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亩方塘中流连天光云影——我的语文教学之旅

本文为《初中教学研究》“教学新秀”栏目约稿。发表于九月份《初中教学研究》。

也许是女孩子的原因,从小我就喜欢透过窗口看明媚的阳光,我相信,窗户外面一定有浓浓春意无限春光。慢慢地,长大了,我从窗内走向户外,但是性情不改,常常能够面对亩方塘呆上半天,看水面天光云影,任思绪自由飘荡。我常常想,我的语文教学之旅是不是也受了我性格的影响呢?“半亩方塘一鉴开”,尺水兴波,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领略碧波万顷,这种方寸大世界的境界恰恰是半亩方塘的妙处所在。我以为,语文教学,洞开了我的人生天地。

亦步亦趋中,我看到了天光云影

2004年9月,那是一个金灿灿的季节。至今,我仍然记得那铺满落叶的一地金黄。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初识语文教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的学生,我像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小心谨慎,而又扭昵不安,唯恐一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砸了课堂,损了形象。人生的第一节课是《在山的那一边》,“在山的那一边,是海”,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一次次攀登,一次次战胜失望。我试讲了八遍!当我站在讲台上,我还是只能看到一张张“铁青的脸”。我失败了!上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我这才意识到,语文课不好教!语文看起来很小,好像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其实语文的天地无限宽广,真正是生活有多大语文有多大,就像半亩方塘中蕴藏着无限的天光云影一样。那一段时间,我疯狂地去听课,希冀获得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每每听课后有所收获,我就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课堂上去尝试。名师的课堂实录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最喜欢读余映潮先生的课堂实录,那一个个小技巧,即使按部就班,也会绽开美丽的风景。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我模仿余先生的设计,让女生朗读写屠户的语言,男生读写狼的语言。由于本文在语言构成上具有写屠户与写狼交错进行的特点,女声与男声的朗读,立刻使教室充满剑拔弩张的气氛。学生沉浸其中,我也有些得意,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情萦绕心头良久不能散去。

我亦步亦趋地模仿名家的一招一式,像一个刚刚能够走路的新生儿,充满着好奇,妄想掌握一切本领。我模仿于漪的深情,也学习钱梦龙的厚重;我尝试魏书生的竞赛激励,也实践于永正的精工设计。有一次看了于永正老师的作文设计,我竟也一本正经地坐在讲台上,让学生用语言去临摹描绘。最有意思的是,我像魏书生老师一样把口哨带到了课堂,“嘟”的一声响,学生们立刻静如处女,或者动如脱兔。

工作的第一年,我就在这样的模仿中度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岁月对于我以后的路程至关重要。这种模仿,让我掌握了许许多多的小技巧,诸如课堂的引入、问题的设计、讨论的组织、学生的激励等等,至今我仍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多种套路。这些教学技能的小碎片,在当时让我快乐沉醉,在以后也为我提供了前行的底气。更重要的是,我从中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处处有天光云影。

斗转星移中,天光云影更灿烂

工作的第二年,我竟受到学校的委派到一所偏远的学校去送课,课题是《羚羊木雕》。那一次我自以为很成功。然而,内心刚刚升腾的喜悦感不久就被击打变成七零八落的一地鸡毛。

当时,市教研室举办评优课活动,我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结果,在校内选拔赛中我却只获得了三等奖。我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就这样被否定了?我烦闷不已,散步在校园的小径上。我的师傅过来告诉我,她说我的设计过多地注重了技巧,教学的环节就是技巧的堆砌。一句话点醒了我。是的,为了这一节课,我搜索穷尽自己的所有思维贮藏,把名师的精彩设计一一移植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尽管亮丽,却没有一个是我自己的创造!就像这落叶,铺满一地,灿烂夺目,终究还是没有生命力。我豁然开朗,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还要以我为主,人为我用。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语文教学之旅的第二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心得,我觉得就像金庸先生《笑傲江湖》的吸星大法,吸取别人功力,化为己用,从而实现斗转星移。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在字里行间徜徉,在语言文字的流水中涵泳,不经意间常常获得灵感,形成教学的思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先贤的谆谆告诫真的非常实用和富有哲理。这一阶段,我不再照搬名家的套路,慢慢地,我体悟到语文教学心须“以学定教”,教学方法的设计仅仅属于形而下的层面,永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服务。我会在执教《观沧海》慷慨悲凉,会在执教《背影》苍桑辛酸,会在执教《海燕》激情澎湃,因文而异绝不滥情。受到余映潮先生启发,我也形成了朗读教学多种套路,但绝不会为读而读,因为我知道,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渲染气氛,而是培养品格、熏陶情感、形成能力、提高素养。王君老师的教学语言很有魅力,曾一度着迷,但我深知,王君者只此一个,我终究是我,于是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

创造是有喜悦感的,因为创造意味着突破自我,意味着新生,意味着从此岸渡过彼岸。没有什么比达到更高的境界更让人感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斗转星移,是变化,是迁移,是创造——它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更灿烂的天光云影。

融会贯通中,天光云影更和谐

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就工作了七、八年。 “像一样拥抱你,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感谢语文,给了我无限的空间,又能让我在教育的天地时自由呼吸。

我常常感慨,如果没有这样的教育机遇,我是不是能够自由的尝试与创造呢?

2009年12月,我执教的《土地的誓言》在徐州市评优课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随后,我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思索。我思考了语文教学很多基础性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语文教学如何围绕语文学科特点进行设计?第二,从方法的角度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两个问题,至今我仍固执地认为,不解决之便不能贯通语文教学的经脉,登堂入室更无从谈起。

为了站在更高的层次架构语文教学,我扎身书海,从钱穆、叶圣陶、佐藤学、杜威、鲁迅等名家中寻找理论依据,深入地钻研新程理论,慢慢地梳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一阶段,我会思考一节课的布局,会思考语言训练的落脚点,会思考这篇文章的当时与现在的价值,更会思考学生学习的方式。在此阶段,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不断加深,有了更多的感悟。

第一,内容的选择需有灵性和悟性,要在语言品味、情感熏陶、思维思想上下功夫,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第二,方法的设计要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应该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第三,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积累、品味与实践;

……

我深知,语文教学之路漫漫,语文教学还有“功夫在诗外”的路径。为此,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成立文学社团,开展实践活动;亲近大师,组织学生阅读名著;编辑《最美的未来》,让学生记录成长的足迹。我尝试给学生“更大的语文”。前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引述过一个画家朋友的话:“冬天,我就上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您知道吗,那儿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

王开岭说:“和那位画家相比,自己的日常感受是多么粗糙和鲁钝。我们竟漏掉了那么多珍贵的、值得惊喜的和答谢的元素。”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复一日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常教常新,保留着新鲜血液,让自己在现在乃至以后更长的岁月,始终对语文有一份温情,这是一个看易实难的课题。我愿意继续我的语文之旅,愿意在这“半亩方塘”流连,因为我相信,这里一定还有更美的天光云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半亩方塘中流连天光云影——我的语文教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