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计算

计算机科学的真义是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大写的计算。

——《复杂性:混沌边缘的生命》


信息与计算是两个非常抽象的词汇,原因在于很难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实物,所以我们只能以抽象解释抽象。

信息,如我现在所说这些话,如果对你有用,能增加你的知识,或者消除你的某些未知,就能被称为「信息」;否则,只能称之为「熵」。

「熵」最初用于热力系统,有至高无上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对它进行描述。

熵总是不断增加直至最大。 系统总的熵会不断增加,直至可能的最大值;除非通过外部做功,否则它自身永远也不会减少。

后来香农把熵引入通讯领域,有信息熵来表达信息的冗余程度。查阅维基百科,「熵」的释义中有这么一句:

熵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物理学,用于度量一个热力学系统的无序程度。在信息论里面,熵是对不确定性的测量。但是在信息世界,熵越高,则能传输越多的信息,熵越低,则意味着传输的信息越少。

这段话包含了信息论中的一个反常识点,那就是不确定性越大,信息越大。

说完信息,再来说说计算。计算,可以简单理解为数字加减乘除运算,但计算不局限于此。认知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思考也是一类计算。史蒂芬·平克在他的《心智探奇》这样定义心智:

心智是一套由计算机组成的系统,它经自然选择的设计来解决我们祖先在茹毛饮血的生活中所面对的那类问题,具体包括:理解和操控物体、动物、植物以及他人。

这个定义之下有三层含义:

  1. 心智是计算的器官系统。
  2. 心智的组成部分是模块或心理器官。
  3. 模块的基本逻辑受基因(自然选择)影响。

换言之,心智是一种计算,思考也是计算,表达为信息输入和提取。(信念和意愿亦可看作信息,体现为符号的组合。 )

人类从原始、农耕、工业,走到了21世纪的信息社会,我们周围充满信息(与噪音),如何获取与利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重要不仅因为关乎生存,也在于「信息-计算」关乎我们的智力。

为什么这么说?

先来看信息获取的四流程:信息搜索-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这四个环节不仅体现在现实的信息获取,从更广义角度来说,这四个流程也发生在我们大脑。——如何整理信息储存至工作记忆,如何向工作记忆提取信息,这关乎我们的思考速度与广度,亦即智力。有言道:大脑偏好搜索,无处不搜索,所以「如何提高信息分析速度和准确度」,不仅是信息素养的拷问,还是心智模式的锻炼。

正如某友人金句:

人脑有个非常神奇的特点,是分布式记忆,更喜欢记忆路径。一旦你习惯从源头查找资料,多年后你提取依然会非常容易。

感叹完大写的信息,再来延伸说说大写的计算。来看社会学家看待现代男女的择偶:

从现代西方思维来看,以财富、教育或者职业背景的标准来选择配偶似乎是对真正感情的背叛。但当心平气和地比较诸如配偶们的人口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时,我们发现这些显然以爱情和感情为基础的选择竟显示出非常清晰的社会模式。尽管人们很少意识到自己因非感情的因素而在爱情上作出让步,但大部分人通常都与宗教、种族、阶级以及教育背景相同的人结婚。社会团体有效地使我们实现社会化,使我们认为某些类型的服饰和发型、言谈和举止、口音和词汇比另一些更有吸引力。这种选择看起来富于个人色彩,但使我们对某个人产生好感(或对另一个人感到厌恶)的东西,与一名卖力的媒人在为我们选择配偶时心中所想的东西几乎是相同的。(《社会学的意识》)

爱情,假如像文学家一样思考,那是神秘的,美丽的,与生死相关的,所以有汤显祖在《牡丹亭》的「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有诗人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与文学家不同,自然科学家认为爱情也是一类计算。

米勒·罗兰在《亲密关系》中谈到,男人择偶更看重女方颜值,女人择偶看注重男方「地位、野心和勤奋」。

几乎在所有国家,女人都比男人更看重地位、野心和勤奋。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她们都比男人更看重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所有国家,男人都比男人更看重年轻和外表。一般来说,男人想要个比他小2.55岁的新娘,女人想要个比他大3.42岁的新郎。(《亲密关系》p491)

爱情是一种计算,计算未来预期,计算性格颜值地位,计算彼此的相处幻景。

虽然这样这样看爱情有些残忍,但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大脑的计算,还是社会的计算,都是人类心智模式的反映,它受基因控制又不完全受基因控制,计算只是人类进化的基本模式。

如此论来,确实是无处不计算。


以上,我胡诌的,哈哈哈~

20181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处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