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3 小芳

拆页三

来自第二章《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P30

自我检测: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

孩子用绳子把蔓越莓穿起来做项链,挂到树上后却发现蔓越莓从绳子的另一端掉下来了。不打结,就做不出绳串;不打结,就没有项链,就没有珠绣钱包,就没有精致的挂毯。检索给记忆这条绳子打了结。重复检索能让记忆更清透,而且它把记忆这条绳子又缠了一圈,使其变得更牢靠。

早在1885年,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遗忘曲线”,用它来说明我们的“记忆蔓越莓”从绳子上脱落的速度有多快。我们刚才还读过或听到的东西,有70%左右会在极短的时间里被忘却。在这之后,遗忘速度开始变慢,剩下的30%左右会被缓慢遗忘。这里面的教训很明确:改善我们学习方法的一大挑战就在于找到办法中断遗忘的过程。

心理学家将检索的威力称为测验效应。在大多数时候,测验都被用来评定学习效果,给学生打分。但我们早就知道,检索记忆中的知识可以让它们在今后更容易被想起来。亚里士多德在论述记忆的文章中写道:“反复回忆一件事情可以增强记忆。”弗朗西斯•培根也就这种现象撰写过文章,同样论述过此事的还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今天我们从实证研究中得知,练习检索可以将知识学得更扎实,效果要远好于重复接触最初的资料。这就是测验效应,也被称作检索一练习效应。

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重复多次检索,而且检索之间要有间隔。这样才能让人努力达成认知,回忆才不会变成无意识的背诵。重复进行回忆似乎有助于巩固记忆,让大脑中的信息结合得更紧密,同时增加并强化头脑中用于检索知识的神经回路。埃伯索尔德,还有经验丰富的四分卫、喷气机驾驶员、爱发短信的年轻人都知道,重复检索能把知识和技能深嵌在头脑中,使其成为条件反射,也就是大脑不需要刻意思考就可以做出反应。几十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P34

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

之后的一项研究关注了多次测验对人的长期记忆有何影响。研究人员让学生们听一段故事,里面涉及60个实物的名称。学生在首次接触这些实物的名称后立刻参加测验,之后便可以记起首次测验中53%的内容,一周之后,这一比例便下降到39%。另一组学生学习同样的资料,但完全不参加测验,他们在一周后只能想起28%的内容。这样看来,进行一次测验就可以把一周后的成绩提高11%。如果立刻进行3次测验,而非1次,那么效果如何呢?还有一组学生在首次学习后参与了3次测验,一周后他们也能回忆起53%的物品名称—与其间只接受1次考试的学生成绩相同。实际上,接受3次考试的学生和接受1次考试的学生相比,已经对遗忘产生了“免疫”,而测验1次的学生又比初次接触资料后没有测验的学生记得多。所以说,多次检索练习的效果一般都要好于只检索一次,尤其是有间隔地进行测验。后来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I,重述知识」

什么是记忆蔓越莓,为什么只需1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

有一条记忆的绳子,上面挂着知识点A,知识点B,知识点C。。。。,这些知识点是我们从听说读写做等各种途径得来的。犹如一个孩子手里拿着很多颗蔓越莓一颗一颗往一条绳子上挂,可是绳子本身长度有限,就像我们的大脑记忆容量有限一样,他不能无止境的一直挂下去,通常,会发生一种现象,一颗蔓越莓刚挂上去,很快它就会从绳子上脱落下来,这个过程就像我们大脑的遗忘曲线,我们刚刚获取到的知识有70%会在短时间内从记忆的绳子上脱落,剩下的30%也会随着时间增长而脱落,只是脱落速度更慢一些。这里的脱落就是指遗忘。

对于一些漂亮而珍贵的蔓越莓,好不容易将它们挂到绳子上去了,如果很轻易的就脱落下来,那个孩子一定要急哭的,同样的,对我们很重要的知识,如果不能固定在记忆绳子上,就不能为我们提供学习所需的素材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所以遗忘本身是很令人苦恼的。

为了避免蔓越莓脱落,就需要在绳子上打结,对于记忆而言,这个打结被心理学家称之为“检索”,或者称之为回忆,每检索一次,相当于在绳子上打上一个结,重复多次间隔检索,相当于反复多次打结,这个结就变得更大更坚固,这样知识点就能牢牢固定在绳子上了,当我们急需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大脑不用花费时间思考,而是条件反射直接按照那个知识点的指示做出反应了。

有研究表明,如果不是重复多次间隔检索,而是多次非间隔检索,即立即就实施多次检索,其作用相当于反复打第一个结,那个结不会变大变坚固而是保持不变,因此强调要多次间隔检索。

「A1,激活经验」     

请回想一次学习较吃力的经历,因为使用了多次检索,让你顺利过关。

eg,我当初考驾照就是如此,那些操作要领真正对我是天文,而我是通过3次检索测验,以96分过了科目一。(我这个不是合格的A1哟,大家要详细描述过程,再回扣到知识点。)

一时半会竟然想不起来哪次学习比较吃力,可见以前对学习是多么的不上心。举一个今天刚刚发生的经历吧。

今天吃完午饭回来,大概半个小时后,突然感觉胃有些不舒服,下意识的去回忆午饭吃了什么,除了米饭,竟然一下子想不起来到底吃了什么菜!可见遗忘曲线有多准确!

后来死劲想,终于想起来吃了宫保鸡丁和黄瓜炒鸡蛋,还想起了吃宫保鸡丁的时候,感觉那味道和平常不太一样,但也不是肉变质了,就是觉得换了调料,于是就放心大胆的吃了。

过后,喝了一杯热水,胃稍微好点了,就开始干活了。等到空闲的时候,想起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喜欢问:“你今天中午在学校吃了什么菜呀?“,孩子总是抓耳挠腮想半天,最后回了我一句:”不记得了“。这时我终于理解了,绝大部分信息,在我们获取后的短期内就会从记忆的绳子上脱落。我不也和孩子一样么,连半个小时前吃了什么都想不起来。

于是又试着问自己,我今天中午吃了什么菜来着?好像也没有立刻想到菜名,而是思考了一会会才想到了宫保鸡丁和黄瓜炒蛋,但这次的思考时间比上次要短。当我把这个写下来的时候,又相当于在记忆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现在我已经牢牢的记住了今天中午吃了什么菜,相信过了十天八天,半年一年,我都不会遗忘。这就是反复多次检索的魅力所在,它能对抗遗忘曲线,将知识长期固定在记忆库了,随时待命,以备我们不时之需。

「A2,规划运用」 

规划一下,如何运用检索,让自己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

这个月准备线下分享一次RIA学习力课程,时长为1个半小时。

目标:熟练顺畅的讲解RIA学习力—库伯学习圈的内容,让学习者了解库伯学习圈,并能运用它分享一个从经验中学习的案例,角色扮演解决一个问题。

①.    提前一周设计课程内容,这个环节就需要结合帮主讲课时记的笔记反复多次的回忆帮主怎么讲的,课程怎么设计的?逻辑思路是什么?

②.    画出自己讲课的逻辑线,往里面填充讲课内容,与师父确认好,并写出逐字稿。

③.    自己反复多次回忆内容,讲课顺序,在家试讲,修正表达不顺畅的地方,想象现场容易发生的问题,直到脱稿熟练讲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3 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