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为什么我累计了一万小时,却还屁都不是?

我们都听过有名的“一万小时”理论,“一万小时”理论让我们陷入一个认知误区,以为只要从事某件事累积到了一万小时,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真相却并不如此!

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从事某一行业远远不止1万小时,他们的经验远不止10年,但他们不是行业专家,而是老油条。

不是说,只要累计了一万小时就能成为专家吗?为什么都有十几年的经验,累积到差不多两万小时了,怎么还不是专家呢?

因为在这一万到两万小时里,他们都是在机械地重复着习惯性的动作。

比方说,话务员们接听客户的电话,只会习惯性的说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遇到常规问题,也只常规回答,而没有思考,如果下次遇到这个问题,我该怎么回答才更好呢。

比方说,做表格,也从来只是按照传统模板来做,从来不去思考,我要怎么优化下,才让更能清楚地突出重点?

比方说,做饭,也从来不去琢磨下,怎么才能把家常菜炒的更美味,火候是要再调大还是调小些,盐是起锅前放,还是炒的中途放。

这样无意识的去作业,不说是累计了一万小时,就是累计了十万小时,也还是无法成为专家。书中讲到: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刻意练习》 为什么我累计了一万小时,却还屁都不是?_第1张图片


人家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做了一辈子的寿司,但还是每做一个寿司都会思考,这道饭团要用什么指法捏,口感才会更好;这道刺身,用什么刀法切,味道会更佳。

也就是说,小野二郎做了一辈子的寿司,也就在刻意练习了一辈子。

刻意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习惯性的动作。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可以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每一次练习都要刻意,都要反复琢磨自己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累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思考,不断地去改进,才能让自己进步。才有可能在累计到一定的时间之后,成为专家。而成为了专家之后,要保持不被淘汰,要继续进步的话,就必须要一直坚持刻意练习。

如同书中所说:人们停止学习和进步的脚步,并不是因为他们达到了某种天生的极限,而是因为他们停止了训练。

《刻意练习》 为什么我累计了一万小时,却还屁都不是?_第2张图片



去年我加入了一个自媒体群,其中有很多朋友是刚开公众号,做自媒体;也有朋友是喜欢写东西,开个公号来写。

其中有个公号主,是我们这个群里最勤快,最有意志力的人。她每天都会更新一篇公号文,春节期间也没断更。

刚关注她的公号时,觉着写的还不错哦,每篇我都会很认真给她写评论。但看了几个月、半年、一年、一年多之后,发现她的每篇都是同一套路。不管是写作技巧,还是立意的角度,措辞的精准,都没有任何提高。今天刚发的 文章,还是和她第一篇公号文一模一样。

而我自己和她一般无二。也正是在看她的公号文里,发现了自己同样是几年的时间里,没有一点进步,没有系统的思考,也没有刻意的研究过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所以,开始了一些系统的去看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报一些网课好好学习。

《刻意练习》 为什么我累计了一万小时,却还屁都不是?_第3张图片



我自小就喜欢编故事,初一开始写日记。我写日记,是因为我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我想写下自己所思所想,和一些生活片段。

大学之后,也会写写博客,后来也会写写公号文。朋友们看过我的文章,都说写的真好啊!朋友又会再次为我抱不平,他们说:你写的这么好,怎么还没出书,还没红呢,真是怀才不遇啊!

这个时代,只要你真的有才华,就没有什么怀才不遇。我至始至终都没有才华,有的只是自己的一点兴趣爱好。只是那时年少无知,不知天高地厚,错把兴趣当成了才华。

我喜欢写,从来就是随性而写,也就是所谓的灵感来了,才会写点。每次写,也都是脑子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从来没列过提纲,整体布局,也没有想过某个句子、某个例子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词语是不是表达的不够准确,是不是要换个更精确到词呢?

从来没有刻意练习过。

《刻意练习》 为什么我累计了一万小时,却还屁都不是?_第4张图片


去年,我财迷心窍,觉着写娱乐方面的东西很容易出爆文,能很赚取流量。

于是我研究了几个娱乐大V的文章,然后可以模仿他们,果真马上就出了爆款。写的多了,我有了自己写娱乐稿的风格,马上就出了几篇300W+的爆款,至于10W+就是日常了。

但除了写娱评之类的文章,我企图正儿八经地写有点深度的文章,依旧是力不从心,写成屎一样。

因为我总随性而为的写,也从未刻意的练习过写文。所以,没写出一篇上得了台面的的爆文,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的创始人,李筱懿说,她写文章这么多年,依旧保持每天至少30000字的阅读量,依旧是会做笔记,研究同行们的好文章和好创意,自己也依旧每天都在练习写作。

咪蒙爆红其实一点都不偶然,因为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刻意练习,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和研究,所以深知什么话题能抓住粉丝的心。

写不好剧本,写不好搞笑点,她就看大量喜剧,狂做笔记和研究,总结了52个笑点设计模式。

取不好标题,她就专门搜集上千个好标题,然后归纳、梳理、写报告,总结了标题37种取法。哪怕是已经爆红,每天文章都能爆,她还是会每天研究如何取更好的标题。

她们能成功,成为领域专家,是因为她们夜以继日的努力练习。

就像书中所说的: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多年的艰苦卓越的努力。

《刻意练习》 为什么我累计了一万小时,却还屁都不是?_第5张图片



毕飞宇说:“好作品的价值是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其实好作品,同样是帮读者缕清思路,看清一些本质,收获到一些勇气。

《刻意练习》在让人鼓起新勇气上来说,做的相当棒。

写了几百页,举了那多例子,都是在说,天才之所以能成为天才,都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刻意练习。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智商高的人,可能在最初学习的时候是占有一定的优势,他们能快速学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智商的人和一直保持刻意练习的人几乎没区别了。

书中说到: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会方面稍有优势的人。

这对我们智商一般的人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啊。只要我们遵循刻意练习的一些基本原则,依然可以实现进步,取得一定的成绩,甚至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




PS:《刻意练习》,这本书,我给四星,之所以保留一星,是因为《刻意练习》洋洋洒洒几百页,其实完全可以浓缩到十几页。举了那么多例子,其实都是雷同的例子,完全可以只列举一两个来论证说明就OK。这篇幅,让人有点觉着作者是凑字,来多骗点稿费嫌疑。

再推荐配套的纪录片:《寿司之神》。《刻意练习》里讲了很多例子,每个例子都是在说明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刻意练习如何创造奇迹。但我还是推荐《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如何成为了寿司之神,他的练习可以在哪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 为什么我累计了一万小时,却还屁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