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05 笔记丨《数字出版与长尾理论》

背景

四月一整个月都没写什么笔记,
鼻炎整整一个月,各种状态滑坡。
自从变成公务猿以来的确变得多病多灾了许多,
印象中在深圳工作的时候,
虽然也有生病,而且病得还猛烈,
但是很少有绵延不绝一个月都生病的情况。
原因之一是因为所在城市的气场、工作环境的气场的改变,
变成了令槽点君不那么舒服那一类;
更有可能的,原因之二,
是原来的工作虽然屌丝,但有各种奇怪的信念支撑着槽点君,
而现在的工作中,
槽点君知道这六线城市的公务猿不能长久干下去,
但又欠缺了当年那种“非要做成什么不可”的信念。

槽点君早就总结过了,
相对于别人,方向感和掌控感对于槽点君特别重要,
所以没有这两个东西槽点君就会格外脆弱。

2016年这几个月一直在寻求方向感和掌控感:

  1. 一月在运动会受刺激,开了这个小号,
    在里面的吐槽算是抹平了一些原生家庭的伤害;
  2. 二月确立了“一定要去大城市”的战略,
    并且结合家庭可接受度选择考研;
  3. 三月网络调研了金融行业证书、岗位情况,
    回想起本科四年那所财经类院校的氛围,
    实在不愿意跳出公务猿的虎口,
    又入不喜欢的学校氛围的狼穴;
  4. 四月注重心理建设(NLP学习、社交、社会化情感),
    还做了点数字出版的行业调研。

一直在找方向,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慢性子,
还是大土象星座就这样,
对每一个方向都希望慢慢摸清再下手,
没办法强迫自己一知半解就行动。

既然这样的话,
就让自己了解方向的动作更加迅速一点吧。

槽点君和数字出版的故事,

始于2015年年初。
15年1月从深圳X公司辞职后当时就想去传媒行业,
当时盯住的是科技媒体的采编。
谁知道回家一趟就莫名其妙考上公务猿了。
在考试期间,
15年6月参加古典老师的“职场MVP”课程,
课堂要求做行业调研,
槽点君挖掘了一下传媒行业中,
貌似增长点在于“数字出版”,
但在家的时候自己抑郁,行为瘫痪,
行研也就不了了之。
第三次开始调研就是现在,
16年4月,
想先确立要进入的行业,
再去决定学校和专业。
于是就想近距离看看这个听起来很玄的行业。

网络上搜到了行业分类、主要企业,
让槽点君很惊讶的是还有许多政府文件,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转型示范单位名单”啦,
“出版专业技术人职业资格考试”啦。。。
这都什么鬼。
感觉数字出版应该是一个很年轻化的行业啊,
怎么那么厚重的“计划经济直男癌”的味道。
(也许也是槽点君骨子里太反权威了才这么看)
槽点君买了三本书,
一本体制内人士的《变革时代的数字出版》,
一本广电总菊的《数字出版基础》(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一本台湾出版人老猫的《数字出版与长尾理论》。
想从不同的角度围观下。

综合评价

  • 优点
    一线从业者出的书,比体制内观察者更接地气更细致一些。
  • 不足
    • 博客集结的内容,难免感到散乱
    • 写于2008年,大陆引进于2013年,被槽点君2016年才看到。感到时代局限性。
    • 花了比较多的篇幅描写台湾市场。地域局限性。

文摘

整本书槽点君能吸收的内容打乱重排为三部分:

  • 总括:出版行业变局
  • 原来行业形态,原来工作形态
  • 新兴行业形态,新兴工作形态

下面把书的内容摘到这三个标题下。

  1. 总括:出版行业变局
    1.1 失落的传统出版
    1.1.1 台湾曾经有一千家活跃的中小型出版社,他们专精于推动更可靠的内容转变成书,他们擅长规划主题,寻找专家,拼命催稿,最后完成有组织、够深度、比一般网页更可信赖的内容印在书上。现在他们面对的数字未来,是一个业外大厂大军压境,数字平台产业链倾轧,而自己空有一身推动内容的本事,却眼睁睁看着数字机会点滴流失的局面。
    1.1.2 (工具性、资讯型、情报型内容)这类内容最有威力的数字面貌,是变身为一种服务(如旅游行程网站),一种工具(如线上生字直接查询工具),或者一种资料库供人检索(如维基百科)。不幸的是这种“变身”所需的技术,我们完全不熟。
    1.1.3 我们拥有产生这些扎实内容的能力,但我们没能力让这些内容适应数字时代,在网上存货。结果我们将眼睁睁看着有技术能力的数字经营者,用拼装的、或者网友贡献的内容,不断蚕食过去原本由纸质书业者所供应的市场。
    1.1.4 所有媒体公司最后都会变成科技公司。。。如果我们无法克服数字转型的技术障碍,将有一般的出版业者会在这一波典范转移中被迫出局。
    1.2 回归用户需求
    1.2.1 出版者今天的情况,跟十九世纪的马车制造商一样,必须追问自己究竟从事的是马车制造业,还是交通工具业。当汽油引擎开始安装在车架上的时候,马车业者得问自己,我到底是从事“马车制造业”,还是“个人交通工具制造业”。
    1.2.2 如果做字典,你不该定义自己是字典出版者,而应该定义自己是满足读者“查生字”需求的行业。如果做地图,你不该定义自己是地图出版者, 而应该定义自己是协助读者抵达目的地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进入的市场包括行车导航、GPS定位、旅游行动指南等,你不进入这个市场,哪些高科技业者很快就回来淘汰你。
    1.2.3 出版业不再是笼统混一的出版业。在高科技的冲击下,出版业拆散碎成千千万万个市场。这看起来像是个坏消息,可是这千千万万个市场,却正是出版业这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唯一的苛求是,你必须准确地定义它,找到真正的读者需求,克服科技的鸿沟,推出真正有效率的服务。
    1.2.4 我们不用再问它是不是一本书,会不会被盗版,怎么定价,销售平台给我几成拆账;我们要问的是:读者为什么需要这个内容?最有效率地满足这种需求的形式会是什么?

  2. 原来行业形态,原来工作形态
    2.1 过去出版产业由几个上中下游的角色串接而成。包括从最源头的作者、商品化的出版者、负责代工的印刷商、担任物流与发行的经销商、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零售商以及最后贡献产业资金的买书读者。
    2.1.1 第一个消失的是印刷商
    2.1.2 第二个遭遇麻烦的是出版社(大意:现在大部分出版社只持有五年有效期的出版合约权,一旦时限过了,出版权回归作者,图书不能继续贩卖;电子书销售平台拿到电子版本,时限过了会直接跟作者续约,并且给非常高的、出版社因成本而负担不起的作者抽成)
    2.2 出版社自保策略:做单独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案子(智力密集/资本密集)

  3. 新兴行业形态,新兴工作形态
    3.1 产业变化
    3.1.1 “作者大爆发”:新科技大幅降低了出版门槛
    3.1.2 “传统出版社边缘化”:销售平台开始兼任出版、制作、经销、零售的混合角色
    3.1.3 数字时代原生的数字出版没有复制门槛

    • 纸质书产业靠着复制门槛而维系,数字书产业如果还是想靠“复制门槛”来做生意,一方面这是逆势而为,翻潮流的行为;二方面是这回事人为制造的门槛,禁不起技术挑衅,也很容易被新的、建立在数字环境的竞争模式打败。
    • 数字时代的出版业,应该建立在自由复制文本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限制复制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利用数字环境低成本复制力的商业模式,才算是原生在数字时代的产业,才会在数字时代具备最大的竞争力。
    • 通过自由复制把陌生读者转变为忠实读者,透过恒定付费比例把重视读者转为实际应收。这将是出版的新形态。
    • 如何提升付费比例。。。提升付费比例最好的方法是动之以情(作者付出那么多,你应该给予回报,而不是诉之以法,用起诉威胁)

3.2 角色崛起
3.2.1 “作家经纪人”

  • 作家的专长是内容,过去要把一份内容变成书,光在技术上就需要找到排版人员排版,了解一本书稿如何可以处理得适合印刷,找校对,找封面设计,申请ISBN,跟印刷厂讲价钱,确保印刷过程可靠准时。
  • 而编辑经手处理的事情还远远超过这些,他们经常在书稿上位出现就成为作者讨论的对象,甚至那本书的起因,可能就是来自编辑的提议。给作者提供读者观点的建议,对内容、结构、方向的讨论……所有这些事,未来即使出版社不做了,仍需要有人做。
  • 最大的可能会是一个作家经纪之类的公司,负责打点所有“旗下”作家的大大小小事物。
    以美国的例子来说,起先经纪人就是帮作家卖稿子,他们不像作者有文人的面子问题,可以跟出版社讨价还价,可是随着时间过去,越来越多经纪人开始扮演读稿人,挖掘新作者的角色,甚至涉入越来越深,从写稿阶段就开始给意见。
    作家经纪人很可能最后变成独立的产业环节,或者出版社被迫转型的主要业务。
  • 未来随着“作者大爆发”的结果,出书门槛消失,出书速度加快,书种变成十倍量,任何针对单一书的行销,都会变得空前困难。只有全方位经营作者品牌的公司才可能在行销上占据优势。作家的品牌经理甚至也会出现。

3.2.2 “独立选书人”、WEB2.0选书

  • 出版社在电子书时代的价值,无法靠营造“有品质的出版社”形象就能存货。出版社品牌在虚拟时代,无法胜过作者品牌,这是难以翻转的事情。出版社不会因为拥有微薄的过滤甄别好书的价值,而继续成为行业的主导者。
  • 新时代的卖书产业将由供货战(有库存加二十四小时到货)转成资讯战(哪些是好书,哪些值得买)。
  • 这是有趣的差别。供货战需要庞大的资本和营运管理,而资讯战呢,基本上只要有个人的脑力就可以开张了。这是为什么即使在纸质书时代筛选、推荐已经是卖书的第一关,筛选功能任然无法成为可以独立的事业——因为“供货战”部门掐着营业收入的关口。
  • 只有WEB2.0时代每个读者个别贡献所致,每个人共同分享群体的智慧,一个串联每个个别网友的阅读意见的汇整平台,才有机会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 省掉纸张部门以后,未来的卖书生意一边是大型的云端平台,另一端却会使一个个独特品味的选书人,最阳春的选书人甚至可以只靠着邮政划拨账号和电子邮件寄档案就可以开始独立卖书的事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160505 笔记丨《数字出版与长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