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某天,和老总见一家某行业最大的某某企业客户,末了感慨他们企业的责任心和口碑之后,就和老板聊到了百度魏则西的事件。对老板说网友上把谷歌和百度做对比,一个追求金钱和一个追求造福人类,最后我和老板两个人把这两个企业比作了两个人,然后说问题的中心在于各自不同的幸福观上面。

    在那条聊天的高速路上车猛地转弯的瞬间,脑子也突然灵光了一下。我想起了《尼各马可伦理学》里面描写的幸福。

    汤恩比有段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们却清楚的知道一定会发生,那就是''死亡"。聪明的人会好好准备,愚蠢的人则只知道逃避。

    对于我这个层次,目前主观的理解这句话就是:一辈子而已嘛,就几十年,总得活的有价值。尽己所能,不辜负生命,不辜负年华,活出最大的幸福。

   《尼各马可伦理学》最后将最完美的幸福归结为沉思,道德德性的实现活动只是第二好的。根本主要原因在于:道德德性是属于人的,德性的实践需要许多外在的东西,沉思则不需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沉思的生活是一种神性的生活。

   当然,目前水平还达不到这样。

   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自大地,这个社会,在政治上获得一定的地位这个范畴,这里暂且不说,心里也没想过,当然造福周围是可以得。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幸福就在于人的特征活动的完善,而人是有逻各斯的生命,因此“人的善就是灵魂的合德性(或卓越)的实现活动”。幸福在于人生的过程,不是一种结果。

   那样怎么获得幸福呢?整体的说,我们要做有逻各斯的生命。如果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感情,我们无法通向幸福。

    另外适度的生活。这点看的时候老是会联想到《中庸》,但是又有点不同。比方说温和是一种德性,温和的不及是麻木,过度是愠怒。怎么判断两种德性那种更不好呢?一般的来讲,人最容易获得的那种品性是更不好的。假如人更容易变得麻木而不是愠怒,那么人就可以更加愠怒一点儿,而不是麻木。这样,他就近似达到适度了。

     就是由于道德德性是这样的适度,做好人不是轻松的事。因为,要在所有的事情中都找到中点是困难的。

     最后,通往幸福路上不可或缺的勇敢、公正、节制、友爱、快乐五种具体德性。

     说一下追求的最多的快乐吧。快乐从小就伴随着我们,“我们很难摆脱掉对快乐的感觉,因为它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或多或少以快乐和痛苦为衡量我们行为的标准。但是我们要分清楚消遣的快乐是一种肉体上的快乐,而肉体上的快乐是不能持续的。

   人,千百年来大家都在争是本性是善还是恶。如果,本性是善的人,以持续获得肉体的快乐为目的,那么他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换饮料,或者说不断的换工作,换工作对于自身来说没有实质的提升,只是另外的一个循环而已。对于本性是恶的人,为了持续的快乐,如果他会把利益放在首位,想近各种办法甚至是对于社会有害的事情获得不断的快乐。

   为什么说“工作”有的时候能让我们获得对象或者家人都没办法给予的快乐?亚里士多德认为,首先,严肃的“工作”的目的是获得德性,而合乎德性的生活就是幸福;其次,对好人(我理解是指圣贤)显得荣耀的、愉悦的事物才真正是荣耀的和愉悦的,而好人认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最值得欲求,合乎德性的生活在于严肃的“工作”而不在消遣;第三,严肃“工作”过程中的快乐是可以持续的。持续的快乐,才是值得追求的。

    所以,又回到开头,秉承所有万物都一样的看法,把百度和谷歌当作一个人看待。百度的快乐在于基于损害自身口碑情况下牟取利益。谷歌则在不断追求技术领域创新上获得快乐。技术领域造福人类,这些是有广阔空间的“工作”,是能够获得持续快乐的地方。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完满德行的活动上来看,企业的幸福也需要合乎完满德行,个人亦是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