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妄破妄:区块链创业者的修行

从2011年工作到现在,先后几次加入创业团队经理创业的梦想泡沫催大破灭,起伏和波折。去年再次选择踏上创业这一条路。再次经历入妄和破妄的过程。每一次都是一种人生的修行。

群体性入妄

只是在区块链这个赛道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集体性的入妄。做区块链服务的人向用区块链改造传统行业的人,想靠炒币去暴富的人,还有想拿到所谓铸币权的人。即便是像我们一样做着最苦逼的底层服务,在这个行业里面拥有核心技术,彼此来占据区块链鄙视链的一个貌似高逼格一点的生态位,看着其他人都心存妄念,似乎自己在修行。但一样在很多方面心存妄念背离了创业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妄念不除,脚还是落不到地上。

对“客户”的妄念

入行一年多,除去很多妄念。首先自己是一个心存妄念的人对于区块链有不正确不理性的认知。 其次对于别人的妄念,缺少识别能力。为此也浪费了不少时间,真正用来做事情,用来学习的时间反而被挤占了。凡是现在再说用区块链局改变一个行业剧,颠覆什么什么的,我基本上也不会再花时间去多跟他继续沟通了。

昨天回顾了一下微信。区块链的火爆让微信超负荷运转。一下子多了几百个群。缺乏训练的创业者把你拉到各个群里,疲于应付。结果看看,这几百个沟通群里,一年过去了,没有任何进展。一个是这些人自己的基础学习笨功夫不到位,一个是既有的观念转变实在太困难。退掉这些充满垃圾信息的微信群,删除掉点赞之交,回到真实的世界。建立服务门槛才能有价值网。梁宁老师在最近的直播中提到,他说我做这个得到的课程,和朋友交流是做成免费的呢,还是做成付费的呢?其实他也不是说想靠这个课程来去站点,而这种课时费本身也没多少钱,付出了不少,如果做成免费的,那么很难建立自己的价值网,付费的才可以建立自己的价值网。同样的,在过去的时间中我们作为区块链的创业者,对于区块链拥有一些相对前沿的认知和一些前沿的技术,以免费的服务方式提供给很多人,那么很多人不会认同你的价值,你也无法构建出自己的价值网,所以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发展的瓶颈障碍。时间被浪费在和很多心存妄念,又不爱学习的人身上。

另外也谢绝大会等活动邀请。小范围的精品沙龙,会谈,我们来深入交流。

炒币暴富的妄念

至今很多人还心存这个妄念,还指望下一波牛市来的时候自己能够赶得上。或者在政策发布之在正式发布之前,像其他人一样割一波韭菜。有人希望自己能够到海外所谓合法的地方,割一波韭菜。也许有人能够做到,但这是特例,不是每个人都学得来,也不是大多数人的机会。

熊市的好处是很多人的妄念被破除了。

学习的妄念

很多人想参加一些大会,加入一些微信群就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我没见谁以此成为高手,下不得苦功夫,坐不了冷板凳的妄念,会伴随着认知差距的继续拉大逐渐破除。学习有方法论,一定有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障碍期,困难期,没有捷径。

回归自我,从自己能够构造的价值网开始做起。


梁宁-闲花照水录

读徐公子胜治的《神游》。读到“入妄”“破妄”一卷,心有所感。

创业如修行。我曾经创业,自然曾经入妄。

说来有点惨,入妄的那一瞬间,就是我决定创业做公司的时刻。

入妄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失了平常心。

最有名的“入妄者”是唐吉柯德。

任何一个拥有平常心的普通人,都不会做他做的事。

在一个骑士的窗口期已经关闭的时代,他执拗地想当个骑士。

他想成为自己最羡慕的那群人中的一个,拥有他们的故事。完全不在意,或者说内心不愿意真实面对,时机问题,个人特性问题,配置问题。甚至,锁定的目标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是永远不会来临的2月30日。

唐吉柯德上路了。

他的配置:一匹瘦弱的老马、一柄生了锈的长矛、破了洞的头盔,及一个根本没有骑士追求的同伴。

他要以此追求光荣与不朽。

你无法喊醒一个在“妄境”里的人。

想自讨没趣,就去对热恋中的简奥斯丁说,那个男人是骗子。或者对《立春》里的王彩玲说,你永远成不了明星。或者对刚开始创业的我说,你这样干没戏。

妄境里的人都格外亢奋而敏感。

09年,我请蔡文胜到我的小公司,为我的团队做个培训交流。之后,蔡给我写了封邮件,说:“梁宁,咱们是朋友,所以我忍了两天,还是得对你说,就你想做得事,你的团队不行。”我回信:“宁可和你绝交,也不想你说我团队不好。”我可以加班熬夜,不被理解,失去朋友。但是,不想任何人说,你干不成。

我揣摩过雷军这样神勇的人,为何17年苦守金山:对手过强(微软),自己配置过低,仗打的辛苦,队伍带的不易。偏有英雄气,不愿言退,全力苦战,心无旁骛。其实也是妄境。

所以,当雷军破妄而出,就再也不推崇逞英雄。

之前的金山产品,都以某某霸命名。词霸、影霸、毒霸……他再出发,公司叫:小米。

这段时间,看了几十家初创公司。90%的小团队在妄境里。

最高峰一天收到12个BP。8个做可穿戴装备,3个做**手环。雷同的定位,同质化的产品,类似的技术,彻底的消耗战。

我还记得自己在妄境之中的日子,如何拿着那些虚妄的幻想和微不足道的进展一次次激励自己。以亢奋的状态,希望说服别人相信自己。

今日面对昨日之自己,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说:“大哥,您此刻在妄境里。”

入妄,心入了妄境。可肉身还在物理世界中,企业还在市场规律里。

所以,在妄境里的人,会承受数倍甚至百倍的苦楚煎熬。一次一次全力以赴,换来的是各种不顺利,各种未达到预期……各种怀疑。

《老男孩》那首歌:“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否该放弃?”曾让我瞬间泪落。

但如果不曾入妄,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就只能得一个平常的你。

夹在妄境与现实中,愿望落差的压力,恐惧与兴奋,持续几年把自己压在一天14小时的工作量里;深刻自我怀疑,一步步走今天,哪些是被某人的期待与情感绑架,哪些是盲目崇拜抄袭,哪些属于真正的自己……

所以,入妄不是错。它是修行一环,无可避免。被困在妄境的长短因人而已,但破妄而出,都功力大增。

不过在妄境中被困很多年,就太影响人生质量了。

如何破妄而出?说来也简单。找到自我。找回平常心。

《神游》中的石野对他的老师风君子讲述自己是怎么破妄而出的。他说:“很简单,真心不随妄境而走,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是什么人,就做什么人。”

我的破妄时刻略特别。因为我会算八字。但有趣的是,从来没有没有给自己算过,因为从来没觉得需要过。越是富于勇气的人,越容易被困在妄境里,这话适用于我自己。

2010年的某个深夜,我呆在办公室。打开自己的八字。多希望找到一点希望,我是某件事的天命之人,我的转机将在**时刻出现,我会拥有……

我冷冷淡淡地看着自己的八字。心中说,这些事,我原本都知道。一瞬间,我接受了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然后听到了碎裂的声音。

从那以后,对妄境的特征非常敏感。比如,2011年凡客年会,邀请一群CEO排队拥抱苍井空。读到这条新闻,我对旁边的朋友说,凡客要过“妄心天劫”了。只有在妄境里的人,才会做这样的事。创业如修行,该过的劫一个都躲不掉。

唐吉柯德死前,要求把他的武侠小说都烧了。他告别了自己的妄境。所有正常人的故事都湮灭无迹,人们用复杂的情感嘲笑唐吉柯德,使他不朽。

所以,今天的我会耐心地守候这群被困在自己妄境中的兄弟,等着他们找到自我,以平常心重新评估手中之业,破妄而出。那会是他们功力大涨的时刻,我会鼓励他们用升级后的自己,寻找风口。受过妄境之苦的人,能真正理解什么叫顺势。

古龙说:人生贵痴。痴于剑的人能炼成名剑,痴于情的人会得到真情。

也许,大家都曾入妄。

又:

1)这是我之前给李翔的《财经天下》写的专栏。被其他媒体贴出来,自己在朋友圈看到。。索性在自己的公众号也贴一份。

2)题图是这次在冬宫看到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兹的《早餐》局部。提问:几个人在吃早餐?。。答案:看桌子上的餐具,是一个人。是画家晚年的自己,在少年的自己和中年的自己陪伴下,吃早餐。另一种自画像。

3)7月在俄罗斯呆了近半个月。远离中华文明的长长的15个白夜里,感触很多,希望之后的时间,能慢慢写出来。

4)其实对蔡文胜很抱歉,其实他是帮我。一晃已是多年前的事,在这里道个歉。同时隔着5年的时光说声谢谢。


第133封信 | 高盛讲:“我们做不到,你也找错了人”《吴军谷歌方法论》

今天和你分享一下我在投资上接受的教育。

一个人学习做一件事的时候,启蒙的师父很重要,因为如果遇到了一个野路子的师父,学一堆坏毛病,将来纠正也纠正不过来。因此,我们无论是学习打球、乐器,或者其它什么技艺,一开始总要尽可能地找一个好师父,不要凑合,更不要根据道听途说来的建议自己训练自己,否则终难进入一流。对于投资,其实也是如此。

我在去年的《硅谷来信》中和你分享了听夏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的作者)讲课的心得,介绍了他们对我投资的影响。那些内容是在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在实践中应用和进一步学习,就如同一个大学毕业生要到单位真正工作一段时间后,边干边琢磨,才能把所学的消化吸收一样。

而教我实践的这个老师就是高盛,具体讲是里面的一个投资人约翰。在我最早开始接触到投资时,为了防止受一堆业余人士的影响,我干脆花了大价钱(远比哈佛商学院学费高得多),请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里面的人手把手教我。投资的技术细节我已经忘了很多,约翰讲的一个原则我一直记得,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不要有妄念。下面我就用约翰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投资中的妄念。

约翰讲,很多人在请专业人士作投资顾问时,总会提出这样两个要求,而且希望能同时做到。

能否保证某个百分点的长期回报,当然,这些人讲的某个百分点通常比较高,比如15%。

能否保本。

单纯做到第二点并不困难,几乎任何像样一点的投资人都能做到,在美国其实只要买和通货膨胀挂钩的债券就可以了。当然,那样投资实际失去了资本增值的机会,因此事实上没有出资人仅仅以保本作为投资目标。然而,要同时做到上述两条,而且不是一两年,是几十年,其实是不可能的。

约翰和我交往过几次,比较熟之后,我就问他,遇到提出这样要求的出资人怎么办?你如果不承诺任何基本保障,他是否还会请你做理财顾问?

约翰讲,"我总是明确地告诉对方,首先,我可以在数学上证明你说的这件事情做不到。不但上述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是做不到的,而且仅仅是第一条,也做不到。其次,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追求这样的投资,那是找错了机构,找错了人"。

我又问约翰,为什么巴菲特做到了?约翰说:"那是特例,世界上永远有特例,你如果在2004年购买苹果的股票,回报比巴菲特还高。但是,那也是特例,在这样一个特例的背后,是上千次的失败。

思科公司从上市到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前十多年,每年的股价都几乎翻番,但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碎后一次损失5/6,至今(2005年)只有当时高峰的1/3。对于那些投资的目标是寻找特例的人,心存妄念,高盛从来不觉得该替这些人管理资产"。

事实上,如果在2004年买苹果的股票持有至今,回报会超过100倍,如果把钱交给高盛管,回报还不如巴菲特。然而,高盛管理资产的目标就不是做行业回报率第一名,而是保证投资能够永远地复合增长下去,并且能打败通货膨胀。因此对于他们所说的妄想之人,高盛在第一时间就确定那些不是自己的客户,也就不会去接触第二次。

约翰投资的水平不错,虽然不曾找到苹果这样的特例,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前替客户把所有的风险资产全部抛售或者保护起来了。十几年下来,约翰管理的钱越来越多。

约翰的这个做事原则,后来不仅成为我在投资时把握的一个尺度,也成为我接受资金的一个原则。

美国股市多年的平均回报是8%左右,长期比股市好10%的基金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投资人也几乎不存在,因此追求这样的目标就是妄念。

事实上高盛十多年下来的投资回报比美国标普五百指数还要差一些,主要是他们收了不菲的管理费让复合增长的速度变慢了。当然,你可能会问,既然高盛长期来讲不能比股指做得更好,为什么很多人把钱交给他们投资呢?

事实上全世界福布斯排名前1000的富有家族,有一半在高盛有账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我之前在《硅谷来信》中讲投资时说过的,如果你是一个能够守规矩而且相信股指定投的人,你确实不需要找高盛。但是,95%的人都有赌徒心理,不适合自己投资,这种情况下,还不如把钱交给高盛里面一个能够守纪律的投资人,即使他最终赚走你的一半回报,你好歹还有另一半回报,而不至于清零。

实际上,如果把钱交给高盛管理40年,它大约要拿走你30%的收益,也就是说,股市上的回报大约是20倍,钱放在高盛只有14倍。但是,很多心存妄念的人会把钱折腾光,即使折腾不光,美国散户们四十年的整体回报只有120%左右,年均2%,还不如存银行。因此,很多人知道自己不适合做投资,钱放在自己身边早晚会手痒做蠢事,干脆交给高盛。这些人自然不是妄人。

事实上不仅高盛如此,摩根士丹利、瑞银、苏黎世信贷这些顶级的投行都不会答应上述两个条件。任何负责任、有经验、有能力,打算在市场上做长久生意的投资人,都不会答应的。因为有足够多的经验和能力,就知道做不到这两点,因为是负责的投资人,才不会答应别人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然而,大部分人总是有不切实际的妄念,特别是那些因为一些好运突然有了钱的人。曾经有几个煤老板找我帮助介绍世界上最好的投资人,他们讲管理费不在话下,只要保证他们每年10%~15%的回报,这样他们就不干事情了,然后把钱传给孩子,孩子再传下去。

我说好的投资人从来不许诺,因为做不到。他们不相信,问道,难道世界上最好的投资人也做不到?我告诉他们,按照他们的逻辑,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钱今天应该有10万亿美元,最少也有1000亿,但它显然没有,只有区区40亿。因此,他们的逻辑不成立。

他们又和我讲,国内有投资人承诺他们的要求,我说那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那些人做投资有没有10年的历史都难说,怎么能向你保证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上百年的事情?等你们的孙子接管家族,答应你们条件的基金是否存在还是一个谜呢。

在投资这个行业里,答应上述两个条件的人确实有。但是,只有那些无知无畏、有意无意的骗子,才敢作出那种做不到的承诺。有些原本就有意的骗子,姑且不谈,而很多人成为骗子,一开始并非有意为之,是他们的妄念被放大后将他们逼到了那一步。

开始的时候,一些基金的投资人为了融资,不管自己做得到做不到,先答应下来再说。当然,很多人开始只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真的相信自己能够长期做到每年15%的回报,并不想骗人。

当这样有妄念的投资人和那些带有妄念的出资人,碰到一起,很容易一拍即合。当后者把钱交给前者去打理之后,用不了多久双方的故事就都悲催了。负责投资的一方,发现自己使出吃奶的劲儿也实现不了承诺的事情,只能加上几倍的杠杆冒险,如果运气好,遇到好的年景,暂时能取得不错的回报。比如市场稳定的回报有5%,加了三倍的杠杆就是15%。但是只要稍微遇到一些风吹草动,麻烦就来了。接下来做假账,用虚假的利润糊弄出资人,指望哪天逆转亏损,再接下来就是玩庞氏骗局,吸引新资金填漏洞,最后就以跑路收场。

在这个过程中,无意的骗子最后给逼成了有意的骗子。整个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有妄念的出资人,和有妄念的投资人,彼此的妄念相互形成正反馈,不断放大,最后大家都人财两空。比如,今天中国绝大部分所谓的P2P金融创新,都是这个路数。出资人也不想想,怎么会有年化回报20%的好事?而基金的管理人,以这么高的成本融资,又怎么能不玩庞氏骗局?

对于心存妄念之人,没有道理可以讲,你只能回避他们。作为投资人,我的原则是从来不接受这种人的钱,以免接下来会有无穷的麻烦。因此,对于那些想投资我基金的人,我也会像约翰那样把两条丑话说在前面。

人们在自己做投资时,最悲催的就是一开始有一堆业余的、心存妄念的师父,如果再遇到两次好运气,更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以后做事情,动作变形得不得了,而且自己还不察觉。我时常想,当初付给高盛那么多顾问费还是很值的,至少他们教会了我投资的基本动作,即不要有妄念。

思考题:除了投资时人会有妄念,在其它什么方面人们也有妄念?


第143封信 | 消除妄念《谷歌来信》

介绍高盛所讲的投资不能有妄念之后,很多读者朋友给我总结了三种常见的妄念,即对自己或者孩子升学和学习成绩的妄念、对自己身体状况,特别是得病后状况的妄念,以及对自己婚姻的妄念。这三条总结得很好,丢掉了妄念,我们会成为更加真实而理性的人,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少走很多弯路,这样一来我们在和同龄人的竞争中,就占了很大便宜。

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特别是中国玩游戏的人,其实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妄念,那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种战争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件事,看看如何让自己变成真正的英雄,而不是游戏中的英雄。

我在约翰∙霍普金斯读书时,把历史重新学了一遍,当时读了一本MIT教授斯蒂芬·范·埃弗拉(Stephen Van Evera)的书,叫做《战争的原因》,这是一本比较中肯地分析全世界爆发各种战争原因的学术著作,埃弗拉曾经担任过《国际安全》的执行主编,是一位国际问题专家。埃弗拉在书中谈到了全世界人思考了上千年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上和平与战争总是几十年做交替,一直没有停止过。埃弗拉通过大量的研究给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从来不长记性,虽然所有的人从理性的角度讲,都知道和平是好事,战争是坏事,但是和平久了,人们就喜欢浪漫化战争。

但是,当战争真打起来,就没有那么浪漫了。用埃弗拉的话讲,只有炸弹和肠子。战争是严肃的,不是好玩的。今天,虽然让大家上前线打仗的情况不太会发生,但是,喜欢变相战争的却大有人在。今天,中国有很多军迷,一些军事公众号还有很多追随者,这反映了人自身的一种天性,对于暴力的迷恋。这些军迷,谈起武器来如数家珍,但是自己学校的作业可能还没有做完。

今天很多人有一种妄念,就是把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权力和能力试图在游戏中得到。中国有几款永远有玩家的游戏,像什么《红色警戒》和各类的三国游戏。大家在玩红警时,总是把自己当成最高指挥官,造坦克,造飞机,一点键盘,敌方就灰飞烟灭了;类似地,在玩三国游戏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当成曹操或者刘备,手下几万人厮杀,不过是看谁屏幕上的数字先减到零。这种感觉确实过瘾。但是真打起仗来,那些玩家不过是德军甲、英军乙,或者魏军丙、蜀军丁,被对方的坦克炸成炮灰,或者被张飞一枪挑了。因此,经历了战争的人,就会坚定地反战,化剑为犁。

当然,大部分人不会沉溺于这种妄念中,但是对战争的迷恋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从砸日本车的,到围攻法国店的,再到抵制韩国货的,大多如此。如果有一个人跑到电视上喊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下面一定是一片掌声。当看到菲律宾香蕉烂在港口,很多人的快感要比发了奖金还高兴。

所幸的是,人不会总那么糊涂,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糊涂。当大家在和平时期呆长了,幻想着战争的浪漫时,总会有一些人一直在提醒大家远离战争,不要干傻事。应该讲,今天大部分学者是有这个清醒认识的,因此,他们不会在媒体上或者研讨会上也像玩三国游戏的人那样激动得去呼吁各种战争,包括非武力的战争。然而,这些人也就难免要挨骂。如果一个国家真的到了那些学者们都开始疯狂的时候,就如同上个世纪30年代的德国和日本,那么大家离灾难就不远了。

今天,更多的人对于战争的迷恋,表现在另一种妄念中,就是自己指挥一个微软或者Google这样的商业帝国,而他们对此付诸行动则比去参军容易得多。当然,最后大部分人不会成为曹操或者刘备,依然是魏军甲或者匪兵乙。

在今天的时代,我们喜欢谈"商战"二字,其实我们今天是处在商业上相对和平的年代,即使一个新的公司取代一个旧的公司,也会像是当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主导者那样,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而不是像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那样,和对方要打得你死我活。虽然绝大多数人梦想着成为成功的创业者,但是大部分人,依然要靠在职场上爬阶梯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这才是当今的常态。

在这样商业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我们更多地是受益者,就如同我们在和平环境中是受益者一样。但是,人在一个公司里呆久了,总难免厌倦,人对战争浪漫的幻想开始作怪。今天很多人唯恐天下不乱,不断在各种媒体上讲颠覆各个行业这类的事情,让大家听了之后觉得像打鸡血了似的兴奋,这和跑到电视上喊"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没有什么差别。试想如果大部分公司两年就被颠覆,又来一批新的,那么我们大部分人不是曹操、刘备,而是死在张飞、关羽的刀下之鬼。

很多创业者向我抱怨,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既有数据,又有技术,我们怎么能打败他们?这个想法就有问题,这和东汉末年一个山贼想打败曹操一样不现实。一些读者看了我写的《蚂蚁是如何战胜大象的》一文后问我,如何成为战胜大象的蚂蚁?我说,战胜大象是要靠运气的,这件事不能奢望,不过如果你能战胜蜗牛,也应该满意了,或许这个目标更现实一些。但另一方面,或许成为一只年轻的大象的一部分也不是坏主意。

近年来,我一直对大学生退学"双创"持谨慎态度。事实证明,那些退学的人创业的成功率远比行业老兵要低得多。今天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流行着一种读书无用论的反智行为。

据美国的调查显示,居然有高达46%的人认为上大学没有用。但是,另一方面,无论是收入情况还是就业率都在给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打脸。在美国,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年平均工资是12万美元,硕士是7.4万,本科是5.7万,没有大学学位的只有3.2万,而高中都没有毕业的只有2万,在贫困线以下。

另一方面,有大学学位的人在过去的20年里,失业率是2%~4%,视经济的好坏而定,而没有大学学位的人,失业率高达8%~14%。上大学有没有用,就不言而喻了。有趣的是,美国人还在中国做了项调查,当然数据有点老旧,是2011年的。根据美国人的调查,在中国的城市里,有大学学位的人年均工资是6万人民币,而没有相应学位的人,只有2.5万,差距和美国差不多。这说明这种差距是一个常态。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我的志向是当乱世英雄,在技术革命大潮中当曹操,不是当一个老老实实的员工,不是追求收入比别人多一倍。他们还会说,读书读多了都读傻了,中国创业成功的人学历都不高,除了李彦宏,也没有什么名校毕业的。中国40年前刚开始商品经济时,还真有点像三国末,或者清末民初的乱世,以至于很多有胆量的人率先挣到了钱。但是,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商业上的和平社会,再想当张作霖这样的枭雄,就不容易了。

未来中国的社会可能会更像今天的美国。那么今天的美国谁能成为富人呢?从比例上来讲,如果你拥有研究生的学位,比高中没有毕业的人,概率大30倍。具体的数据是这样的,拥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在40岁的时候,有38%的家庭具有百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本科毕业的,这个比例就降低到了22%,高中毕业的,这个比例只有6%,而高中没有毕业的,这个比例只有1%略微多一点。

因此,知识就是力量这件事可不是白说的。至于同是大学毕业,有人挣到了钱,有人没有,除了能力的差异,见识的差异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 在和平时间长了以后,人们在内心都有想过一把战争瘾,甚至有乘机当将军的妄念。但是,真要是有了战争,大部分人只会是炮灰。同样,两年就把公司更新一遍的社会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2.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和平年代,虽然有叫嚣各种战争、天天要颠覆的键盘侠,但是社会的精英们还是理智的。

3. 既然是在和平年代,"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不白说。当然,知识不仅要在学校里学,还需要一辈子学。

接下来,我们还是一起努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入妄破妄:区块链创业者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