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强关系、优化弱关系

(本文2560字,阅读时间5分钟)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当你遇到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进退维谷,或者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孤独,想要找个人倾述时,这时,你正开着电脑,QQ上有百多个好友,很多人在线;与此同时,你的手机里微信的朋友圈里已经有了天南地北的朋友数百人了;再看看你的电话通讯录里有近千人的手机号码。这时,你却陷入的茫然,你不知道你可以和哪个人聊聊你的心事-----有一种孤独叫做咫尺天涯;有一种失落叫做相对无言。

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无需很多人际关系。事实上,我们也并不能掌控很多的人际关系。大家可能听说过150定律,也叫邓巴数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即: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其中,精确深入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这被称为之为强联系,那些不常常联系的稳定的人际关系则被称为弱联系,大约130人左右。

一、精心经营好你的强关系:

人的幸福感常常来自于那强联系的大约20左右个人。强联系是你的父母、子女、配偶、亲密朋友、上下级和合作者。与他们关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幸福与否。人类无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一个本质,那就是人是关系的产物。我们的童年幸福与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抚养者的品质和你与抚养者的关系;随着我们的长大,进入到你的生命质量关系网的人会有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配偶、你的孩子、你的朋友、你的上级下级、你的合作者。强关系的另一个特点是高度稳定性,有些关系根本就是与生俱来的,譬如父母、子女,你无法改变,越是稳定的关系,越需要维护好。因为,亲密关系不是双赢,就是双输。

现在有一个观点-------结婚需谨慎、离婚当趁早,是非常有道理的。从强关系对人的影响上看,要严格准入、用心经营。但是,一旦确认没有双赢,应该当机立断、割肉止损。

本文一开始提及的重大人生选择和莫名的孤独感,是你的强关系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如果那个时候有一个重量级的亲人和朋友能够出现,你的一次小型的心理危机就会化险为夷。事实上,那也被称为社会支持系统,多数心理问题和人生危机的解决,都需要一个人具备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你的强联系构成了你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人生难免风风雨雨,你需要一把龙骨坚固的大伞。

二、用心优化你的弱联系

强关系深刻地影响你的幸福感,那么弱关系呢?不要忽视你的弱关系,因为你的事业机会则常常来自于弱联系的130人。

20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做了一项研究。他从282名志愿中随机选取100人做面对面访问。他发现,通过正式渠道拿到工作的人不足一半,另外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考虑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比例在中国可能还会被放大)。而这并不是最有意思的点。真正有意思的不是关系,而是靠什么关系。格兰诺维特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还有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数据显示:这54人中仅有9人是靠经常能见到的这种“强联系”,而剩下的45人用到的关系人都只能每年见不到几次面,更令人震惊的是54人中有15人,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

也就是说,最终帮助我们解决工作的人,可能恰恰是那些我们平常不怎么交往的人,可能恰恰就是躺在你微信通讯录里面几乎从来不联系的人。为什么呢?首先,通常与你强联系的人多半与你的共性很多,人脉、信息来源、眼界和格局,也与你接近,很可能爱莫能助。另外,如果能够帮助你,他们可能会反复思量帮助你的成本和道德风险,最后放弃帮助你。拉诺维特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而比这些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带给你的信息。也就是说,弱联系理论的关键不在于“人脉”,而在于信息的传递。

微信是目前成年人主要的社交工具,为了优化我们的弱联系,微信需要断舍离。

三、微信如何断舍离呢?

  1. 可以考虑直接删除或者拉黑的人:
  1. 非实名认证的、无备注的人;
  2. 完全记不得的人;
  3. 超过一年以上无任何联系
  1. 可以考虑设定为不看他的朋友圈(如果目前还是你的朋友,无需删除的人):
  1. 微商族,特别是每日都发N 条广告的;
  2. 狂晒族,晒美食、晒娃、晒旅行、……
  3. 疯狂转帖族,每天刷屏,什么心灵鸡汤、人生感悟、养生修行;
  1. 可以考虑保留相互浏览模式的人:(全部实名认证,备注职业,单位、职位、专业,电话)分享原创作品或者分享内容具有原创思想的人;彼此专业相似或互补的同行、同事。

  2. 微信自律原则

  1. 每天不超过1条,尽可能发原创观点、原创作品;
  2. 形成主题定位内容,展示专业性,提供最具前瞻性的思想和信息
  3. 每天用于微信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

四、强关系与弱关系的转化

除了不可改变的血亲关系外,弱联系和强联系之间不是固定不变的。长时间没有信息传递的强联系也会逐渐变为弱联系。同样的,经常性地与弱联系进行信息传递就会逐步变为强联系。

1.弱关系变成强关系:增加共性、挖掘共性:人和人之间的共性是社交关系转换的基础。共性多,产生强关系的可能性大。共性少,产生弱关系的可能性大。

共性有哪些?
兴趣爱好:书友、跑友,驴友,球友、牌友、酒友……
相同经历:发小、战友、狱友,室友,同修同学、……
血缘关系:父母,亲戚,私生子……
利益关系:同事,合作伙伴……

2.强关系变成弱关系:

周怡和亦娴曾经是最要好的闺蜜,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她们定期聚会,分享彼此的生活和职业成长与困惑。但是在密集交往了几年后,她们的关系迅速疏远,尽管亦娴多次试图通过赠送生日礼物、举办家庭聚会等方式要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没有能够阻止彼此渐行渐远的脚步。曾经的强关系如何变成了今天的弱关系,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周怡和亦娴之间曾经拥有的共性----纠结在婚姻的围城的困扰和在企业做高管的职业压力,已经伴随岁月流逝消失殆尽。周怡曾经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后来因为公司改制而离职创业,且步履维艰,不再是位高权重的企业高管了。而亦娴则一直顺风顺水地在职场上顺利发展。曾经的让她们走近彼此的生命中的因缘已尽,

所以,如果我们遇到了曾经相处甚好的老同学、前同事,老邻居、如果没有了曾经的亲近,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共性遗失了。共性需要不断的发掘、创造和维护,如果到了彼此都没有兴趣再去挖掘维护彼此的共性时,再强的关系都会渐行渐远。

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人生随缘不攀缘,大约指的是一种顺遂万物,如其所是的大智慧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营强关系、优化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