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给孩子报补习班

我一直不喜欢“补习班”这个词,因为我小时候一直认为这个词就是一个贬义词,凡是上了补习班的同学就是“坏同学”。

现在时代不同了,“坏同学”这个词没人敢用了,而“补习班”的含义也变了,包含了一些“提高班”的元素,很多学习不错的学生也加入进来,家长们就是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上加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补习班是否能提高学习成绩,是有一些争议的,我们这里姑且不论。我认为补习班对多数人还是能提高学习成绩的,否则怎么解释那么多家长仍然要把孩子送到那里?应试教育的特点是,考试题目大部分是有标准答案的,题海战术应付考试是有效的,因此快餐式的补习班确实能够提高学习成绩。

虽然补习班提高了学习成绩,但它只是帮助学生赢得了人生的短跑。

那人生的长跑又怎样赢得呢?

看看那些成功的大老板,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感知未来,像巴菲特、马云这样的人,他们了解行业的过去和未来,对商业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像南怀瑾这样的国学大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成功,他们能把人生看个通透。

我相信,巴菲特绝不是补习班补出来的!南怀瑾更不是补习班补出来的!

如果说这些人都太高大上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周围的普通人,那些在某一领域有点成就的人,可能是老板,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高级蓝领,还可能是厨师,他们都有一种特质:他们总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因为他们并不只是了解自己的专业,而且是深深喜欢自己的专业。

这些人可以说是赢了人生长跑的人。

那我们又回到最初的问题:该不该上补习班?不上补习班又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差一些或其他原因,上补习班还是有用的,起码学到了一些必备的知识。但如果孩子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缺少方法或主动性时,就应该寻找其他途径。

我觉得有三条路可供家长选择,第一条路是离开应试教育体制。

离开应试教育体制,这个话题很大,这里不做讨论,以后再写文章讨论。这里我只想表达两点,离开现有教育体制,一是有可能会进入另外一个说教式的教育体系,二是孩子长大之后和大多数同龄人可能存在交流障碍。

我们来看第二条路:找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网上有一篇文章说,补习班中曾经有这么一个好老师,他教数学,与大部分老师教课的方式迥然不同,他不直接交给孩子公式,而是用启发式的方法让孩子去思考,自己去推导公式。但家长们不满意了,因为孩子们的成绩并没有提高,最后校长迫于压力换掉了这个老师。

你看,生态环境就是这样,好老师是无法生存的。

还有第三条路:应试教育+自己教孩子。我就是选择的这条路。

有人会有担心:家长会不会花了大把时间,但由于自己不够专业,或者孩子听不进去,家长搞得很累不说,最终却没有效果?

首先我觉得花大把时间倒不至于,因为家长教孩子方法,一般也就是一两周花两三个小时:思考+解决一个问题。如果给孩子灌输的太多,只能适得其反。

其次,要见招拆招,发现孩子缺什么,就教她什么。

有一次,我女儿背古诗背不下来,她就满脸愁容地找我诉苦。我就先问她理解这首诗讲的什么吗?她说不太懂。我先给她讲解了一遍,然后给她描述了一下这首诗的画面,我让她在背诵的时候要想着这个画面。画面很容易懂,所以她很快就背诵下来了。这是一种比较基础的方法,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没有教给学生。学古诗的目的就是要学习诗的意境和韵律,如果不明白意境那这首诗可以说是白学。

还有一次,她写作业写到很晚,她有点着急了,遇到不会写的字,不去查字典而直接问我们。我就跟她讲,学习的目的是学会知识和方法,而不只是完成作业,如果我们每次都直接告诉你答案,那你下次还是不认识那个字。她好像能听进去一些,后来她就形成每次查字典的习惯了,这样她就能看到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以及什么意思,这个字附近的字也会顺便了解一下。

在小学阶段最关键的是教给孩子一些好方法和习惯,这种东西沉淀若干年后肯定会给人惊喜。

----------结束----------

作于2016-10-13。


我的相关文章:

《如何塑造孩子性格》

《你不教方法,让孩子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在孩子最需要你帮助她塑造性格时,你却教会了她英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不给孩子报补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