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警出更一:哪些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高?

新警出更一:哪些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高?_第1张图片

新警李SIR终于结束为期半年的警校培训,被分到最最基层的新城派出所做派出所民警。作为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他,一到派出所就拜了从事刑侦工作二十几年的欧教导作师傅,一心想着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战中。

这天,在李SIR的软磨硬泡下,欧教导终于答应传授点“真功夫”给他。

欧教导有意先考考这位新警:小李啊,我们平时要抓获违法犯罪的嫌疑人,除了群众举报、接到线报、110指令,还要靠我们警察平时多上街巡逻,设卡盘查等。那么,你可知道,我们警察在上街巡逻或设卡盘查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高不高?

李SIR:教导,您所说的“人身危险性”,是不是指嫌疑人初次犯罪的可能性,以及有犯罪前科的嫌疑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就有提到:“具有高人身危险性的犯罪者,不仅本人具有再犯可能性,而且犯罪者本身作为一种犯罪源,对于其他人也会发生罪之感染。

欧教导点头赞许。

李SIR:我还记得,文章里有提到:“以往研究发现,开始犯罪的年龄越小,其人身危险性越大,再犯的可能性越高;此外犯罪次数、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也是影响犯罪者人身危险性的风险因素。

欧教导:确实是这样,不过,你说的这些因素,我们在上街巡逻时,可是单凭肉眼难以判断出来的哦。

李SIR:额……最起码年龄还有文化程度,我们还是比较容易获取的。

欧教导:是的,我们在盘查时,是较易获得嫌疑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的。已有的研究结果也确实有提到,男性犯罪者年龄越小,其人身危险性越大,即再犯可能性越高。其次,随着犯罪次数的增多,犯罪者的内心悔改程度和接受教育改造的程度就越难,人身危险性就越大。再次,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接受积极的社会规范,培养抵制犯罪的能力,因而人身危险性较小;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则不易接受改造,因而人身危险性更大。最后,已婚者受婚姻的制约更易改恶从善,因而人身危险性相对较小;而未婚或离异者由于缺乏家庭制约,社会责任感较弱,易于再犯,因而人身危险性更大。

李SIR:我知道您老肯定要说“但是”了。

欧教导:但是,仅仅只是这些基本信息,还不够。你们心理学上也有提到,人格是男性犯罪者人身危险性的易感因素,而人格中的内外向维度与人身危险性的相关又高于其他维度。也就是说,偏外向的男性嫌疑人,其人身危险性更大。

李SIR:还要判断一个嫌疑人是内向还是外向,我们总不能把人带回来派出所做人格测试吧?

欧教导:这有何难?你把人格测试中关于外向维度的部分变成盘查的问题,但是不用直接问,直接问你就是傻瓜。例如“你是否健谈”这样的问题还需要问吗,你跟对方聊几句就能得出答案了。

李SIR:还是教导有办法。那我们还需要获得其他什么关于嫌疑人的信息呢?

欧教导:还要知道对方的家庭情况啊,交友情况啊,工作情况啊。这些用你们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叫“社会支持”。已有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负向预测人身危险性,即男性犯罪者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则人身危险性越低。

李SIR:也就是说,如果嫌疑人的家庭情况良好,交友情况也正常,还有工作,那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有较高的社会支持,他的人身危险性就没那么高。

欧教导:就是这个意思,基本上,我们能获得这么些信息,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违法犯罪前科、是否外向、社会支持程度如何,我们就已经能做出判断,这个嫌疑人是否值得我们继续留意。

李SIR:太好了,那我要赶紧找个人试试。

欧教导:这也就是我今天为什么带你来看守所门口的原因。

李SIR:姜还是老的辣啊!


参考文献:徐暾,马立骥.(2016).男性犯罪者人格对人身危险性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心理科学,39(5),1223-1228.

新警出更二:工作时间长真的不快乐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警出更一:哪些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