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田忌赛马、巴菲特童年的故事

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若不记得,兔子博士给你娓娓道来。《史记》记载:齐威王要田忌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赛;每有一匹马来比赛;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一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一千两黄金。齐威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要输黄金三千两。田忌的谋士孙膑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这个简单的故事蕴藏着两个重要的现代经济学理论: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田忌之所以能赢齐威王,是因为他懂得如何配置资源对自己最有利。马还是那三匹马,只是稍微改变了出场的顺序,这实质上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就完全颠覆了整个赛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谁能创造性地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谁就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在赛马中,孙膑除了知道所有马的速度快慢外,还知道齐威王的出马顺序,而这两方面信息是田忌取胜的关键,田忌和齐威王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博弈的双方处于非对称性信息状态,例如在房地产市场,房产商对自己所开发房产质量、面积以及房价等信息的掌握相对于购房者来讲,处于绝对的优势;并且,房产开发商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甚至利用媒体向购房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虚假信息来加强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地位,谁能在信息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占尽先机。

能不能“发现”或“找到”交换的对象,对经济活动来说是一件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在经济学看来,一个“企业家”,其实就是一个能够“发现”和“找到”别人不能发现或者无法找到的“交换”机会的人。来看看股神巴菲特是怎么做的。5岁时,巴菲特在自家门前向路人兜售从祖父的杂货店里批出来的口香糖和柠檬汁。6岁时,在与家人去郊外度假时,他用25美分买了6听可乐,然后在湖边以5美分一听的价格卖给那些口干舌燥、但却忘了带饮料的游人。稍大以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去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洗刷干净以后再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显然,买饮料和高尔夫球的人并不知道这些商品的真正价格和来源,巴菲特正是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取其中的差价。

通过上述例子的阐释,经济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见,兔子博士建议你应当学会生活中如何运用经济学,并能尽量正确的分析已知的信息,从而做出最佳的判断。


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田忌赛马、巴菲特童年的故事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田忌赛马、巴菲特童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