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众花流散别一枝

一、前八十回妙玉的出场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宝玉游太虚幻境,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出先现判词及判曲《世难容》

判词、判曲中出场

第十七、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大观园人事安排中,由林之孝家的道出其生平来历及个性

元妃额外加恩“幽尼女道”

他人言语中出场

事件中隐形出场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给贾母奉茶、与宝黛钗三人论茶说话、送杯子、洗山门

本人显形出场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栊翠庵的红梅景色

景物中隐形出场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众人以红梅为诗题、宝玉访梅、赠梅

事件中隐形出场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送宝玉生辰拜帖、邢岫烟道其个性

事件中隐形出场

他人言语中出场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续湘云黛玉之诗并与之谈诗

本人显形出场

我们可以看到妙玉作为十二钗之一,由于她特殊的身份,她不可能参与到贾府和大观园日常生活中去,故而在那些描写中没有这个在第五回就出现判词并且名列”金陵十二钗“第四的妙玉。作者安排她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十七、十八回,于贾府布置大观园时由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生平并先于其他女子入住大观园。到第四十一回,作者安排刘姥姥二进贾府,由大观园的庇护人贾母引领大家玩赏大观园时鲜明出场。第四十九回和第五十回中,栊翠庵的红梅成为点睛之笔,妙玉成为众人欢聚对面的隐形人物。至第六十三回,妙玉于群芳夜宴之外送帖遥祝宝玉生辰,作者又借邢岫烟之口突出其性格特点。第七十六回,听诗联句,结束宴会余音。总结起来,妙玉无论是显性出场还是隐形出场,都出现在了大观园重要的群聚事件中,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了其中,足足见得在作者原本的人物设置中,她的重要地位以及她的不同寻常。

妙玉:众花流散别一枝_第1张图片

二、妙玉的人物形象

1、冷僻孤洁的风流名士

妙玉也是诗书礼仪之家出身,其家庭背景不输黛玉宝钗,作者在判词中更有一个“金玉质”来形容她的品格:气质如兰、才华比仙、个性孤僻少见、又兼高雅清洁,这是一个作者心目中又一个奇异的值得昭传的女子。由林之孝家的首先带出其家庭背景,一句“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道出其高洁的人格追求,王夫人也说她是一个骄傲的官宦小姐。在李纨眼里,妙玉“为人可厌,我不理他”,李纨是克己谦和贞守妇道的代表人物,她不愿意理妙玉,因为妙玉是一个和她在价值观和人生观赏相反的人——离经叛道有之、清高冷傲有之。朴素的邢岫烟和妙玉做了十年的邻居,也被熏染的“超然如闲云野鹤”,但是连相处十年的邢岫烟却也认为妙玉“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可见妙玉的思想行为确实有一般人不可接受之处。书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妙玉的高洁怪癖的地方不少,例如贾母率领刘姥姥等人在栊翠庵吃过茶后,宝玉与妙玉说“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这非常符合妙玉的心意并嘱咐连水都不必抬进来搁在外面就好,且送走贾母等人回身就闭上了山门。妙玉毕竟是诗书之家出身兼居于他人之所,贾母来访,还是“忙接了进去”,但是做完最基本的接待后,妙玉便急忙抽身于众人。更又一点可玩味的是,妙玉宁愿将自己用过的杯子杂碎都不愿意送给刘姥姥,这种想法的重点倒不是对贫寒农户刘姥姥的鄙弃和嘲笑,而是妙玉根本无法对自己不认同的人和事宽容半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中国历史上这种人物最突出的朝代就是魏晋南北朝,如阮籍之青白眼,腐朽之世的名士以怪诞的行为表达自己内心的不甘沉沦,妙玉与之何其相似。

2、情怀超逸的槛外妙人

妙玉虽然出家,却是“带发”,她并未完全将自己交付于青灯古佛的单调生活,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而是选择具有极高审美品位的生活。在栊翠庵,从其所用饮茶的器具就可看出她的审美和见识。收雪水埋在树下、精心照看梅花,她的日常生活是诗情画意的生活。对于她认可的园中人物,她可以邀其喝茶,也可以费精神赠最好的梅花,更可以寒夜听诗联句,表面上的冷远,隐藏不住内心的浓烈。出家成为了她与污浊现实隔离的一道屏障,却也阻碍了她和红尘现实中尚存的美好纯真的接触,这是她的幸和不幸。大观园中寂寂一角栊翠庵里的妙玉,对大观园里的生活是很关注的,贾母不吃“六安茶”,她知道;黛玉的独特,她知道;宝玉的生日,她知道;众人开宴赏月玩笛,她知道;黛玉湘云联诗,她知道。妙玉之所以如此“知道”,是因为她尚未被熄灭的生活情怀,她也明白那众人之中,有可以理解和明白她的人,也有她认可赏识的人。在联诗之后黛玉和湘云离去,“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盘思过去眼前,妙玉眷恋这样的话诗之夜,与大观园纯真女性们的交往因为稀少而显得格外珍贵。

三、妙玉与其他人的关系

1、妙玉与黛玉

妙玉是《红楼梦》中唯一一个敢毫不留情嘲讽黛玉的,“你这么个人,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虽然拿尝不出水刻薄了黛玉,但也暗道出黛玉在其心中是很特别的人,以妙玉对大观园人事的了解,她知道黛玉的与众不同。而黛玉面对妙玉的嘲讽,也是一反常态的宽容,“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对有人要跟着宝玉去折红梅,黛玉忙拦着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可见对妙玉的怪僻,黛玉是很理解的。面对妙玉的诗才,黛玉好奇又心服,“唐突请教”的谦和态度跟在元妃省亲时“安心今夜大展其才”的自信构成了真实的反差,这种反差说明妙玉超逸的才华气质和人格魅力,是连黛玉都会仰慕和钦佩的。

妙玉和黛玉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父母亡故、离家寄居、性格冷傲、目无下尘,又富有才情逸致、懂得生活情调和审美。黛玉小时候有和尚劝说其父母令其出家而未行,但从这方面说,妙玉是听从了和尚道士的话出了家的黛玉,故而有人写文章说妙玉是黛玉的分身、是超于红尘之外的黛玉化身。但二者的不同在于黛玉在日常生活里,其实是常常可爱的,如她也会和婆子说笑夜黑了早些回去吃酒作乐、她很热心地帮助香菱学诗。而在妙玉的生活里,这种日常是不可能,故而是一种彻底的决绝。

2、妙玉与宝玉

妙玉对宝玉有情,但这种情和妙玉一样,也太清洁高雅。妙玉说宝玉一人独自前来是不给茶吃的,却给宝玉使了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对比刘姥姥碰过的杯子她都不肯要,可见其洁癖的存在乃是因人而异。宝玉说自己取红梅原是“费了好大的精神”,是跟妙玉要了很久妙玉才给吗,还是妙玉费心在梅花间细细为其挑选最好的?结合宝玉的愉快神色和大家眼里的那支梅花的难得,便可知一定是后者。宝玉和妙玉折梅的过程的文笔留白是一种不写而写的风致。随后妙玉又送众人梅花,是对宝玉情怀的一种掩饰,要大家以为她对别人也是如此费心。宝玉心中留意看她是如何行事,看了之后愈加知道她的清洁脱俗,和黛玉一样,宝玉对妙玉的怪诞是理解和认可的,三言两语来往之间十分相契:金玉如粪土,取水洗山门。宝钗虽然也吃茶在场,作者却没有给她一字,是因为三玉乃是真正心气一样的人物,才可能发生对话,吃茶一节的主人公乃是三玉。寿怡红之夜的宝玉错过了妙玉的寿帖,次日知晓十分遗憾,忙带了帖子找黛玉,他选择和黛玉商议此事,是内心笃定知道黛玉也是理解妙玉的并且黛玉不会为此有所不快。最后“只隔门缝儿投进去便回来了”,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行为,却是相契相知毋庸赘言。克制和含蓄中见得相契情怀是妙玉和宝玉之间感情表达的方式。在高鹗的续书中,妙玉被宝玉挑逗并在宝玉的话中“脸红”并且难以克制情思,这种写法是稍嫌露骨和不合适的。

3、妙玉与惜春

妙玉和惜春是作者暗线里对立设置的人物。妙玉身为槛外人,而对槛内人的生活和人事有情,惜春身为槛内人,却常常想着槛外人的解脱和干净。作者写惜春是笔力是很简省模糊的,从“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到众人欢聚热闹的场面中几乎从不出现面目和发出声音,惜春是尽可能地做了一个隐形的角落里的人物,对画画一事也是十分的心不在焉。目睹着家庭的种种聚散荣败的惜春,内心由惶遽不安而渐渐失望厌倦,在抄检大观园中的冷漠回应,是已经看穿了世事无常的面目。而妙玉作为一个女尼,其对大观园人事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情趣格调的追求,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高明之处。

妙玉:众花流散别一枝_第2张图片

四、总结

在十二钗中,妙玉是第一个正式进入大观园的,在七十六回中,最后宴会的悲剧之音,也由妙玉来收束。作者以精心的构思塑造了妙玉:明写、暗写、衬写、补写、留白写、对比写。槛外人妙玉是大观园的一个旁观者,她心中有情、有美、有生命活力和生活情趣,却因为身份被拘束在栊翠庵的方寸天地之中,又因为过于高洁孤僻为世道难容,并在原书随后的章节里遭遇违心愿的劫难,无论是被羞辱还是被强卖入烟花之地,都是令人叹息的悲剧命运,是大观园众花流散的沉痛一枝。

你可能感兴趣的:(妙玉:众花流散别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