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建设要点探讨

原文刊登在《经济师》2016-12期
       近年,企业大学一词风靡全球,所有的企业家都开始关注这一管理课题。世界500强企业的企业大学成功实践也助推了这一波澜,2015年,由冯仑、郭广昌、史玉柱、沈国军、钱颖一、蔡洪滨、邵晓锋等企业家共同发起创办湖畔大学,从第一期学员选拔到正式开课,更是引起中国企业家的集体围观。对于那些求知若渴、望洋兴叹的中小企业家,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引入企业大学的雏形,初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符合企业现状的培训体系,笔者想就自己多年的企业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统一全员思想,树立长期作战的培训观念
       企业的短期经营绩效,可以让企业活下去,企业的长期知识管理,可以让企业活得长久。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工程,是一个一把手工程,管理层的重视、支持甚至率先垂范,是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源动力和发动机。同时,承担培训职能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或专职的培训管理者,也要从专业的角度上做好引导、管理和推进工作,确保全员认知保持一致。
      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个长期工程,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点滴积累,长期坚持,持续提升。同时,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竞争对手的发展成长,企业内部竞争力的偏移,也会对我们的培训方向和内容产生影响,这也要求我们的培训要动态化地随环境进行持续优化。
       二、挖掘最佳实践,培养内部讲师,构架企业特色的知识体系
       企业培训体系构架的一大抓手是
企业的业务最佳实践。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显性知识如大学课程、行业标准等,特点是能有效表达,可以很快地被受众识别、吸收和应用;隐性知识包括洞察力、直觉、心智模式、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隐性知识因为其存在形态的难以辨识和传播的特性,以及对企业发展的特别贡献而备受关注,最佳实践就是隐性知识存在的重要形态之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现有优秀经验和最佳实践的萃取、传递和优化,它往往是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来源。
       另一大抓手是企业的内训讲师,也就是企业最佳实践的传播者。企业最佳实践梳理出来以后,还需要一个传播载体去复制普及,这就是企业的内训讲师。内训讲师与外部讲师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更了解企业需求,更熟悉企业沟通方式,他的培训也更接地气。所以内训讲师的培养很关键,培养内容有两大类,一是培训技能,如表达能力、教练技术、PPT制作技巧、暖场诀窍等;另一个是擅长业务技能的升阶培训。常言道,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内训讲师要想游刃有余地驾驭一门培训课程,一定要具备
优于这门课程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往往是企业这个现有的这个平台所难以给予的,内训讲师也因为自身的思维环境局限很难跳出去,这就需要企业提供外部通道,如送出去特训、请外部专家老师专项辅导等,加以处理解决。

       三、建立培训机制,引爆交流热点,建设行之有效的分享平台
       有了统一的思想,有了讲师和课程两大抓手,企业的培训体系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接下来就要建立一个相对长期和稳定的培训机制,以保障培训体系的落地。最简单的培训机制有两种,一种是以讲师为核心,明确讲师范围,下达培训任务和要求,如每个管理人员每个月至少培训两个课时。另外一种是以培训工作为核心,如每周三或每月15日设为法定的培训日,培训时长6个小时。大家都能认识到,学习和培训是一件对员工和企业双赢的事情,但是能够主动和认真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所以培训体系要想有效落地,一定要有培训机制做保障。
       有了培训机制护航,培训内容的确定也要高度重视。好多企业在初步引入培训的时候,培训内容会受主管领导个人喜好的影响而缺乏针对性。笔者见过这么一个案例,某企业第一期横跨研发、生产、营销、行政、财务的管理人员培训班,第一个培训课题是《5S现场管理》,显然培训效果是有问题的。培训内容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是否与企业战略、业务或变革等相适应、是否能满足岗位工作要求、是否能弥补员工所不具有的、是否能帮助员工解决工作问题等。只有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才能引起学员兴趣,引爆交流热点,进而营造知识分享的良性氛围。

       总之,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大学的初级阶段,企业大学是企业知识管理的远景和方向,只有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深入挖掘本企业特色、先进的隐性知识即最佳实践并在企业范围内有效地复制和推广,并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持续优化,学习型组织的愿景才能够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小企业培训体系建设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