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没有什么不好,快点没什么不对,主要看你在何处

在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的信息都呈爆炸式增长,昨天还是一个很新鲜的事情,很新的观念,很新的产品,不用三个月就很可能被淘汰出去。于是乎,有很多人就悟出了真谛,用速度取胜,以速度换空间,以速度弥补质量,造成快鱼吃慢鱼的效应。

有很多人会举例子,普通的流水吹不起石头,但是,如果流水的速度加快,就可以把巨大的石头吹得漂浮起来,所以,有句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号:“速度就是生命,速度里面有黄金。”速度意味着快节奏,用这样的手法赢得一席之地,比如像时尚领域有ZARA、优衣库,这类反应速度很快的品牌,它决胜的法宝就是快速占领市场,这是我们看到的很成功的案例。当然,除了它们,也有无数个以快的手法发展的企业。但它们中的大多数很快就轰然倒下,也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和视野当中。这样的案例不计其数。

谁都想快。快没有错,但有时候并不是你想快就能快,也并不是快了之后就会带来好的收获。怎么快、怎样才能够真正地快,其实里面有很多学问。职业经理是企业的操盘者,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掌控者,是快还是慢,直接决定这个企业的命运,同时,也决定职业经理本身的命运。

对快与慢的节奏一定要把控好。战场上提倡:兵贵神速,不贵久;商场中提倡:用时间换空间。然而,不少人一味追求速度,最终则欲速则不达。因为其没有悟透“速”字本身传递出来的含义。辶、束为速。“辶”即走字底,意指走,引申为走路、跑步。“束”即一束一束、一束束,引申为整理、有条理。

何为速?把事情整理成一束一束,梳理得清清楚楚,归整得明明白白,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可以快速前行。事不理清,前进的“脚”步会有许多束缚,无法顺利奔跑,不但不助力,反而碍事,跑得越快,跟头栽得就越大。即便在一定时间内确实是在加速前行了,那也仅是一份简单的“快餐”。脱离了“整装”的后备体系作支持,透支了未来的资源和发展的空间,很快就会弹尽粮绝。因为纯粹的速度只是一时,不是一世,无法持续。所以,在求速度前需要完成很多功课,要把体系设计好,过程梳理好。记住:前面的慢速是为了后面的加速,为了最终的快速。可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所以说,做事要有所基础之后才能快,就像建房子,打地基比建露天的要慢得多。如果地基求快,不打扎实,最后将带来无穷隐患。因此,哪些该快,哪些该慢,需要很好地把控,如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其实,管理之道、操盘之道,也如同文武之道,如同建房子一样,一快一慢。

那么,到底哪些该快、哪些该慢?

酝酿要慢,决策要快,行动火速。有很多人做事情没有酝酿,甚至酝酿不清楚就开始动手。殊不知,没有想清楚就干,是在做无用功,干得越多,错得越多,南辕北辙。只有慢慢地去求证,慢慢地去梳理思路,慢慢地想清楚方向,都弄清楚之后,动起手来自然顺畅,自然动作就快。这是第一类人。

还有些人酝酿得慢,理得也很好,大方向也清楚了,但决策的时候很犹豫,一犹豫,时机就错过了。瞬息万变,机会不等人。因此,决策要快,不能犹豫,决策的时候不能追求完美。这是第二类人。

第三类人没有酝酿,决策快、行动慢。这样的人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当然,那种酝酿慢、决策慢、行动慢的方式更不可取。

我们所倡导的应是酝酿方向的时候要慢,因为方向很重要,开弓没有回头箭。作决策时要快,只要方向正确,就应迅速作出决策,不需要追求方案的完美,可以边执行边修正。

一旦把方案做出来,行动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你所有的想法都公之于众了,就必须动如脱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行动起来。否则,别人会超赶你,使你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所以,酝酿方向要慢,决策要快,出手要快。

在碰到细节而非关键问题时,动作要快;处理系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时,在没有弄清楚之前,宁可等待,宁可慢,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否则十之八九会出问题。这就是对快与慢最好的掌控。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点没有什么不好,快点没什么不对,主要看你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