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修复

《我在故宫修文物》——守住匠心

匠心 修复_第1张图片

记得有次去故宫,赶着闭馆时间出来,正好见到一个中年女子推着自行车从一扇小红门出来,当时就和同伴谈论“在故宫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没想到他们的工作日常就这样展现在荧幕上,《我在故宫修文物》满足的不仅仅是看官的好奇心。

曾经上下班进皇宫的,大都是高阶京官,掌握着国家命脉,风光无限却也如履薄冰。如今每天出入这“皇宫”的,普通到转身就认不出来,然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从容与宁静。

对于文物古董,大多看官会持着一份好奇和敬畏的心情,想听听古董背后的故事,想看看时间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想把自己和历史联系起来,同时惊叹古人的高超技艺。

那么对于文物修复工作者来说,这些文物又意味着什么呢?无从知晓。且看他们是如何修复的:不伤害文物本身、有依据的修补、还要考虑以后能否把修补上去的再拿下来。关于文物背后的历史或者给人的警示,该交给史学家或者哲学家。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那是来自年复一年的描、搓、打磨中锻造的价值观,那是时间沉淀的祥和。

工作台上仍放着父辈传下来的刨子,同时也有着现代的3D打印机,过去与现在无冲突的重合。偶尔抬起头来,透过菱形木窗,朱红宫墙上只漏出一线蓝天。阳光刚到房檐下,灰猫在窗台上打着盹儿,院里的同事种的黄瓜,擎着小黄花随风轻摇。

手里正修复的珐琅瓷碗,不知何故碎成几瓣,论它的保存价值,它不算是最出色的,然而几百年后,它留下来,被人发现了,于是作为历史的见证,它依然是为数不多的文物之一。也许此刻的你我,随时淹没在人海里,沧海一粟,会否在多少年之后,留了下来,隐约告诉后人,此刻的万千故事。我们努力想从历史中得到启示,然而千百年来,时间留下的那么屈指可数,曾经的辉煌败落都抵不过时间长河的冲洗。

然而,过去和今天,人们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征服蓝天,那些把人类送上天空的创举值得世代铭记,然而这片蓝天不过是浩淼宇宙的一粒尘埃。

如果你发现自己太微不足道,没有关系,你终究见证了一段历史。

如果你觉得自己似乎无所不能,别太骄傲,宇宙间,你尘埃都不算。

记得里面说过一句话,意思是可能文物当初的技法普通,但是修复的人,一定要技法比之前好,这样才能不损坏文物。那么他们可曾想过,这份工作是不是屈才了呢?不过也有人说了,修复了这么多年,如果拿不出几件出彩的,也是一种遗憾。所以呢,先别问这份工作会不会埋没自己,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把在这普通中修得一份精彩。如果不是这部影片,或是就算现在,他们仍是一群平凡的普通人,然而几十年间打磨出的踏实,沉淀成内心的安然,舒展成脸上平和的笑意。

他们沉淀的,是多少人追求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行走在几百年前的红墙下,那几株古柏似乎打从第一次见它,这么多年过去了,仿佛跟之前没什么两样。墙角的古藤,虬枝攀着凉亭柱子,早已看不出是新枝还是旧芽。父辈栽下的的枣树,根部发出一个个新条,可以移栽了;前几年种下的杏树,三月里,再现宫墙内的杏花微雨;仲夏时节,清晨一地的金黄果子,风声里沉重的啪、嗒声,惹出一阵阵的欢呼唏嘘。花猫总是追着阳光迷糊着,不理会声声鸦叫。

小说里,吱呀的木门声,总能推开久远的记忆,不知道他们,每天打开带锈的铜锁,推开一扇扇厚重的红门,会不会有种穿越时光的恍惚。

匠心 修复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匠心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