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7 741 新课程改革再认识

国家在宏观层面提出了素质教育,具体到中观层面就要对课程进行改革——新课改。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人本主义。

其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四大学习理论里面近代提出的两个理论。

2019-04-17 741 新课程改革再认识_第1张图片

行为主义是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各种方式,这种理论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对小动物实验基础上的,主要是动物低级的学习方式研究,好像人的学习都是为了奖励和惩罚,这跟人类高级的学习方式相比相差甚远。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认知主义,主要研究人类的大脑i,认为学习要在大脑中形成学科认知的结构,对信息进行加工理解。但是现代社会信息知识不断更新,认知主义的学习只能对已知的知识形成认知结构,对于未知的知识,有人又提出了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就认为,知识是动态变化的,之前所学知识不一定总是正确的,需要学生去主动建构,敢于质疑,才能发现新知识。这就更加注重人的主动性。对于老师来说就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学生学习要强调帮助引导,就像盖一座大楼,搭建的脚手架一样,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对家长来说,当我们不断催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是不是我们也忽略了一点:孩子到底能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呢?孩子的感受要不要考虑一下呢?这就提出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们的情感、兴趣、态度、价值观等等非认知层面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面对孩子学习中的情绪烦恼,他也许只是想倾诉而已,不是为了让你讲大道理来改变他的认知,这时需要做的就是倾听,过后自然回归学习。这应该就是人本主义提倡的吧。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加德纳提出的理论。

2019-04-17 741 新课程改革再认识_第2张图片

八种智能是相对独立的,不是同步发展的,并无主次和好坏之分,而且这八种智能人人都有,只是强弱不同而已。这是新课改理论基础之一。对于老师老说要综合评价学生。对于家长来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领域。

传统课程学习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新课改课程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一致的。

2019-04-17 741 新课程改革再认识_第3张图片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17 741 新课程改革再认识_第4张图片

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解释,分享如下:

作者:王勋-Class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84318/answer/1768656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使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来判断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精通程度。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六个层面,记住(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和创造(create)。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们学会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来进行评价和创造。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从简单的记住知识点走向更深层次的精通。

精通,意味着学生基于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进行评价和创造的能力。布鲁姆在1950年代时发明了“教育目标分类法”,我们认为尤其在21世纪,创造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当你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 你只是要求他记住今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这就像你告诉你的孩子,“请复习一下今天你在课上记的笔记。” 这样的问题只会让孩子们停留在最低层次的学习。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问问孩子今天在课堂讨论了什么,想办法把课上的学习和孩子的兴趣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明白训练一只宠物猫比强加兴趣爱好给孩子更容易。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对什么最感兴趣。试着把孩子在历史、数学、英语或者科学课上读的或者讨论的内容和他在学校外的兴趣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没有听起来那么难,当你接孩子回家时,你可以试着问他 “林肯总统如果发微博(twitter),会是什么样的内容呢?” 这样你就可以把孩子对美国内战的学习从记住(remember)上升到创造(create)的层面了。

当我们不再只问需要孩子记住的知识时,他们就会有更多机会去评价和创造。

精通是一种把孩子知道的和孩子学习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目标分类法”的精髓。

到此为止把新课改中的理论都串起来了。

从宏观宏观教育概念到中观教育原理再到微观教育实践,理论指导实践。

2019-04-17 741 新课程改革再认识_第5张图片

一切都是种子,只有埋葬,才能发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4-17 741 新课程改革再认识)