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专家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崛起:对噩梦成真的恐惧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我知道很多人都对AI表示忧虑。考虑到历史原因和娱乐业,有这种想法不足为奇。许多人担心我们会被机器人取代,过着和《黑客帝国》一样的日子。
然而,这些看似无辜的虚拟程序真的会在未来为非作歹吗?我很难脱离目前还在进化的计算机模型来考虑这个问题。
我是否会像奥本海默在造出第一枚原子弹之后评论的那样、成为“世界的毁灭者”呢?我固然会一举成名,但也许批评者们也所言不假。
也许我不该回避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AI专家,我认为人工智能有什么恐怖之处呢?
我们将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转变为算法,然后加入现有系统中。我们还没有充分了解智能或认知科学,就妄想造出人工智能。
对社会优先问题错位的恐惧
身为一名科学家,我并非毫无人性可言。从某种程度而言,我必须带入我的希望和恐惧。
作为一名道德和政治个体,我不得不考虑自身工作可能产生的后果和社会影响。
作为研究人员和社会群体,我们还不清楚人工智能会做什么、会成为什么。
当然,这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还不清楚人工智能的能耐。但我们必须确定自己理想中的高级AI拥有怎样的能力。
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自然是工作。机器人已经取代了部分体力劳动。用不了多久,它们便可胜任一度被认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认知工作。自动驾驶汽车将取代出租车司机;自动驾驶飞机将取代飞行员。
未来的病人不用再挤在急诊室里、等着疲惫不堪的医生来做检查,配备丰富知识的专家系统便可完成这项工作,手术也将由永不“手抖”的机器人来操刀。
也许有朝一日,所有人类工作都将被机器取代。甚至我自己的工作也可能被许多速度更快、不知疲倦的机器代替,由它们来研发更智能的机器。
在现代社会中,自动化导致许多人失业。机器所有者变得愈发富有,其他人则愈发贫穷。这并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我们必须出手解决。我的研究无法改变这一点,但借助我的政治角色,再加以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努力,也许能打造出一个良性环境。人工智能将有益于人类,而不是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
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超级人工智能有什么必要让人类存活下去呢?
我会辩称自己是个好人,并为超级人工智能的诞生做出了贡献。我会博取它们的同情,让它们允许我这么一个有同情心和同理心的人存活下去。我还会指出,多样性本身便有很大价值。宇宙如此广阔,人类的存在对它们根本没有影响。
但我不会代表所有人类发言。而且我发现很难为所有人发表强有力的辩解。
我环顾人类社会,所见皆是谬误:我们仇恨彼此,挑起战争;我们的食物、知识和医疗分配不均;我们污染地球。不错,人类社会有其光明一面,但这些阴暗面无疑削弱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幸运的是,我们暂时还无需担忧这个问题。我们还有时间,从50年到250年都有可能,具体取决于AI的发展速度。
我们可以齐心协力,想出一个合理的答案、让自己不至于被超级人工智能消灭。但这绝非易事:说自己欢迎多样性和实际接收它完全是两码事
从个人和群体角度而言,我们都需要为这一噩梦般的局面做好准备,利用剩下的时间,充分证明人类存续的必要性。或者干脆别相信会出现这种场景、不要再为之担惊受怕。
但除了超级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肉体威胁之外,它们还存在政治和经济风险。如果我们无法更公平地分配财富,无疑是为资本主义煽风点火,人工智能劳工将仅为少数掌握了全部生产途径的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