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堂日话】160225

图片发自App

【青莲堂日话】160225

每日一话,是为日话

子夜时分,难得的还在外面,在徘徊是回家睡觉还是去趟三联书店,最终一路开到了美术馆东路,明亮的灯光掩映着蓝色的门头,一个24字样的亚克力灯悬挂在门楣上,透过玻璃窗,一排相对而坐的夜读者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丝毫感觉不到凌晨时的困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跨进这座爱书人的地标,一起感受24小时不打烊书店的气息。

大陆的24小时书店得道于台湾诚品书店,2014年4月,三联韬奋书店率先推出该种经营形式,一时间成为风气之先,在给北京乃至全国爱书人提供全天候服务的同时也将这种理念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我就曾和一位好友约好去西安的嘉汇汉唐书城24小时店体验一番,可遗憾的是至今未成行,阴差阳错我却在此时走进了它的发源地,实在令人欣慰。虽然书店本身和白天并无二致,书没变,结构没变,位置没变,要说唯一的改变就是看书的人,而正是这些人撑起了24小时书店的实质,就是安心读书,读一夜。

图片发自App

我来这里纯粹是感受一下夜半时分逛书店是个什么滋味,顺便挑两本好书,还有就是看一下到底什么人半夜来看书。第一个目的没有特别的感觉,和两个月前来时差不多,只不过天黑了,人少了,手机不响了,可以更安心专心的逛着,不过因为毕竟晚了,总有一种催促自己快看快回的感觉,所以逛的并不踏实。第二个目的就收获的挺多,有带着小板凳提着提兜专心研究历史的老者,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捧着书,精神抖擞,已入暮年的他似乎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弥补曾经对知识欠下的债,他准备充足,提兜里有吃有喝,天一亮就直奔菜市场;有裹着厚棉袄席地而坐靠在书架上酣然入睡的微胖中年男子,他的手里还扣着一本正在看的书,想必此时已经“铁马冰河入梦来”,他可能是一个中年离异的独夫,熟睡的脸上看不到放松,倒是有几分忧郁,如雷的鼾声叫不醒受伤的心;有坐在通往地下一层的楼梯上神情慌张的青年男子,他红通通的脸,略显蓬松的脏发,穿一件沾了灰土的黑色棉夹克,脚上是一双迷彩作训棉鞋,我推测他可能是附近工地的民工或干泥土活计的打工仔,或许正在思考未知的人生,或在回忆白天干活时的酸甜苦辣,那紧张而又迷茫的面颊和双眸让人难忘;有衣衫整洁的青年女子,端坐在配有台灯的临窗小桌前,低着头对一本打开的书发呆,长发遮住了她的脸,已到谈婚论嫁年龄的她却仍然在和世俗宿命抗争,寂寞孤单的夜晚,不如到书店来寻找温暖;而桌子对面是一位同时在看两本书的中年男子,不晓得他在研究什么学问,在两本书之间推杯换盏,颇为有趣,也许他是一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材生,结束了一天枯燥机械的研究,终于可以在深夜躲进这里读自己喜爱的小说歌剧;有戴着iWatch绾起发髻的中年女子和穿毛领皮衣的男子相视而坐,他们看起来像是两口子,妻子在几本薄厚不一的书之间精心笔记,丈夫无聊地翻着一本杂志陪在对面,或许是孩子上学走了,与期待在空寂的家里消磨时光不如挽起手到书店共度良宵;有一对或似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女孩已经趴在桌上不做声响,而男孩还依旧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多希望这样的陪伴跟随他们一生;有正在打哈欠伸懒腰的中年大叔,傍晚时分因为家庭琐事和大妈吵架,而这已经成为更年期的他们的家常便饭,得,你跳你的广场舞,我看我的午夜书,真不明白几十年前他们是如何相爱结合的,或许那个年代真的没有纯洁的爱恋;还有一位满头银发的男子,虽然发白,但年龄却不一定相符,他蹲坐在书桌旁,看着一本有关改革的书,也许他正是一位忧国忧民关心社会的业余公知,在万籁俱静的春夜到这里寻求灵魂的碰撞。还有不得忽视的店员和保安,专业的店员,必是业务精通的爱书人,他们不仅是搬运工,更是读者肚里的蛔虫和书籍的钥匙,而这个时候店员基本全部下班,只留下几个看摊子的,也都在迷迷糊糊中挨着时间,对他们来说,爱好变成工作,为了糊口生活,这最高尚神圣的事也显得不那么重要。收银台的女营业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狭小的手机屏幕,里面正播放着热播的电视剧,她或许期待每周这样的几天工作,可以没有太多打扰的恶补电视剧。一旁的保安双手插兜,坐在椅子上伸长了退,舒服地看着手机,似乎是一部抗日神剧,这里有免费WiFi,灯光明亮,暖气充足,正好欣赏欣赏。二楼不时传来热闹嘈杂的声响,那是雕刻时光咖啡馆里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正在用青春演绎着属于他们的精彩。在这里,这个时候,对于我,看书好像成了顺道,看人才是主业。感谢三联,给我这难得的经历,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图片发自App

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莲堂日话】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