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丨人生最重要的三次转折

这里得到APP《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第四单元——转折期的第二篇课程笔记。

在上一篇课程笔记中,人生因转折而丰满,我们介绍了在转折期,我们经历的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自我发展在自我的打碎和重构,从旧阶段过渡到新阶段。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最常见也对对我们最重要的三次转变有:工作的转变,关系的转变和创伤后的转变。

《自我发展心理学》丨人生最重要的三次转折_第1张图片

职业转变:工作变动和职业转型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动的时代,正如《百岁人生》里面所说到的,现代的我们很难说一份工作可以做到老,面对工作的转变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工作不仅是我们参与社会的途径,也是塑造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找一份好工作。所以刚毕业的我们会想着去那些赚钱的行业,热门的大公司,这种抉择往往不用我们去思考真正想要的事情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的选择。

人生职业转变的过程,就是新旧自我更替的过程。而这,也是职业转变最难的地方。在你做出选择之前,根本没有所谓“真实的自我”。所谓“真实的自我”,是在你寻找和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所谓的真实自我不同,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很多可能的自我。这些可能的自我,有些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化的自我,有些则是我们非常厌恶的、不愿意去扮演的自我。这些不同的可能自我,在你的内心展开激烈的斗争。它们好像在对你喊:选我选我。你选了其中的一个自我,那另一个自我就会不断衰退直到消失。而职业转型的过程,就是选择其中一个可能自我,让它跟真实的世界发生互动的过程。

在职场转变的这个过程中,一个可能的自我逐步从一个念头成长为一个可能的选择,因为这个可能的自我是符合你的价值观的。也就是说,它对你有某种特别的吸引力。你对它有某种特别的亲近感。第二是你需要去尝试它,它只有在实践中,才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如果没有尝试,这个可能的自我就不会有发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尝试都是顺利的。有时候,尝试需要兜兜转转很长时间,你才能看到一个可能的自我朝理想的自我转变的影子。这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自我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新的自我和旧的自我在一起共存、竞争,逼迫你做一个选择。而你会不断跟自己讨价还价,拖延做选择的时间。这种拖延,既是因为放弃那个旧的自我所带来的损失,更是因为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种焦虑,是我们面对结束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

职业转型的过程,从萌芽期的念头,到不断地尝试,再到新旧自我相互撕扯的过渡期,一直到职业转型的完成。这个过程通常是漫长的,而且有时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可是,如果不去响应内心的召唤,在你厌倦却不得不去上班的那一刻,在你半夜醒来的那一刻,在你偶尔失神的那一刻,你就会意识到,自己因为没有接受人生的挑战,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关系转变:处理关系中的失去

《自我发展心理学》丨人生最重要的三次转折_第2张图片

在之前的关系篇中,我们讲到过,关系是幸福感和意义感的来源,关系里有我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也因此,关系的转变会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所以自我是以关系为载体的。当我们结束一段关系的时候,我们不仅失去了关系中的他,也失去了关系中的那个自我。结束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死亡。它伴随着不可逆的失去,这种失去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让我们很难看到重生的可能。失去了一段关系,意味着你失去了一个自我。这种失去又不像从一块完整的饼里掰下一个块那么简单,它同时会改变剩余的部分。正如亲密关系中的我们长时间的相处,我们互相都成了对方自我概念的一部分,随着关系的结束,我们就不能不重新修改这一部分自我概念。

和其他的转变一样,关系的转变也会经历结束——迷茫——重生这三个阶段。在结束的阶段,我们的头脑会以各种方式来抗拒结束。抗拒结束有三种典型的方式,

第一种拒绝结束的方式,是对挽回的幻想。在一段关系中,如果你是被离开的一方,那么这段关系是不是结束,并不是你来决定的。如果对方去意已决,你再做任何事,都不能帮你挽回这段关系,只会增加对方的负担,你只能去忍受这种不确定性了。

第二种拒绝结束的形式,是把对方和关系理想化。其实一段关系逐渐走向结束,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两个人真的不合适,那结束也未必不是好的选择。所以,如果你正结束一段关系,你也可以提醒自己:你所失去的,并不是一段完美的关系,无论你把它想得多美好,它都不是。

第三种拒绝结束的形式,是让自己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绪是有对象的,悲伤虽然不好受,但它也是一种联系的方式。停留在过去,是因为我们心里还有些虚幻的希望,我们总借由它来对抗孤独。而承认了结束,就是从心底承认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所爱的人。但如果不经历结束和迷茫,你又怎么能迎来关系里的重生呢?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结束结束呢?

借用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的研究,接受结束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也适用于接受像分手这类关系的结束。

第一个阶段,是否定。我们不相信关系真的会结束,还以为只是跟过去一样吵架而已。

第二个阶段,是愤怒。觉得自己被欺骗、被抛弃了,哀叹为什么是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我们会不停地指责对方,就好像对方不仅没有永久地离开,还会回来接受我们的指责一样。

第三个阶段,是讨价还价。想着也许对方会改变,也许我们可以等待,也许我们还有机会在一起。

第四个阶段,是抑郁。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讲的迷茫期。

第五个阶段,我们的心才会慢慢重归平静

在这个过程总,我们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去固执地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起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一段关系的结束意味着你再也见不到它了,但是结束也并不意味着消失。关系会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是我们存在于这段关系中,现在,是这段关系存在于我们心中。当你从失去的关系中重生以后,你就重新获得了这段关系,在你对往事的回忆里,它就会变成了你内心柔软的角落。


创伤后成长:重建意义感

生活中,有些转变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创伤。虽然我们没法避免这些创伤,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么面对这些创伤。有时候,创伤不仅意味着伤害,还意味着成长的机会。而我们怎么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有时候甚至比我们遇到的挫折本身更重要。创伤会改变我们,可是如果我们只看到创伤的害处,那这种害处会因为我们害怕它而加重。

《自我发展心理学》丨人生最重要的三次转折_第3张图片

比如山顶上有一棵树正承受着暴风雨的侵袭。那么暴风雨过来,它可能有以下三种场景效果。第一种情况是,它傲然挺立、不屈不挠,暴风雨过后好像浑然未变。就好像有一些人,再多苦难也不会让他动摇。我们说,这棵树很坚强;第二种情况是,这棵树虽然在风中弯曲,但是没有折断,暴风雨后又恢复了。我们说这棵树有很强的复原力;第三种情况是被暴风雨给刮折了,折断的树枝上出现了一个很深的伤口,而且它的身形也被永久地改变了,留下了很多伤疤,树也变得歪歪扭扭。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些伤疤上又抽出了新的枝条,甚至长得比原来更好了。

暴风雨永久地改变了树,可是,并没有摧垮它,反而让它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在维护着一些天真的假设。成人世界主要有三个隐秘的 “天真的假设”:认为世界是友善的;认为世界是公平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控可预测的。这三个基本的假设组成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只要我做一个好人,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工作,我就能平安幸福地度过一生。正如今天,我们有很多人都生活在大城市里。大城市的繁华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人生必然会经历的一些苦难,我们看到的是被包装过的苦难,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里楚门所看到的那个世界一样。在适应创伤的过程中,有些人发现了自己从未想到的潜能,打破了原先那种觉得自己不行的自我设限。

在创伤中,关于世界的一些天真的信念坍塌了。可是,就像一所不牢靠的房子,它坍塌了以后,建造房子的砖头却还在,我们就用这些砖头,建起了新的,更牢固的房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重新看待生活中的选择,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在虚无中,去创造和体验能支撑我们的人生意义。

最后祝愿每个阅读到此的你,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丨人生最重要的三次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