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Dying to survive,这是电影《我不是药神》的英文翻译。

可以翻译为向死而生,而这似乎跟电影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看完电影,你会发现,似乎也有些切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如果不这样,还能这样?向生而死的方式固然没有错,但是却少了一点气概。

《我不是药神》涉及的话题很多,生死、法律与道德、社会体系、人生追求与选择、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每一个题都很大,也值得说,但是我想的最多的还是生死,或许这是电影选择这个英文名的原因所在。

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所有的白血病人都是向死而生。

在天价药面前,他们只能以示威来发声。在印度仿制药出现以前,他们谁也不能确定自己能生存多久。这些人的代表是老吕、黄毛、老刘、思慧及她的女儿。

老吕是向死而生。在得知自己患了白血病后,他想死。因为儿子的出生他又不想死。直到他遇到程勇,于是生变的有希望。但是最终,这个希望破灭,他选择自杀。死终于变成了死。

黄毛是向死而生。从生病后离家出走,到他第一次抢药,到最后独自开车把药带出集装箱码头,他都只有一个信念,怀着必死的决心向着生存发起挑战。

老刘是向死而生。他信仰基督,相信主的庇佑,所以他最终同意参与仿制药的传播和购买。

思慧是向死而生。女儿是死,她是生。女儿的生死决定她的生死。

程勇最初是向生而死,然后是向死而生。

一开始,他决定从印度倒药,目的是为了赚钱:交上房租,为需要手术的父亲垫上医药费以及在前妻面前说上几句有分量的话等等。他为了生存所做的决定,决定了大多数病友的生死。等到他明白了倒药的法律后果,加之卖假药出身的张长林的威胁,他最终放弃倒药。

这个放弃,直接导致了老吕的死亡。

拷问、质疑、内疚。他又重新开始倒药,并且是自己贴成本。这是程勇的向死而生。为了死去的老吕和后来的黄毛。

如果一个人能决定另一个的生死,或者能给予一个将死之人生存的希望,那是什么感觉?

是这种凌驾于金钱、法律之上的道德感,给了程勇向死而生的勇气和力量。他不想当刽子手。

病友们的向死而生是没有选择的,而程勇是主动选择的。

换做我是程勇,能否做到向死而生都是个疑问?可能是做不到的。或许会退缩,或许会内疚,或许会自欺欺人。

联想到近期泰国普吉岛沉船事件,船上多数的中国人都是飞飞他们客户——海派家具的职工和家属。其中一位飞飞曾经亲自给他送过样品的经理已经确认遇难,他的爱人和孩子目前失踪。似乎这样的关系一下子把我对这件事的感触提升了。总觉得很多事离自己很远,其实不是。

如果能预知的话,不会有人选择去坐船体验这次普吉岛的出行。但是如果因为害怕风险和灾难,而放弃一切体验:与家人的出游、坐飞机的出差、尝试没吃过的美食等,这似乎又是极端的因噎废食了。与其过那样无滋味的生活,我更愿意生活每天有一点小变化和挑战。

至于风险,在我能力范围内当然要尽量去规避,如果真的有一天逃避不了,那就选择接受吧。

生命是什么?在自然、在宇宙面前渺小如尘埃。可是,在你的亲人、爱人、朋友的眼里,你就是一切,是最伟大最重要的。

选择向死而生,需要勇气,也需要魄力。

如果不这样选择,还能怎么样?向生而死?可是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结果谁都改变不了。所以,与其蝇营狗苟,不如放手一搏,毕竟,这个世界你只来一次,活成你想要的样子才是更重要的,不是吗?

作者:薄荷一样的美好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42316e34dfc

來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药神》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