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断舍离2|认知的奥卡姆剃刀

这是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第二模块——认知治理与智能能量管理中认知断舍离第2课,主题是认知的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原理,是指“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说的是没有必要,就不要增加新的概念。

这让我想起了中学课文《孔乙己》中有一段文字中提到“回”有四种写法,讽刺孔乙己的迂腐。现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能把“回”写出四个不同字形的人应该不多了,但是“回”的读法(读音)还有不只四种,因为全国还有很多方言的存在,全世界各国母语的发音也不尽相同。这是不是也需要运用“奥卡姆剃刀”原理来减少或者剃除其中的多余呢?

其实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地方性语言一直在减少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写作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这一群人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这样才方便交流合作。比如,新中国成立后,不仅统一使用简化字,而且大力推广普通话,这是全国人民团结协作的基础。如今已经改革开放40年,很多人走出了原来的家乡,在别的城市工作、生活,他们或许还记得自己家乡的方言,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就可能因为使用的少而不太会说了,可以预见,他们的第三代就很可能不会说他爷爷的家乡的“回”是怎么说了。而越来的家乡也会因为经济的发展,要么因为外地人口的增多,随着大家都使用普通话而放弃方言的使用,要么随着年轻一辈的出走,老一辈的离去而没人使用了。

世界也因为经济全球化,要求人们使用同一种语言——英语。现在很多人中国人会三种语言——家乡的方言、普通话和英语。将来因为使用使用频率的原因就只剩下两种(或者把英语忘了、或者把自己家乡的方言忘了)。再后来,中国人口充分流动后,方言被彻底放弃(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大部分人就只会英语、普通话了。可以想象如果以后没有了国家,那么有可能全世界的人就只会使用一种语言(地球通用语)。

运用奥卡姆剃刀原理,减少方言可以减少人们交流的障碍(成本)。同样也可以使用在文字、概念、方法、定理、道理方面。所谓大道至简,怎么“减”,用好奥卡姆剃刀。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磕#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断舍离2|认知的奥卡姆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