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设计》读书笔记(五)

如何把单块系统循序渐进地分解?

关键是接缝

1. 什么是接缝

1) 在《修改代码的艺术》,Michael Feathers定义了接缝的概念。

2) 从接缝处可以抽取相对独立的代码,对这部分代码的修改不会影响到系统的其它部分。

3) 这些被识别出的接缝可以成为服务的边界

4) 好的接缝;限界上下文、命名空间等

2. 如何找到接缝

1) 首先找到限界上下文

2) 创建包结构表示这些上下文

3) 把已有代码移动的相应的包里:

a. 利用现代IDE的重构功能

b. 利用测试捕获任何可能的破坏性修改

c. 过段时间,看哪些代码找到自己的位置,哪些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d. 没有找到位置的代码很可能是我们遗漏掉的限界上下文

e. 同时利用工具(Structure 101)分析包之间的依赖关系。包的依赖关系应该和组织相匹配。

3. 从哪里下手

把哪部分代码抽取出来收益最大,而不是为了抽取而抽取。

要考虑的因素:

1) 改变的速度:抽离成一个可以自治的服务后,后期开发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2) 团队结构:将异地开发的代码独立出来,由异地团队独立负责

3) 安全:敏感的信息独立出来,单独做监控

4) 技术:新的语言

4. 对数据库的特殊处理

数据库是所有杂乱依赖的源头

1) 分离仓储层:

a. 把数据库映射相关的代码和功能代码放到同一个上下文;

b. 如果使用Hibernate的话,可以针对每个限界上下文写一个映射文件

要回答的问题:

a. 存在不同上下文的表之间有什么样的耦合?SchemaSpy可以用图形的形式展现表之间的依赖关系

b. 同一个表被不同的上下文使用,又该如何处理?

2) 打破外键关系

去掉外键关联,将约束从数据库移动到代码里

a. 去掉跨限界上下文的表的访问

b. 通过暴露API访问另一上下文里的数据,而不是直接 访问

c. 测试速度,看是否可以接受

d. 需要做:1)跨服务的一致性检查;2)周期性清理数据

3) 共享静态数据:有三个常见的方法

a. 为每一个包复制一份数据库。会有一致性问题。

b. 放到属性文件中,或者放到代码里的枚举里。仍然会有一致性问题(每个包都有自己的属性文件或枚举)。仍有一致性问题,但是修改属性文件或枚举会比修改数据库简单

c. 把这些静态数据放入一个单独的服务:考虑数据量、复杂性及相关的规则是否值得去做

大部分的情景,都可以放倒属性文件或者代码里的枚举来解决

4) 共享数据:多个跨限界上下文的表访问同一个数据

a. 把共享的数据创建一个新的包

b. 通过API访问新创建的包

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领域模型的缺失。领域是在数据库中隐式地进行建模

5) 分离共享表

• 跨界上下文需要访问同一个表里的不同字段。这时需要分离该共享表,将不同的字段分离。

6) 重构数据库

参考书籍:Refactoring Databases, Scott J. Amber和Pramod J. Sadalage编写

逐步进行

a. 找到应用程序的接缝

b. 按照限界上下文对它们进行分组

c. 找到数据库的接缝,对数据库进行分离。问题:需要从不同的地方拿到数据,然后在内存中进行连接;会破坏事务完整性;

d. 先不考虑服务的分离。当对数据库的分离的效果满意后,再考虑对服务的分离。好处:可以随时选择回退或是继续进行,而不影响服务的任何消费者。

7) 事务边界

尽量避免一个业务操作发生在跨系统的单个事务中。分布式事务很容易出错,而且不利于扩展。

a. 通过重试和补偿达成最终一致性的方式,会使定位问题更加困难,而且有可能需要其它的补偿措施

需要保持一致性的场景,尽量避免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

8) 报告

a. 中央报告数据库:使用数据导出技术来周期性地把数据推送到报告数据库

b. 使用试图来构建一个单块报告程序的表结构

c. 基于状态改变时间来将事件导出到报告数据库中

对于报告,需要用到数据湖的架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服务设计》读书笔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