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

儿科门诊中雾化治疗非常广泛,常会被问到,雾化治疗真的那么有效吗?雾化吸入用的是激素,会不会依赖?会不会副作用比较大?


雾化吸入治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

“最有效、最直接、作用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治疗方式”

2,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可用于哪些儿科疾病?

2017版GINA指南指出,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推荐吸入疗法为哮喘防治的主要途径,并强调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优选一线药物。

那么,糖皮质雾化吸入疗法可以应用的疾病包括哪些呢?

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疾病: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性肺炎、哮喘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

咳嗽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百日咳/类百日咳样综合征、

其他: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气管插管术及支气管镜前后

3,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应如何选择?

“激素”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熟悉是因为许多疾病治疗已离不开激素,陌生是因为许多人都对激素有较深的误解。在这里,“激素”特指糖皮质激素。由于口服糖皮质激素有较多的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等),导致许多人都谈激素色变。那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会有很多副作用吗?怎么样选择雾化吸入激素达到良好治疗效果而又减少副作用呢?

目前国内有三种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的ICS混悬液,包括布地奈德(如普米克令舒) 、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仅适用于4~16岁儿童)。2018版共识指出“布地奈德是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的抗哮喘ICS;是唯一被美国FDA定为妊娠安全分级为B类的糖皮质激素(包括鼻用和吸入制剂),也是目前批准的唯一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雾化ICS。”

雾化吸入治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雾化吸入的治疗的原理。

1,  吸入药雾微粒与疗效 

共识指出,当雾粒>5 μm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当雾粒<0.5 μm虽能到达下呼吸道,但是90%的药物颗粒又可随呼气排除体外。其中,直径1~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布地奈德混悬液的药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平均直径为2.0~3.0 μm的细小类圆形表面不规则颗粒,可最大限度地增大药物表面积,提高雾化效能。而丙酸倍氯米松为长约10 μm的针状微粒,氟替卡松为10 μm左右类圆形颗粒,二者均会降低雾化效能。

2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与疗效  ?

不同的ICS 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及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特点。影响ICS的PK和PD因素主要包括受体亲和力、亲脂性和亲水性、生物利用度、半衰期、清除率、分布容积等ICS 本身的特性。

在疗效方面,布地奈德在保留较高亲脂性的同时,具有高亲水性,更易透过气道黏液层,发挥快速抗炎作用;在哮喘患者中,布地奈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和肺组织靶向性,布地奈德> 丙酸氟替卡松> 二丙酸倍氯米松;在安全性方面,布地奈德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清除率高、半衰期短、分布容积适中,其全身性不良反应小。

3    ICS全身不良反应大吗? 

ICS的副作用主要与首过代谢率和分布容积有关。研究表明,吸入药物有10%~15%沉积在肺部,对于被吞咽的吸入药物约50%~90%从胃肠道吸收,通过门脉循环到肝脏,经首过代谢变成失活的代谢产物。

从胃肠道吸收并躲避肝脏首过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呈原形存在,可导致肺外副反应发生。故首过代谢率越高,不良反应越少。有研究表明,而二丙酸倍氯米松首过代谢率仅60%~70%,而布地奈德首过代谢率90%以上,全身不良反应风险低。

另外,药物脂溶性与药物不良反应也密切相关。亲脂性高也会相应的使得药物与全身组织的亲和力都增加,故其分布容积会相应增大、系统清除时间会相应延长,从而使药品在体内蓄积的风险增加,尤其在长期规律用药时这种风险更明显。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脂溶性普遍较高,脂溶性的增高与受体亲和力的升高相关。布地奈德亲脂性最低,分布容积低,有利于系统清除,全身不良反应风险低。

总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具有优秀药理学特性,快速强效抗炎,全身不良反应风险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咳嗽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MPP、Croup等疾病可快速有效控制症状,可减少早产儿BPD发生率,减少气管插管术及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需要长期雾化ICS 治疗的患儿均可考虑家庭雾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雾化吸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