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鄂尔多斯项目规划咨询
泓域咨询/领先的投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专业鄂尔多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咨询机构
鄂尔多斯(Ordos)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鄂尔多斯市辖2区7旗,“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东部、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24″-40°51′40〞,东经106°42′40〞-111°27′20〞。东西长约400千米,南北宽约340千米。总面积86752平方千米。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也是内蒙古的经济新兴城市,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鄂尔多斯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全国生态园林城市、排名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根据《鄂尔多斯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办法》的相关规定,拟办理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由项目单位在作出投资决策后,根据项目备案权限,向相应的备案机关报送一式5份项目备案材料。项目备案材料包括鄂尔多斯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登记表、鄂尔多斯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承诺书,并附以下材料:
(一)企业决定投资建设的有效文件
(二)营业执照副本
(三)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
(四)企业法人代表身份证
(五)行业要求的资质证书
(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拟备案的外商投资项目,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须一并附送以下文件:
(一)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明材料;
(二)增资、并购项目的公司董事会决议等其他相关材料。
属国家备案权限的项目,由项目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直接向备案机关提交备案资料。其他属市级和区县备案权限的项目,备案机关自收到项目备案资料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备案条件的项目予以备案确认,向项目单位颁发《鄂尔多斯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附件3,以下简称《投资备案证》)。项目单位凭工商营业执照原件领取《投资备案证》。
泓域咨询机构专注于产业规划咨询、项目申报咨询、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认定,并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咨询机构,在全行业中首创了“互联网+咨询”的服务模式,可为中小企业定制“企业+政策+市场”全生命周期发展规划方案。
经过多年的发展,泓域咨询已累计为超过10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了产业发展及项目规划服务,涵盖工业制造、农业综合开发、商业综合体、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为更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泓域咨询提出了“中小企业2.0发展孵化”服务模式,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培育孵化服务。
产业规划
1、项目立项咨询、工业园入驻咨询、项目备案申请咨询、产业政策分析、项目规划咨询等。
2、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等。
3、企业发展规划咨询、编写商业计划书、投资分析报告等。
项目申报
1、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民营经济专项资金申报等。
2、各地方性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项目申报,例如:工业振兴专项资金申报、产业聚集项目专项资金申报、产业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申报等。
3、特色企业申请,例如:产业龙头企业申报、产业示范性企业申报等。
科技企业孵化
1、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代理。
2、企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型企业等资质平台认证。
3、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及认定申请。
根据泓域咨询的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环境下,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发展将迎来更加复杂的机遇与挑战:
2017年3月29日召开的“2016年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实现年工业总产值3.7万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万亿元;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88%;产出强度100亿元/平方公里。
“十二五”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市人民经历风雨、艰辛前行的五年,是发展成果来之不易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贯彻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居于全区和西部地区前列,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经济稳中有进,总量继续位居全区首位。2015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80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45.9亿元,年均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2亿元,年均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4万亿元,年均增长15.9%。外贸进出口额累计实现35亿美元。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五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升。一产平稳发展,年均增长3.8%,新增现代农业基地105万亩,粮食年度产量突破30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稳定在1200万头(只)以上,畜牧业占一产比重达到42.3%。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能源产业现代化、清洁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电力装机582万千瓦、煤化工产能901万吨,成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旅游总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快速发展。
协调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充分发挥制造强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地方、专家咨询委的作用,围绕“七个一”体系化深入推动“中国制造2025”。做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任务推进和31项部规划宣贯、实施、评估等工作。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协同推进五大工程实施,通过标志性项目促进关键突破。修订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绿皮书,抓好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深化与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合作,总结推广试点示范城市典型经验。协助做好古巴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
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水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通用航空、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网络。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