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重提(二)

我们村教育引发的思考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冬天上学路上围着火堆烤火​,雨天只走积水深的地方,雪天和漫天飞雪赛跑,小手冻得通红也要打雪仗;夏天放学路上躲着老师下水游泳,高兴的时候也去偷生瓜梨枣或者在一滩滩死水中浑水摸鱼,常常忘记时间,挑逗着村头的三两狼狗,在稍长些同伴的吆喝下,胆怯地边战边退。这些是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下的特色,这些孩童的顽劣,在现在的孩子看来或许是一种乐趣,甚至自己回忆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但这改变不了农村孩子所受教育的片面和教育环境的拙劣。

良好的教育对任何一个人都弥足珍贵,教育是国之大计,我们都清楚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农村教育问题,教育的失败不仅使很多人格产生不健全,也给社会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启蒙教育阶段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而大多数的农村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越过这段历程。农村教育往往过于随性,有的人提倡棍棒教育,仅仅是不加任何思考的打骂、诅咒、侮辱,这些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也给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带来了障碍。渐渐的,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快乐教育,乃至快乐童年等等,我想这应该和优生优育,孩子太少有关。不过我不太这样认为,教育本省应该是痛苦的,最好是“头悬梁锥刺骨"那样的痛苦,这对绝大多数人如此。确实存在少数人有殷实家业或者天资聪颖可以得到个性化的人文教育,他们的教育相对科学很多,普通人确实难以望其项背,现实只给我们留下一条路——孤注一掷为教育,所以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父母省吃俭用供子女求学读书受教育。我们比谁都清楚,随着社会阶级的固化,如果这条路我们走不通,留给子孙的任务会异常艰巨,因此我们唯有火力全开,背水一战,这些显然是艰难的,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

我记得中学时候,学校教学楼上挂着一句话"学高为师,德高为尚,身正为范“。教育应该是以身作则,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农村教育的没落归根到底是农村教书育人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农村同外界联系愈加密切,外界很多拙劣的文化气息侵袭了农村,多数农村由于缺少固有的文化底蕴而逐渐没落。这期间,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村落凭借较强的风俗信仰算是苟延残喘,暂避了风头。不少村子里开始出现了赌博现象,我亲眼见证我母亲那一代人学习麻将的快乐历程,由于周围氛围的熏陶,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投入了这场游戏。我开始讨厌或者是愤怒,但无济于事,我不参与此事,原因是早已厌倦了父母亲关于这些琐事的争吵,不过这些确确实实对我的成长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或者是伤害。然而大家似乎对这种娱乐乐驰不疲,每天都会有关于这些事情的争吵喜悦,后来,听说孩子偷钱赌博的事情。再后来,我离家求学节假日归来,总能听到母亲讲一些关于孩子赌博豪情胜过上一辈人的事情,显然我有些不以为意了,毕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种下的因,就要承担结下的果。父母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健康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家庭所处环境的局限,可能多少有些事与愿违的意思,但我内心很难原谅一些父母亲的胁迫上道。上大学的一段时间,我会和母亲讨论村里风气的问题,但最终都会以疑问结尾,他们不玩这个,去做什么呢?

​​​这确实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农村缺少健康文化的引领,我想这也是农村衰落以及农村文化异化丢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将这些归结为社会发展所应付出的代价,只是如此无辜了太多的农村孩子,这社会怎么能让下一代人为上一代人的过失买单!这社会最基本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而人却生而不平等。这些教育资源的不均等造成了不同区域人才的不均等分布,农村孩子倾家荡产,全力以赴通过努力上学来到城市,留在城市,这时发现,这只是缩小差距的一小步,微不足道,甚至别人已经不和你玩,移民海外了。

教育对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如此重要​,尤其是要走出去的农村人,近些年我们常常提到的议题就是城镇化,意思就是让农民进程。城镇化是个好事情,让百姓过上健康文明的生活,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农民进城,没有一技之长,何以立足?普通百姓怎么融入城市文明,怎么去生活?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人们有了好的教育环境,丰富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才能在城市安生立命,哪怕手机贴膜,哪怕买煎饼果子,哪怕做码农,至少会,至少有这一技之长,底气足,也就有留下来的必要了。然而留下来并不能改变社会的三六九等,也并不意味着真能融入城市生活,接下来的任然是一往无前的刻苦学习,受教育。

我很庆幸自己的幸运和努力使自己走出了陪我长大的这座小村庄,以及它周围无穷尽的麻将声,争吵声。然而我现在面临的和即将面临的或许比留在小村庄打麻将压力大的多,但这却是很多人向往的,尊重的,为什么?因为希望。或者是我读的书使我脱离了这一亩三分地,这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日没夜的劳作,我的离开也成了他们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样也是劳动人民辛苦敬业,踏实苦干的见证。我讨厌村里的很多陋习,但我更喜欢家里人的热情好客,对像我父母一辈的农民,我更多的是尊重和感恩。

现在的农民迫切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远离农村,至少离开黄土地上的劳作。然而城市给予农村人的希望并不大,无论你多努力,似乎都难逃背井离乡的愁苦和异乡他国的浪子情怀,以至于在城市难以维继,归属感总是难以建立;当春节踏着返乡的客车、火车、轮渡、摩托车等千奇百怪的交通工具回家时,蓦然发现,自己的家乡已经如此落寞,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再也回不到从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之后,我们又匆匆离去,带着深埋内心的理想信念,为了生活,早已习惯了漂泊。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事重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