会有好的回报,《山那边有匹马》受到韩国大钟奖和俄罗斯罗斯托夫艺术之桥国际电影节的青睐,我们拿到了国家电影局的精品电影的奖励。我们的制片成本不高,在回收上没有什么压力。
7
seven
《山那边有匹马》
文艺片在近年来开辟了一股清新的溪流,从90年代《阳光灿烂的日子》《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打开了文艺片热的先河,后面几年主打情怀的《归来》《山河故人》等都有不错的口碑。并且文艺片要求电影具有很高的审美性,您觉得同作为文艺片的《山那边有匹马》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如何保证影片质量?
白海滨:最大的特色是一部关于马关于爱情关于心灵家园建设的一部电影,它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思考。我们有强大的文艺片制作团队,后期剪辑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来精心雕琢这部电影,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山那边有匹马》在国内外的获奖和口碑也证明了我们的辛苦没有白付出,它是一部大家喜爱的电影,一部纯净疗伤温暖心灵的电影。要想保证影片质量,其实最关键的是要认真对待每一幅画面和每一个镜头,精心打磨,只要心专一,演职员团队精益求精,就不愁出不来好的作品。
8
eight
《山那边有匹马》
对于文艺片,现在大家对文艺片的定义和认同不仅是“没意思”更多的是“看不懂”导致观众流失,对于某些电影一味追求迎合文艺片的“艺术性”而舍弃电影原本的“结构叙述完整性”,在“劣片”的外衣下包裹一层“高逼格”而打造成的伪文艺片的现象您是怎么认为?艺术片未来的营销方向又在哪里?
白海滨:我觉得艺术片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故作高逼格,还是需要有精彩的故事,也需要有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对人性对国家和民族的表达和担当,艺术片追求的是人性挖掘的深度,好的文艺片要启迪人们思考,提升灵魂的高度和生命的质量。
现在的观众艺术修养会逐渐提升,对电影的品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曲高未必和寡,关键是要有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满足,现在艺术院线在逐步形成,网络发行也生命力蓬勃,好的艺术电影可考虑艺术院线和网络院线的发行,未来一部现象级的艺术片照样也会让片方很盈利,因为精神的需求会带来无限的商机。观众不会再简单以商业片和文艺片来界定一部片子会不会看,而是以好电影和好故事为出发点来判断和选择。
9
nine
《山那边有匹马》
文艺片导演是否有责任让观众看懂片子?如何拍好一部文艺片?文艺片故事讲述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瓶颈?
白海滨:文艺片导演当然有责任让观众看懂片子,这是起码的要求,艺术的探索不是说讲不清楚故事,而是说电影故事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鼓励艺术回到艺术本身,而不是沦落为圈钱的工具,那电影就没有艺术可言了,其实是名存实亡,这也是对电影的一种伤害。文艺电影一般是作者电影居多,就像作家一样,摄影机替代笔去反映这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去剖析人们的心理指引人生的方向,救治这个社会的痼疾,好的文艺片是手术刀,割下去疼但治病救人!
10
ten
《山那边有匹马》
做文艺片导演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在拍摄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制作筹备期间又遇到哪些困难?
白海滨:最主要的是文艺片的导演要具备文学功力和对社会的思辨性,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看待现实社会的角度和认知,但切记陷于自我欣赏和无病呻吟中,那种假文艺片也是一种毒瘤应该剔除。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文艺片导演要有坚定的信念,要对电影抱有神圣的创作态度,要不含杂质的去创作去生产,这样经过提纯的影像和思想就容易产生优秀的作品,而没有一种匠心就很难拍出好的电影,不分艺术还是商业。我觉得拍电影就是在克服困难,没有困难的电影应该是没有的,所以不要把困难视为困难,而要把困难变为锻造自己的砥砺之石,让自己的思想在困难中变得更加坚定和具有力量,最终这些困难会化身高质素的影像沉淀在你的每一帧创作中,你的作品会显得有分量和质感,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