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看到一本有意思的书,郭沫若读史。里面有几个颇有意思的新观点。

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第一个故事,他推测,臭名远扬的赵高,其实只是赵国的一个遗少。为了给被灭了国的赵国报仇,而特意净身当了太监,并故意让秦朝灭亡。从这个角度来讲,赵高根本不是一个千夫所指的反面人物,而华丽的转身为一个身负血仇,忍辱负重,并甘心忍受千古罪名的大君子了。可见人若转变立场,看到的事物是截然的不同。我们且不说他推测的是否是真实可信的,只是就据这种浪漫的推测,已经足够叫个好。我在昏黄的灯光下,也不禁失笑,思绪绵长,似乎看到一个凄美的故事跃然纸上,又一个卧薪尝胆。

第二个,他认为李白从始至终就知道自己仕途是无望的。当时的历史背景,他各个时代的诗,无不暗指了这些。这个想法若是真的,也印证了李隆基的那个朝代已经从辉煌开始迅速的走向了破落,这个朝廷已经让浪漫有才华的诗人无立足之地。这种明知不可为却又抑制不住的复杂情绪,折磨了诗人的一生。让几百年后的我们也忍不住为他叹了几声。不过,在高堂做官真的会很好吗?他们的遭遇才造就更为出彩的才华。才让几百年后的世人,也有各种忧郁的普通大众深有所感。想起他的“将近酒,杯莫停,呼儿将出换美酒”,纸醉金迷又豪迈的快乐,像是人生不能有几次的酣畅淋漓。让人羡慕这种热闹喧哗以及不顾一切的放纵。境遇造英雄,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

第三个的事例。写的是红楼梦中的一段,宝玉和凤姐被赵姨娘找来马神婆所中蛊的事。郭先生分析,按照红楼梦中的写实主义的思路,这个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过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想法,这个中蛊一事肯定不算科学的,只是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加上曹雪芹也就是书中的宝玉,对赵姨娘的一些偏见,他认为这个就是赵姨娘的使坏。但是科学上来解释的话,他们应该是生了一种春秋时节易发的一种病,可惜名字并不太记得。由此看见,读书,多学一些地理,生物,医学的知识,会让你在看同一本书,同一段文字中读出完全不同的意味。只是叹息我本身学识过浅,读书也只能看个皮毛,瞧个表面的虚华热闹了。

以前也就知道郭沫若先生写诗非常美,比如说《天上的街市》,丰富的想象力让人惊叹,也听说过他还写剧本《屈原》,《武则天》。这是第一次接触到他的杂文。我想,真正的文学家,必须博文广志。才能触类旁通。文字不仅仅是华丽的,是想象力的扩展,也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去记录你脑中的知识和对世界的认识。让更多人去受益。

这才是这本书让我得到的最大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