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亦如人生

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约CICI一起去看电影,这是多年的习惯了。当她还是一个小学生时,就习惯了陪我看电影。人说电影是造梦工厂,当灯光暗下来的时候,脱离现实的梦就亮起来了。

每周城里三个电影院总有好片子可看,首选的当然是《看电影》和豆瓣网上推荐的片子,最好是英文片,边看边磨耳朵,不知不觉多年下来,我和CICI基本能听懂那些日常会话;其次是获奖片,无论什么奖,我们都会挑来看;然后就是商业片,只要不是太次的导演和演员阵容,都会进场一看----不过是玩,好片子也许会带来惊喜,不那么好的,过了也就过了,走出影院我们就忘记了它。

因为长年看电影,一直是影院很高级别的会员的,折扣很大,有时看一部电影才10多元钱。后来手机里有了淘宝电影,也就用它订票了,26元一张,包括一元的手续费,不需要出门,在手机上就可以挑影院,挑座位,几分钟就搞定。有时为了看一部早就想看的电影,订到最好的座位,比如前段时间的《荒野猎人》,不惜凌晨一醒来就订,免不了碰到比我更早的,“抢”走了最好的那几个,心里竟然有一种同路人的喜悦之感:原来这家伙也在候着呢!

最好玩的是现在出差没事时,约同事在陌生的城市找电影看,也是用淘宝电影,在手机上分析影院的位置、音响的好坏,逐一PK,最后订了座位,几个人再用滴滴打车去到那影院。当订的票从那熟悉的大红色的淘宝电影出票机里一张一张打印出来,陌生的城市也不再陌生,真让人感叹移动互联网的神奇。去年夏天在蓉城的太古里,号称是成都最好的影院,和几个同事一起看的《捉妖记》,片子是寻常,却一下子拉近了心里上的距离----那种熟悉,就像是当年和同学在学校里约好了似的。

在看电影这件事上,我很清楚自己是个非常城市化的人。我喜欢的书籍、音乐和电影,都是城市文化的一种。每当有点点无聊乏味的时候,头脑中第一选项是看书,第二选项是听歌,第三选项就是出门去看电影,然后是逛街。坐在街角看行人来来去去。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这段故事由他们的衣饰、脸庞、走路的样子告诉我,由他们跟别人说话的神情告诉我。一个一个行人从我面前走过,他们生命里的那些欣喜、焦虑、困顿、挣扎和欲望、悲伤,真实地呈现出来----我知道语言会撒谎,身体不会,这也是长年看电影得来的。

看电影时间久了,我实在不能说,我的爱好是看书、听歌和看电影----这不是大家都喜欢的吗?我也不敢说,我还有一个爱好是旅行----难道这不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吗?这些日子面对着年龄的困惑,免不了诘问自己一些奇怪的问题。有时又想,看电影也像生活,不可能总是遇上喜欢的人,有的生疏,有的平淡,有的厌烦,有的简直反感到一转身就delete。一部好片子,我会记下来,就像遇上喜欢的人会好好相处一样,那些泛泛之作(大部分是这样的),就像人海里的萍水相逢,一个照面之后,各走各的,再也想不起来。

话说这些年来看的这么多部片子,真正让我时常有点念想的实在也不多。你看,即使是好莱坞也常弄出些乌合之作,何尝不像人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电影亦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