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紫葡萄

今天去图书馆借了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要诀》,看到了其中的一个句子:

“亲爱的,你放在冰箱里的两颗葡萄,我把它吃了。”

看到这个句子觉得非常的熟悉,让我记起2012年在国培的时候,华平老师也曾经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是有效的阅读。

阅读几乎可以等同于理解,理解有两个层级,一个是语句层级,一个是语篇层级。

语句层级,就是这个句子的语义。

语篇层级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语篇所表达的文意。

例如,我刚教的《春》,按照王教授的理论,语句层级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里每一个句子的意思,知道文字在写什么。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看起来还是比较好懂的。通过想像与联想,把一幅幅图片呈现于脑海之中。

而语篇层级则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那是一种对春天的热爱。爱在哪里呢,爱在用一颗父母心来看待春天,用细细密密的亲情之爱编织成一副温情的春景图。

理解还有不同的层面。

一,表层信息,即语句的字面意思,语句已经明晰传达出来的内容。

二,隐含信息,即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意思。阅读不仅仅是看文字,而且要借助推论发掘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

理解语篇所必需的隐含信息的推论叫联系性推论,还会产生联想性推论。

借助联想和想象再造内含于字里行间的种种情境,这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关键之一。

揭示潜藏在词句背后的预设,是实用文章阅读尤其是批判性阅读的关键之一。

解读文本的魅力就在于能够通过文字,找寻一些蛛丝马迹的痕迹,发掘出作者文字里深藏的心理特征。

“可别恼”一词,是不是能看出作者能理解春天的雨太烦人,大家都会不喜欢,然而在理解了大家的心烦后,却把春雨的好处娓娓道来,让大家似乎也不那么“恼”了,一颗善解人意,热爱生活的心呼之欲出啊!

边读理论的文字,边代进自己教的课文,看来也不算太枯燥。反而在映证中觉得越来越有意思。

两颗葡萄,紫色,酸甜。为了怕你不知道我吃了葡萄,我写了一张纸条告诉你,我很在乎你。(句子的理解=表层+深层)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颗紫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