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 as they sometimes are,negative feelings are a part of everyone’s life, arguably more so if you are crazy busy. But it’s those same deep and troubling feelings , and how you deal with them, that make you the person you are. While busyness may stanch welling sadness, it may also limit your ability to be overcome with joy.
负面情绪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你可以压制它,但你无法消灭它。
你如何对待这种情绪决定了你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一种人。
记住,当你通过忙碌的方式抑制悲伤的时候,你同样在限制自己获得喜悦的能力。
有没有人尝试停下所有的事情,不工作,不玩手机,不看电视,不做任何事情......你可以坚持多久?
5分钟?10分钟?还是20分钟?
实验表明,大部分人和自己的想法独处6~15分钟,就会感觉非常不舒服。
我试了一下,并不是非常不舒服,而应该是叫崩溃。
为什么会这样?我最近看的一篇英文中有详细的说明,各位可以下楼观看,也可以在这儿简要了解:
一、进化和文化:
也许是为了生存,进化,让人类一旦停止手头的工作就开始反省自身,那些自己做的不好的,没做好的,已经做不好的,我们都在反省,都在反复思考。
然而,与其说是我们自己在思考,不如说是大脑强迫让我们进行思考。这是被动技能,由不得我们自己控制。
而且,越优秀的人,越容易因此而陷入焦虑和抑郁,因为他们反省的高度,往往是其穷毕生之力也无法触之万一的高度,从而让自身陷入黑暗,无法自拔。
进化产生的这一人类个性化功能,起初也许就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在大自然的弱肉强食中生存下来,但是,人类发展的实在太快了。
文化,我想世界上所有地区多少都会行动大于思考的文化吧,也就是鼓励人多做事,少胡思乱想。这个道理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现代社会的节奏实在太快了,一个精英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停不下来。
最终,进化和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忙碌,甚至连休息的间隙,我们都需要其他的忙碌去填充这段空白。
当我们什么都不干的时候,通常我们想的最多的就是去干点什么事吧。
二、独处的痛苦
当人们的情绪压抑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忙碌,填满自己的大脑,从而逃避这种情绪的出现。但最终,人们总会在一个契机之下将所有的情绪爆发出来。
也就是说负面情绪可以抑制,但是不可能消灭。
同理,我们从不与自己的思想独处,是因为独处时我们要面对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忙碌来抑制,但从未消失,永远存在。
那些被压抑的思想和情感,压抑的时间越久,反弹的力量越大,如果没有合适的释放渠道,最终就会从我们的身体上,或者精神上表现出来:
身体的问题比如湿疹,肠道过敏综合症,哮喘,炎症,免疫力缺陷以及头疼。精神方面比如强迫症,焦虑症,沮丧以及恐慌袭击,更不必说一系列的成瘾症状。(这是原文说的,可不是我编的)
三、破解之理论
我听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很应景,与各位分享:
有三只小猫都非常困扰与自己的影子的相处,因为它们都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影子,于是最终它们都想出了各自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只小猫不断的暗示自己,自己并没有影子,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就感觉自己真的没有影子了。
第二只小猫选择在阳光的背后生存,在没有光线的时刻活动,或者永远绕着障碍物走,因为一切障碍物都能替它挡住阳光。
第三只小猫决定接受这个现实,它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影子,但是接受影子会永远与它共存这一现实,和影子一起生存。
三只猫的三个态度分别代表了人生面对问题时的三个选择:
1、扭曲思想,假设问题并不存在。
2、逃避现实,逃避问题。
3、接受现实,与问题和解,共同生存。
人生就是这样,有一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有一些问题是无解的,面对无解的问题,接受它,心平气和的与其和谐共处,才是唯一的选择。
《心花路放》经典台词:
“在光影造型里面,阴影越是丰富,就越是有立体感你知道么?你现在就处在你人生的阴影里面,但阴影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怎么就出不来呢?”
“我之前失败的婚姻,它是我人生中的阴影对吧?但那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啊。”
四、破解之实践
文中给出了两个方法非常活泼:
1、冥想
冥想就不需要多说了,说多了太玄,不过它又很多的名称可供参考:
坐禅,打坐,瑜伽,坐享,盘......
冥想,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值得花时间去尝试的。
2、在思考的时候,使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
这个方法就非常活泼,人们在解决别人问题的时候,往往逻辑清晰,思维敏捷,擅长出谋划策,决断于之言片语之间。
但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懵逼了,这是因为自己容易代入一些情感进入思考,从而陷入利己主义的观念中,不利于做出理性判断。在此时,引入第三人称称呼自己,比如使用自己的名字,或者他/她,这时,就比较容易得出一些合理的答案了。
这两个方法也是我刚看到的,尚未有机会进行实验,希望尝试过的朋友可以与我分享交流。
总结:
人们越来越少有机会什么都不干,尤其是在智能机横行的时代,不知道是我们驯化了科技,还是科技驯化了我们。
我接受这个时代带来的一切变化和美好,同样也希望自己能够可以和所谓的灵魂共同成长。
套用一句俗气的鸡汤:
走的太快,别忘记等等你的灵魂。
像我一样的精英们,该歇歇了,你们不歇,我何时才能赶上你们。
当我什么都不干的时候......我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