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热闹?外行也可以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外行也可以看门道!

——《解密中车》观后感

看了央视2套播放的《解密中车》纪录片,感慨中国制造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思考,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去做呢?

核心技术VS核心理念

列车轴承由进口到自己研发制造,超大铝型材的恒温挤压技术的掌握,万吨挤压机的自造,空气弹簧的创新,智能焊接机的制造……这些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是让中国中车能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列车制造前列的关键。

那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否也和这些关键的核心技术有关呢?课改在不断深入,一次又一次的课改,就是教育人不断反思自我,不断改进的过程。从粉笔黑板到PPT的使用,从电子白板到电子书包,从传统课堂到微课、慕课,这些多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是也在促进我们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吗?的确如此,但还不够。

如果我们有了这些技术是否就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呢?恐怕不行,可能还需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试问,如果中车不自主研发这些技术,而是依靠国外进口,被他人制约,那么再多的先进技术也不过是空壳,徒给人做嫁衣,我们不过是赚个手工加工费。长期下去,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新时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最主要的可能还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根据学情来制定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衡量标准,而不单单是分数。如果还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让学生跟着学生走,还是传统的教授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不管多媒体技术再怎么先进,陈旧的理念内核还是会让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

高质量VS高效率

随着国内外订单的不断增多,生产速度必须提高。中车的一个工厂每两天半就能制造出一辆列车,但是从来不加班。怎样才能既保持高质量,又能如此高效呢?他们采用了如下做法:

电工和钳工班组合并,钳工组和粘接班组混搭,把能够搭配起来的工序调整到同一个时间,实现无缝衔接,减少班组交接时间,15道工序省下了4个小时。但这种新型的混搭班组制打破了沿用60年的班组制,没有勇气是不行的。

为了节约时间,下班前,把地板贴好,把地板胶晾干的16个小时的时间放在晚上,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他们还在不断研究“工位节拍化”生产方式,让工作的程序像打节拍一样,有规律,有节奏,让效率不断提高。

不加班也能如此高效,这是因为他们在思考如何更高效的利用时间,如何统筹运用,这源于外在压力,也源于内在的动力。

那么,我们教育教学是否也能如此呢?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回家做大量的课后作业来巩固提高成绩,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周末整天补课来提高成绩,为什么一定要多上几节课才能让孩子弄懂问题?是孩子学习的低效,还是我们没有好好思考?如何统筹时间,高效利用时间,向一节课要效益,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老师面前的问题。你是愿意多加班呢,还是愿意到点下班呢?你是愿意多上课,喉咙嘶哑呢,还是用有限的课时,教会学生?

在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作者就谈到如何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加高效。那么,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可以呢?

试着让学生在课前充分的预习,布置巧妙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充分的预习,就可以快速进入课堂,提高吸收效率。

课堂的时间分配是否可以切割成几个大的板块,除了教学必要的知识,是否该让学生更多的实践?毕竟实践出真知。

每堂课是否可以让学生能够进行当堂的有效训练,小组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集中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我看到一个名师,上作文课就是这样做的,作文的拖拉综合症不治而愈,学生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

办法是想出来的,逼一逼自己,也许就能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思路。

卖产品VS卖服务

中车不仅对很多国家出口机车,而且都是特色的机车,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加装零部件,如给夏季酷热的印度机车加装隔热层,以抵御夏季的高温;让特种机车在暴雨模拟机中测试,满足既要透明大车窗又身处热带雨季的国家订单;在车厢底部加挡雪板导流板,使经过严寒地区的列车底部可以免受寒冷冰雪的侵袭,保证列车长久运行。

同时,他们还派出团队,到需求量大的国家常驻,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使得自己制造的列车和当地文化相融合,并且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使用列车,避免长期帮助他们进行维修。

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用这种标准来考量我们的教学。那么,学生是否也可以特殊对待呢?当你了解他的不同背景和文化储备情况,是否可以为他“量身定制”教学要求?同时,还可以派出“小组”团队,让他们对特殊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知识,避免长期亲自辅导而疲于奔命?


外行看热闹?外行也可以看门道!_第1张图片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特殊的规则和运行模式,但有很多时候,道理是相同的。洞悉了“道”,明晰了“理”,殊途同归,一切皆可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行看热闹?外行也可以看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